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财政2020:上海市16个区财政自给率分析!
上海市16个区财政自给率——基于2020年的数据分析(第1277期)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地处中国东部、长江入海口、东临东海,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战国时,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别称申。晋朝时,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
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37.85平方千米。全市辖107个街道、106个镇、2个乡,合计215个乡级区划。上海市共有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虹口、杨浦、闵行、宝山、嘉定、浦东新区、金山、松江、青浦、奉贤、崇明16个区(见表1)。
表1:上海市行政区划表
http://file.tax100.com/o/202211/18/306_1668736008173.png?width=595&size=167577
http://file.tax100.com/o/202211/18/288_1668736008649.png?width=692&size=301261图1:上海市行政区划图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上海市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其中“五个中心”建设实现重大目标,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经济实力保持全球城市前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作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上海市着力发挥其集聚、溢出与辐射功能,在区域中起到突出的引领带动作用,全市经济总量规模持续领先,现代服务业优势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在人才集聚、产业优化、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方面保持标杆水平。
在前几期公众号中,我们简要分析了2020年上海市16个区的财政收支规模。本文主要针对上海市16个区财政自给率做简要分析。观察2020年上海市16个区的财政自给率,可以发现,长宁区财政自给率为86.95%,排名第一。浦东新区(85.56%)、静安区(84.59%)及黄浦区(82.84%)财政自给率均高于80%,位于第一梯度。虹口区(73.40%)、嘉定区(71.26%)财政自给率高于70%,位于第二梯度。宝山区和金山区的财政自给率高于50%,崇明区的财政自给率排名最低,为30.88%。其中,排名最高的长宁区与最低的崇明区相差56.07%,差距较大(见图2)。
http://file.tax100.com/o/202211/18/926_1668736009407.png?width=615&size=21709图2:上海市16个区财政自给率
一、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为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因地处黄浦江东而得名。浦东南与奉贤区、闵行区两区接壤,西与徐汇区、黄浦区、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五区隔黄浦江相望,北与崇明区隔长江相望;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少;浦东新区区域面积1210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街道、24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浦东新区常住人口5681512人。2020年浦东新区GDP为13207.03亿元,财政收入规模为1077亿元,财政支出规模为1258.70亿元,财政自给率为85.56%。
二、闵行区
位于上海市中部,形似一把“钥匙”,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靠黄浦江与奉贤区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北与长宁区、嘉定区毗邻,总面积372.56平方千米;黄浦江贯穿闵行区,吴淞江、淀浦河、大治河等骨干水系与区内200多条河道组成河网;闵行区下辖9个镇、4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闵行区常住人口2653489人。2020年闵行区GDP规模为2565亿元,财政收入规模为298.29亿元,财政支出规模为429.77亿元,财政自给率为69.41%。
三、崇明区
崇明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处,全区地势平坦,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其中,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继台湾岛、海南岛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区现辖16个镇、2个乡,总面积1413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崇明区常住人口637921人。2020年,崇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1.83亿元,财政收入119亿元,财政支出385.42亿元,财政自给率30.88%。
四、青浦区
青浦区,位于上海市西部,太湖下游,黄浦江上游。青浦水系丰富,农业较发达。以青浦城区为中心,东部河江交错,西部湖荡群集,内河航运具有天然优势,可通行50-300吨货船,是江浙沪的重要水上通道。青浦区下辖3个街道、8个镇,总面积668.54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青浦区常住人口1271424人。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4.01亿元,财政收入210.10亿元,财政支出336.76亿元,财政自给率62.39%。
五、松江区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上海之根”的称号。松江区下辖6个街道、11个镇,总面积604.64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松江区常住人口为1909713人。
松江区工业以机械、轻纺、冶金、化工、电子、食品等行业为重点。其次,松江区还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上海市副食品基地之一,特产有“四鳃鲈鱼”等。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7.11亿元,财政收入220.62亿元,财政支出319.01亿元,财政自给率69.16%。
六、嘉定区
嘉定区,位于上海市西北部。东与宝山、普陀两区接壤;西与江苏省昆山市毗连;南襟吴淞江,与闵行、长宁、青浦三区相望;北依浏河,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嘉定区下辖3个街道、7个镇,另设1个管委会、1个工业区,总面积463.55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嘉定区常住人口1834258人。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8.4亿元,财政收入220.40亿元,财政支出309.30亿元,财政自给率71.26%。
七、徐汇区
徐汇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南部。下辖12个街道,1个镇,全区总面积54.93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徐汇区常住人口1113078人。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2021年10月,被评为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徐汇境内徐家汇是上海市西南部的城市副中心。徐汇是上海较早基本完成旧区改造的中心城区之一。徐汇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区工业电子信息业和生物医药业发展的产业规模。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6.73亿元,财政收入198.10亿元,财政支出306.56亿元,财政自给率64.62%。
八、静安区
静安区,位于上海的市中心,与六个区相邻,东与黄浦区、虹口区、宝山区为邻;西长宁区、普陀区、宝山区交界;南临长乐路,与徐汇区衔接;北与宝山区接壤。全区总面积37平方千米,下辖13个街道,1个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静安区常住人口975707人。
“静安”因境内古刹静安寺而得名,历史文脉悠久、城市环境优美、商业商务发达、创新活力迸发、信息交通便捷,是上海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原闸北、静安两区“撤二建一”,设立新的静安区。2020年,静安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3.08亿元,财政收入250.14亿元,财政支出295.70亿元,财政自给率84.59%。
九、黄浦区
黄浦区,地处黄浦江和苏州河合流处的西南端。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2020年10月,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黄浦区下辖10个街道,全区总面积20.52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黄浦区常住人口662030人。2020年,全区GDP规模为2616.94亿元,财政收入规模为229.20亿元,财政支出规模为276.67亿元,财政自给率为82.84%。
十、宝山区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宝山区地处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点,堪称上海的“水路门户”,海运连接16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占上海港的70%以上,海运联运和内河航运发达;陆路形成了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宝山区下辖3个街道,9个镇,全区总面积365.3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宝山区常住人口2235218人。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8.48亿元,财政收入152.97亿元,财政支出261.26亿元,财政自给率58.55%。
十一、奉贤区
奉贤区,位于上海南部。奉贤区下辖3个街道,8个镇,全区总面积733.38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奉贤区常住人口1140872人。相传,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第九的言偃,晚年回到家乡江南传道讲学,其最后一站即为奉贤古地,深受当地百姓尊崇。清雍正四年奉贤设县时,为纪念这位人民崇奉的贤人,起名为“奉贤”,为“敬奉贤人”之意。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0.19亿元,财政收入161.60亿元,财政支出259.22亿元,财政自给率62.34%。
十二、金山区
金山区,位于上海西南部远郊。金山古称海盐,别称柘湖、康城、前京、苎城、鹦鹉洲、云间等,曾是中国著名的产盐之乡。区内有马家浜文化和良诸文化等。金山区下辖1个街道、9个镇、2个工业区,总面积586.05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金山区常住人口为822776人。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8.6亿元,财政收入126.32亿元,财政支出229.85亿元,财政自给率54.96%。
十三、杨浦区
杨浦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杨浦区下辖12个街道,总面积60.61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杨浦区常住人口1242548人。杨树浦港纵贯区境南北,杨浦即以此演变得名,南部沿江地带是曾经的上海公共租界东区,中部偏东区域则为“大上海计划”实施地。杨浦区不仅拥有中心城区里最长的白金滨江岸线,经济实力也十分强劲,杨浦区坐拥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十大商业中心之一的江湾五角场;上海第三代国际社区新江湾城;产值丰厚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世界500强汇集的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以及东外滩。杨浦科教资源丰富,被誉为“上海学府中央区”。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6.63亿元,财政收入128.45亿元,财政支出201.70亿元,财政自给率63.68%。
十四、普陀区
普陀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北部,是沪宁发展轴线的起点,也是上海连接长三角及内地的重要陆上门户和交通枢纽。19世纪末叶,中外商人凭藉吴淞江水运之便,纷纷在两岸兴建工厂,促进了境内经济的发展,逐步成为上海著名的老工业区。普陀区下辖8个街道,2个镇,总面积55.53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普陀区常住人口1239800人。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9.51亿元,财政收入110.63亿元,财政支出168.56亿元,财政自给率65.63%。
十五、虹口区
虹口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北部。虹口区境内原为东海之滨的滩地,多河道港汊。虹口区下辖8个街道,总面积23.45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虹口区常住人口757498人。2017年12月,获评2017“质量之光”年度质量魅力城市。2020年10月,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7.28亿元,财政收入119.39亿元,财政支出162.66亿元,财政自给率73.40%。
十六、长宁区
长宁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部。长宁区下辖9个街道,1个镇,总面积38.3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长宁区常住人口693051人。长宁拥有上海最集中的涉外高标准住宅商务办公综合区古北新区、老上海传统的高级住宅区新华路、虹桥花园别墅区、苏州河沿线中高档住宅区和普通新村住宅区。位于长宁的国家级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则是上海最早最成熟的现代化商务区之一,外国领事馆、500强企业等聚集林立,为沪上外籍人士聚居之地。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7.36亿元,财政收入129.03亿元,财政支出148.39亿元,财政自给率86.95%。
财政自给率是指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值,是判断一个地区财政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总体来看,2020年上海市16个区的财政自给率水平存在差异。其中,有4个区的财政自给率超过80%,仅有2个区超过70%,有7个区的财政自给率在60%-70%之间,有2个区自给率在50%-60%之间,1个区的财政自给率仅为30.88%。由此看出,各区经济财政格局分化明显、地区间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突出。
总体看,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上海市首先应全力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支持浦东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等方面率先试、出经验,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以“五个重要”为统领,推进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功能提升和城市建设。深化科创板注册制改革。更好发挥进口博览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着眼于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激励制度建设,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大力支持更多民营企业成长为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深化“放管服”改革,在经济社会管理领域向各区和基层放权赋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其次,聚焦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经济格局、城乡格局,进一步巩固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枢纽地位,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以联动畅通为切入点,着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制定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新平台,持续放大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深入实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着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高水平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做强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更好发挥G60科创走廊和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等跨区域合作平台作用。着力打造一体化市场体系,推动各类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推进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加快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促进更高水平区域分工协作。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异地康养、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等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协同事项。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制度。
最后,聚焦强化“四大功能”,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持续推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继续集聚一批功能性、总部型机构,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促进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离岸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保税维修、国际分拨、融资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完善港航服务功能,推进浦东综合交通枢纽、浦东国际机场四期等工程,提升芦潮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能级,积极发展航运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家实验室,争取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继续办好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全力实施三大“上海方案”,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大力推进“浦江之光”行动,加快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大学科技园,促进各类众创空间提质升级。实施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启动实施面向2035的上海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纲要,建设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注:数据资料来源于《2021年上海统计年鉴》、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潘亚琴
指导老师:李永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