县域财政2020:四川省183个县区财政自给率分析!
四川省183个县区财政自给率——基于2020年的数据分析(第1309期)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三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高差悬殊,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构成。四川省分属三大气候,分别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总体气候宜人,拥有众多长寿之乡,如都江堰市、眉山市彭山区、长宁县等90岁以上人口均超过千人。四川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公里,辖21个地级行政区,其中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55个市辖区、19个县级市,105个县,4个自治县,合计183个县级区划。街道459个、镇2016个、乡626个,合计3101个乡级区划(如图1、表1所示)。
图1四川省行政区划图
表1四川省下辖行政区划数
一、各市州财政自给率
2020年各市州财政自给率差距较大。成都市财政自给率高达70.40%,排名第一,也是唯一一个超过70%的地区;其他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未超过50%,排名2-4位的分别是眉山市(44.15%)、攀枝花市(42.71%)、德阳市(42.67%),3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40%;排名5-8位的分别是乐山市(37.91%)、泸州市(37.82%)、宜宾市(35.96%)、绵阳市(31.70%),4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30%;排名最后4位的分别是广元市(18.17%)、巴中市(15.59%)、甘孜州(8.84%)、阿坝州(7.81%),4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未超过20%(见图2)。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200_1670254516649.png?width=1080&size=62187
图2 2020年四川省各市州财政自给率
二、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从总体来看,四川省各县区财政自给率差异巨大。青羊区的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高达147.14%,锦江区的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二,为145.58%,财政自给率超过100%的还有金牛区(118.58%)和成华区(105.11%);财政自给率在70%-90%的有3个地区,分别是武侯区(90.90%)、双流区(76.17%)、新津区(71.15%);财政自给率在60%-70%的有9个地区,财政自给率在50%-60%的也有9个地区;其余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不足50%,其中不足10%的地区有31个,壤塘县的财政自给率最低,只有1.29%(见图3)。
图3 2020年四川省183个县区财政自给率
(一)成都市
成都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首位,下辖20个县区中,青羊区的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高达147.14%,锦江区的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二,为145.58%,两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145%;排名3-4位的分别是金牛区(118.58%)和成华区(105.11%),两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100%;排名最后三位的分别是浦江县(44.89%)、大邑县(44.27%)、简阳市(33.94%),3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未超过50%(见图4)。
图4 2020年成都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二)眉山市
眉山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二位,下辖6个县区中,彭山区的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达50.22%;排名2-4位的分别是东坡区(49.73%)、仁寿县(43.38%)、洪雅县(41.54%),3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40%;排名最后两位的分别是青神县(32.48%)、丹棱县(28.67%)(见图5)。
图5 2020年眉山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三)攀枝花市
攀枝花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三位,下辖5个县区中,没有一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超过50%,排名第一仁和区的财政自给率仅为46.62%,米易县的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二,达44.96%,排名第三的是东区,为39.74%,排名第四的是盐边县,为36.19%,西区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垫底,只有 20.43%(见图6)。
图6 2020年攀枝花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四)德阳市
德阳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四位,下辖6个县区中,绵竹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高达59.67%,排名第二的是什邡市,达58.51%,排名第三的是广汉市,达56.52%,排名前3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50%;财政自给率排名最后三位的分别是旌阳区(47.93%)、罗江区(28.63%)、中江县(14.57%)(见图7)。
图7 2020年德阳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五)乐山市
乐山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五位,下辖11个县区中,峨眉山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高达67.86%,也是全市中唯一一个超过60%的地区;排名2-3位的分别是乐山市中区(48.43%)、沙湾区(45.57%),两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40%;排名最后4位的分别是沐川县(16.39%)、峨边县(15.35%)、马边县(15.06%)、井研县(11.37%),4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未超过20%(见图8)。
图8 2020年乐山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六)泸州市
泸州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六位,下辖7个县区中,江阳区的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达47.08%,也是全市中唯一一个超过40%的地区;排名2-5位的分别是纳溪区(38.86%)、龙马潭区(38.67%)、泸县(34.97%)、古蔺县(30.86%),4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30%;排名最后两位的分别是合江县(21.23%)、叙永县(18.92%)(见图9)。
图9 2020年泸州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七)宜宾市
宜宾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七位,下辖10个县区中,翠屏区的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达41.04%,也是全市中唯一一个超过40%的地区;排名2-4位的分别是江安县(38.47%)、屏山县(35.90%)、兴文县(31.35%),3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30%;排名5-10位的分别是叙州区(28.99%)、珙县(28.20%)、筠连县(26.69%)、南溪区(26.02%)、高县(24.98%)、长宁县(21.70%),6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20%(见图10)。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204_1670254519192.png?width=754&size=9033
图10 2020年宜宾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八)绵阳市
绵阳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八位,下辖9个县区中,涪城区的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高达64.21%,也是全市中唯一一个超过60%的地区;排名2-4位的分别是江油市(51.19%)、游仙区(30.11%)、安州区(29.58%);排名5-9位的分别是三台县(18.69%)、北川县(16.71%)、梓潼县(14.24%)、平武县(13.55%)、盐亭县(12.86%),5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不足20%(见图11)。
图11 2020年绵阳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九)遂宁市
遂宁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九位,下辖5个县区中,船山区的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高达36.11%,也是全市中唯一一个超过30%的地区;排名2-4位的分别是射洪市(28.44%)、大英县(27.99%)、安居区(23.54%),3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20%;排名最后一位的是蓬溪县(15.46%),财政自给率不足20%(见图12)。
图12 2020年遂宁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十)雅安市
雅安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十位,下辖8个县区中,石棉县的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达39.75%,也是全市中唯一一个超过35%的地区;排名第二位的是汉源县(33.54%),财政自给率超过了30%;排名3-5位的分别是荥经县(27.60%)、宝兴县(23.25%)、雨城区(20.15%),3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20%;排名6-8的分别是天全县(17.95%)、名山区(15.91%)、庐山县(14.38%),3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不足20%(见图13)。
图13 2020年雅安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十一)广安市
广安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十一位,下辖6个县区中,华蓥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达27.84%,排名2-4位的分别是前锋区(33.54%)、岳池县(22.21%)、邻水县(22.12%),3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20%;排名最后两位的分别是武胜县(19.22%)、广安区(16.56%),两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不足20%(见图14)。
图14 2020年广安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十二)自贡市
自贡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十二位,下辖6个县区中,自流井区的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达38.43%,也是全市中唯一一个超过35%的地区;排名2-4位的分别是沿滩区(22.58%)、大安区(22.52%)、富顺县(22.24%),3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20%;排名最后两位的分别是荣县(17.41%)、贡井区(16.50%),两个地区财政自给率均不足20%(见图15)。
图15 2020年自贡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十三)资阳市
资阳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十三位,下辖3个县区中,雁江区的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达32.87%,也是全市中唯一一个超过30%的地区;排名2-3位的分别是安岳县(18.01%)、乐至县(17.17%),两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不足20%(见图16)。
图16 2020年资阳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十四)达州市
达州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十四位,下辖7个县区中,通川区的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达33.91%,也是全市中唯一一个超过30%的地区;排名2-4位的分别是宣汉县(28.70%)、大竹县(27.76%)、渠县(21.42%),3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20%;排名最后3位的分别是达川区(17.85%)、开江县(14.22%)、万源市(13.50%),3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不足20%(见图17)。
图15 2020年达州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十五)内江市
内江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十五位,下辖5个县区中,没有一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超过30%,排名第一的威远县仅有26.13%,也是全市中唯一一个超过25%的地区;排名2-3位的分别是隆昌市(24.39%)、东兴区(23.51%),两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20%;排名最后两位的分别是内江市中区(17.86%)、资中县(15.70%),两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不足20%(见图18)。
图18 2020年内江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十六)南充市
南充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十六位,下辖9个县区中,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的是顺庆区,达33.49%,也是全市中唯一一个超过30%的地区;排名2-4位的分别是高坪区(22.40%)、阆中市(21.45%)、嘉陵区(21.40%),3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20%;排名5-9位的分别是南部县(18.50%)、蓬安县(18.17%)、西冲市(18.09%)、营山县(16.05%)、仪陇县(14.80%),5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不足20%(见图19)。
图19 2020年南充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十七)凉山州
凉山州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十七位,下辖17个县区中,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的是西昌市,高达64.00%,也是全市中唯一一个超过60%的地区;排名2-4位的分别是会东县(37.08%)、德昌县(34.26%)、会理县(31.60%),3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30%;排名最后6位的分别是越西县(4.75%)、普格县(4.40%)、喜德县(3.58%)、布拖县(3.45%)、昭觉县(3.37%)、美姑县(2.30%),6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不足5%(见图20)。
图20 2020年凉山州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十八)广元市
广元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十八位,下辖7个县区中,没有一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超过30%,排名第一的利州区仅有24.51%,也是全市中唯一一个超过20%的地区;排名2-6位的分别是青川县(13.75%)、旺苍县(12.93%)、苍溪县(12.65%)、朝天区(12.41%)、昭化区(10.86%)、剑阁县(9.11%),6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不足20%(见图21)。
图21 2020年广元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十九)巴中市
巴中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十九位,下辖5个县区中,没有一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超过20%,排名第一的恩阳区仅有18.10%,也是全市中最接近20%的地区;排名2-4位的分别是南江县(16.90%)、巴州区(15.45%)、平昌县(13.24%);排名最后一位的是通江县(8.48%),财政自给率不足10%(见图22)。
图22 2020年巴中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二十)甘孜州
甘孜州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第二十位,下辖18个县区中,没有一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超过30%,排名第一的雅江县仅有25.34%,排名第二的是康定市(24.42%);排名3-7位的分别是泸定县(19.46%)、九龙县(13.61%)、白玉县(12.09%)、稻城县(11.31%)、丹巴县(10.65%),5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不足20%;排名最后6位的分别是德格县(3.83%)、甘孜县(3.83%)、色达县(3.63%)、新龙县(3.09%)、炉霍县(3.08%)、石渠县(2.52%),6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不足5%(见图23)。
图23 2020年甘孜州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二十一)阿坝州
阿坝州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全省最后一位,下辖13个县区中,没有一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超过20%,排名第一的汶川县仅有14.83 %,排名第二的是马尔康市(13.38%),其余地区均未超过10%;排名3-7位的分别是茂县(9.93 %)、理县(9.07%)、阿坝县(6.75 %)、金川县(5.95 %)、墨水县(5.51 %),5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5%;排名最后6位的分别是松潘县(4.61%)、九寨沟县(4.14%)、小金县(3.92%)、若尔盖县(3.28%)、红原县(3.25%)、壤塘县(1.29%),6个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均不足5%(见图24)。
图24 2020年阿坝州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结语
健全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与市县财政关系,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地方税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险费、非税收入征管体系。加强财政金融互动和政策协调,优化政府引导基金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加快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创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经济区财政协同投入机制,发挥省区域协同发展引导基金作用,支持地方联合设立区域性投资基金。探索重大工程项目财政支出跨行政区结算机制。建立经济区税收分享机制,推进税收征管一体化,合理划分跨行政区合作项目产生的财税收益。探索建立经济区独立统计核算制度。
提升东向,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铁路,构建通江达海、首尾互动的东向国际开放大通道,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亚太经济圈。提升川渝合作层次和水平,共同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引领带动西部地区更高水平开放。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加强成都与上海资本市场融通发展,主动推进成德绵创新带与G60科创走廊协同联动。加强沿江港口、口岸合作,加密蓉甬、蓉沪等铁海联运班列,推进枢纽互通、江海联通,扩大与日韩和美洲地区经贸投资合作。
打造国际门户枢纽。支持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打造全球性航空枢纽、洲际航空中转中心和货运中心,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物流组织中心,大力发展适欧适亚、适空适铁产业,构建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鼓励德阳、眉山、资阳共同发展临空临港经济,协同建设门户枢纽城市。支持宜宾、泸州、攀枝花、达州建设联接长江黄金水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枢纽节点。
数据资料来源:四川省统计局官方网站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作者:张旭
指导教师:李永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