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03 发表于 2022-12-5 23:35:11

县域财政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111个区县财政自给率分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111个区县财政自给率——基于2020年的数据分析
(第1305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南宁市,位于中国华南地区,东界广东,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隔海相望,西与云南毗邻,陆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现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总体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6大类构成。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地跨珠江、长江、红河、滨海四大水系。大陆海岸线总长1595公里,沿海港口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广西是中国唯一临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西部唯一的沿海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
截至2020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下辖14个设区市,共计111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41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61个县。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年全区生产总值(GDP)22156.69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9位;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70%,经济增速位居全国第11位,不及湖南(3.80%)、云南(4.00%)、贵州(4.50%)周边省份。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754_1670254505995.png?width=710&size=195092
图1: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图
表1: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行政区划数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580_1670254506475.png?width=601&size=18072
2020年,广西全区财政收入2800.61亿元,比上年下降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16.94亿元,下降5.2%,其中税收收入1113.22亿元,下降2.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4.8%。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55.4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在全区14个地市财政自给率排名中,南宁市以45.24%的财政自给率稳居第一,北海市、柳州市和防城港市紧随其后,其财政自给率分别为37.34%、36.87%和34.60%,以上四个地市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30%;排名5—9位的地市分别为钦州市(27.37%)、梧州市(26.38%)、贵港市(24.53%)、玉林市(24.05%)和桂林市(23.62%),财政自给率均在20%-30%之间;排在后五位的地市分别为百色市(18.71%)、来宾市(17.87%)、贺州市(17.74%)、崇左市(12.26%)和河池市(11.24%),均不足20%。广西各地市财政自给率总体水平较低,平均财政财政自给率为25.56%,有6个地市超过平均值,8个地市不及平均水平。此外,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的南宁市是排名末位河池市的4.02倍,各地市财政自给率差距较大(见表2)。
表2: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财政自给率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350_1670254506802.png?width=584&size=10289
2020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11个县级行政区中,财政自给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是南宁市青秀区(80.65%)、防城港市港口区(74.91%)和柳州市城中区(69.87%)。此外,桂林市七星区和北海市海城区的财政自给率也达到了60%;排名6-10位的区县财政自给率均在50%-60%之间,其他101个区县的财政自给率均不足50%。排名后三位的区县分别是崇左市大新县(4.95%)、南宁市马山县(4.87%)和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4.78%),均不足5%。广西2020年各区县平均财政自给率为22.25%,有43个区县达到平均值,68个区县不及平均水平,区县财政自给率整体水平不高(见图2)。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554_1670254507059.png?width=806&size=60947
图2:2020年广西111个区县市财政自给率
接下来将具体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下辖各区县市的财政自给率,通过对111个区县市的财政自给率进行分析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整体的地方财政自给率情况。
1.南宁市
南宁市,简称“邕”,别称“绿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2020年,南宁市财政收入796.09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2.25亿元,比上年增长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63.61亿元,比上年下降2.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9.86亿元,比上年增长3.9%,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和卫生健康支出增长较快。
南宁市现辖7个区、5个县,各区县间财政自给率差异较大。财政自给率排名前三位的区县分别是青秀区(80.65%)、江南区(50.99%)和良庆区(47.04%);财政自给率排名后三位的区县分别是上林县(7.13%)、隆安县(6.73%)和马山县(4.87%),均不足10%。全市区县平均财政自给率为31.13%,有6个区县的财政自给率超过平均值,其余6个区县不及平均水平,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的青秀区是排名末位马山县的16.56倍,各区县财政自给率差异较大。另外,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仅有青秀区(80.65%)和江南区(50.99%)的财政自给率进入全区前十,分别排名第一位和第九位。
表3:2020年南宁市各区县财政自给率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619_1670254507439.png?width=578&size=7649
2.北海市
北海市,别名“珠城”,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0年,北海市财政收入192.04亿元,比上年下降20.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41亿元,增长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2.69亿元,增长6.0%,其中民生支出161.95亿元,占比76.1%。
北海市现辖3个区、1个县,各区县财政自给率差距较大。海城区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规模整体较低,但是财政自给率却是最高,为61.64%,稳居全市第一位;银海区的财政自给率居第二位,为31.60%,与排名第一的海城区差距高达30.04个百分点;排在最后两位的分别是铁山港区和合浦县,财政自给率均低于30%,分别为23.05%和20.57%(见表4)。
表4:2020年北海市各区县财政自给率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354_1670254507739.png?width=592&size=3820
3.柳州市
柳州市,别名“龙城、壶城、奇石城”,素有“桂中商埠”之称。2020年,柳州市财政收入382.68亿元,比上年下降12.3%,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3.12亿元,下降21.8%,其中税收收入105.67亿元,下降15.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68.25亿元,下降6.2%,财政收入受疫情影响明显。
2020年,柳州市下辖5个区、5个县,财政自给率排名前三的区县分别为城中区(69.87%)、柳北区(52.14%)和鱼峰区(50.13%),均在50%以上。财政自给率排名靠后的三个区县分别是融安县(14.02%)、融水苗族自治县(10.82%)和三江侗族自治县(10.57%),均不足15%。柳州市各区县平均财政自给率为33.17%,有5个区县达到平均值,其余区县均未达到平均水平。在柳州市各区县财政自给率排名中,位于第一的城中区是排名末位三江侗族自治县的6.61倍,各区县财政自给率差距较大(见表5)。
表5:2020年柳州市各区县财政自给率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584_1670254508010.png?width=577&size=6798
4.防城港市
防城港市,被誉为“西南门户、边陲明珠”,是中国氧都、中国金花茶之乡、中国白鹭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广西侨乡之一。2020年,全市财政收入82.54亿元,下降6.1%。其中,税收收入65.8亿元,下降9.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69亿元,增长13.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5.16亿元,增长11.2%。其中,民生重点领域支出117.93亿元,增长9.7%。
防城港市现辖2个区、1个县、1个市,各区县市财政自给率差距较大。港口区财政自给率为全市最高,达到74.91%,居于全省111个县区市第二、全市第一的领先地位;其余三个县区市的财政自给率则相对较低,均未突破30%,分别为上思县(26.17%)、东兴市(24.54%)和防城区(19.31%)。财政自给率最高的港口区与防城区差距达到55.60%,足以说明各县区间差距之大(见表6)。
表6:2020年防城港市各县区市财政自给率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334_1670254508262.png?width=578&size=3602
5.钦州市
钦州市,古称“安州”,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海陆交通枢纽、西南地区便捷的出海通道,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城市。2020年,全市财政收入171.73亿元,比上年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04亿元,增长13.3%,其中税收收入144.30亿元,增长3.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221.8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7.5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民生重点领域支出194.44亿元,增长6.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1.8%。
钦州市现辖2个区、2个县,各县区财政自给率整体较低,差距较小。钦南区财政自给率排全市第一位,为19.75%;钦北区、浦北县和灵山县紧随其后,分别为17.98%、14.86%和12.95%;全市2个区、2个县的财政自给率均不足20%(见表7),反映出钦州市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表7:2020年钦州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625_1670254508553.png?width=585&size=3515
6.梧州市
梧州市,是古苍梧郡、古广信县所在地,是粤语的发源地,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有“绿城水都”、“百年商埠”、“世界人工宝石之都”之美称。全年财政总收入123.28亿元,比上年下降6.5%。一般预算收入86.67亿元,下降9.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6.00亿元,下降10.2%。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1.17亿元,增长3.4%,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47.5%。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8.09亿元,比上年下降2.1%。
梧州市现辖3个区、3个县和1个市,整体来看,各县区市财政自给率相对较低,差距较小。长洲区财政自给率为45.95%,稳居全市第一,是钦州市财政自给率唯一超过40%的县区;万秀区和龙圩区的财政自给率排全市第二、三位,分别为38.88%和23.88%;其余4个区县市财政自给率均不足20%,分别为岑溪市(18.16%)、藤县(17.57%)、苍梧县(14.55%)和蒙山县(13.46%)(见表8),这些县区市的财政自给率需进一步提高,来缩小各县区间的发展差距。
表8:2020年梧州市各区县市财政自给率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202_1670254508815.png?width=585&size=5155
7.贵港市
贵港市。别称“荷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2020年,全市财政收入14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27亿元,增长20.1%,其中,税收收入54.54亿元,增长15.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6.53亿元,增长4.6%。
贵港市现辖3个区、1个县和1个市,各区县市财政自给率整体规模较低,差距较小。财政自给率排在全市前三位的分别是港北区(49.81%)、覃塘区(30.88%)和港南区(26.06%),港北区是全市财政自给率唯一突破40%的县区;平南县和桂平市的财政自给率均在20%以下,分别为17.88%和14.11%,财政自给率相对较低(见表9)。全市平均财政自给率水平为27.75%,仅港北区和覃塘区的财政自给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表9:2020年贵港市各县区市财政自给率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804_1670254509068.png?width=583&size=4270
8.玉林市
玉林市,别称“郁林”,享有“岭南都会”、“岭南美玉、胜景如林”的美誉。2020年全市财政收入164.04亿元,比上年下降8.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77亿元,比上年下降8.4%;其中税收收入58.57亿元,下降4.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7.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
2020年,玉林市下辖2个区、4个县和1个市,在各区县财政自给率排名中,玉州区以54.61%的财政自给率稳居第一,也是全市唯一一个超过50%的区县,其余六个区县财政自给率均不足30%。财政自给率排名靠后的三个区县分别是陆川县(17.05%)、福绵区(13.64%)和博白县(12.68%)。玉林市平均财政自给率为23.51%,有两个区县财政自给率超过平均值,5个区县不及平均水平,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的玉州区是排名末位福绵区的4.30倍(见表10)。
表10:2020年玉林市各区县市财政自给率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291_1670254509348.png?width=582&size=5437
9.桂林市
桂林市,简称“桂”,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是世界著名风景游览城市、全国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对外开放国际旅游城市、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和国际旅游综合交通枢纽。2020年,桂林市财政收入207.87亿元,比上年下降19.7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49亿元,下降27.00%,税收收入165.79亿元,下降8.6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1.93亿元,下降4.80%。
2020年,桂林市下辖6个区、10个县和1个市,财政自给率排名前三的区县分别是七星区(66.76%)、秀峰区(52.43%)和临桂区(48.80%),均在45%以上。财政自给率排名靠后的区县分别是雁山区(9.35%)、资源县(7.22%)和灌阳区(5.68%),均在10%以下。财政桂林市各区县平均财政自给率为22.44%,6个区县的财政自给率超过平均值,11个区县的财政自给率不及平均水平。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的七星区是排名末位灌阳县的11.75倍,各区县财政自给率差距较大(见表11)。
表11:2020年桂林市各区县市财政自给率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952_1670254509641.png?width=586&size=9916
10.百色市
百色市,别称“鹅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2020年,百色市财政收支受疫情影响较小,全年全市财政收入145.85亿元,比上年下降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46亿元,增长0.5%,其中税收收入48.82亿元,下降4.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1.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4.76亿元,增长5.4%。
2020年,百色市下辖2个区、8个县和2个市,财政自给率排名前三的区县分别是平果县(41.93%)、右江区(27.33%)和靖西市(25.86%)。此外,田东县和德宝县的财政自给率也超过了20%。财政自给率排名靠后的三个区县分别是凌云县(6.66%)、西林县(6.21%)和隆林各族自治县(5.38%),均不足10%。2020年,百色市各区县平均财政自给率为16.16%,有5个区县超过平均值,7个区县不及平均水平。财政自给率排名第一的平果县是排名末位隆林各族自治县的7.79倍。各区县之间的财政自给率差距较大。
表12:2020年百色市各区县市财政自给率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831_1670254509916.png?width=578&size=7524
11.来宾市
来宾市,是“世界瑶都”,有“中国观赏石之城”、“广西煤都”等美称。2020年,全市财政收入6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41亿元,增长12.8%;税收收入20.73亿元,增长3.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来宾市现辖1个区、4个县、1个市,各县区市财政自给率整体较低。全市6个区县市财政自给率仅武宣县突破20%,为20.13%,其余五个县区市的财政自给率均不足20%;象州县、兴宾区和合山市的财政自给率均在10%—20%之间,分别为18.45%、12.08%和11.74%;排在最后两位的分别是金秀瑶族自治县和忻城县,财政自给率均不足10%,分别为9.55%和7.10%(见表13);全市财政自给率平均水平为13.18%,仅武宣县和象州县的财政自给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表13:2020年来宾市各区县市财政自给率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135_1670254510176.png?width=585&size=4851
12.贺州市
贺州市,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是“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20年,贺州全年财政收入74.04亿元,比上年增长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87亿元,增长13.0%,其中,税收收入26.29亿元,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0.35亿元,增长5%。
贺州市现辖2个区、3个县,各区县财政自给率均处于较低水平。首先是八步区,财政自给率是全市唯一突破20%的县区,为24.50%,其余各县区均不足20%;平桂区、钟山县和富川瑶族自治县的财政自给率处在10%—20%之间,分别为16.26%、11.54%和10.65%;财政自给率最低的是昭平县,不足10%,仅为8.24%(见表14)。全市平均财政自给率水平为14.24%,仅八步区和平桂区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表14:2020年贺州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672_1670254510506.png?width=605&size=4218
13.崇左市
崇左市,有丰富的物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糖都”和“锰都”,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20年,全市全年财政收入64.60亿元,比上年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2亿元,增长0.2%。全口径税收收入52.10亿元,增长7.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2.65亿元,下降5.7%。
崇左市现辖1个区、5个县、1个市,各区县市财政自给率水平整体较低。排在全市第一位的是扶绥县,是唯一财政自给率高于20%的县区;江州区、凭祥市和龙州县的财政自给率在10%—20%之间,分别为19.86%、16.75%和10.54%;财政自给率排在最后三位的是宁明县、天等县和大新县,均不足10%,分别为7.21%、5.82%和4.95%(见表15)。全市财政自给率平均水平为12.36%,扶绥县、江州区和凭祥市均超过此平均水平。财政自给率最高的扶绥县是大新县的4.33倍。
表15:2020年崇左市各县区市财政自给率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682_1670254510739.png?width=578&size=5154
14.河池市
河池市,简称“河”,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铜鼓之乡、世界长寿之乡。2020年,河池市财政收入87.52亿元,比上年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78亿元,增长10.4%,其中税收收入26.00亿元,增长2.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1.2%。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5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
河池市现辖2个区、9个县,财政自给率排名前三的区县分别为宜州区(23.22%)、南丹县(19.05%)和金城江区(16.75%),均在15%以上。财政自给率排名后三位的分别为东兰县(5.40%)、凤山县(5.12%)和都安瑶族自治区(4.78%),此外大化瑶族自治县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财政自给率也不足10%。河池市各区县平均财政自给率为11.71%,6个区县达到平均值,5个区县未达到平均水平,各区县财政自给率差距较小,排名第一的宜州区是排名末位都安瑶族自治县的4.86倍(见表16)。
表16:2020年河池市各区县财政自给率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5/523_1670254510998.png?width=598&size=7752
整体来看,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11个区县市之间财政自给率相差较大。有5个县区的财政自给率水平高于60%;有5个县区的财政自给率水平在50%—60%之间;有8个县区的财政自给率在40%—50%之间;有6个县区的财政自给率在30%—40%之间;有20个县区的财政自给率在20%—30%之间;其余67个县区财政自给率均不足20%。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县区财政自给率处在较低水平,与财政自给率较高的县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基于前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11个县区市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支出规模的详细分析以及本文对财政自给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县区市经济发展有较强的不均衡性,只有少数县区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大多数县区仍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在未来,广西需要以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为引领,促进区域城乡协调融合发展。同时,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加强发展战略统筹衔接,构建“龙头带动、区带支撑、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把县域经济的均衡、快速发展作为提升广西全省经济实力的重要抓手,来实现建设壮美广西的伟大梦想!
数据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统计局官方网站。
作者:庞琼海、杨北斗
指导教师:李永海
相关链接:

1.县域财政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111个县区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2.县域财政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111个县区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县域财政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111个区县财政自给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