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财政2020:天津市16个区财政自给率分析!
天津市16个区财政自给率——基于2020年数据分析(第1275期)
天津,简称津,地处中国北部、海河下游、东临渤海,素有“河海要冲”之称,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国际航运融资中心、中国中医药研发中心和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天津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节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交汇点、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
截至2022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1946.88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天津市常住人口为13866009人。
天津市共有16个行政区划单位:滨海新区、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宁河区、蓟州区。天津市行政区划(如图1所示)。
http://file.tax100.com/o/202211/18/805_1668736005262.png?width=485&size=583567
图1 天津市行政区划图
财政自给率是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值,财政自给率可以用来判断一个地区政府收入和支出是否健康。财政自给率越高,说明地方财政自发展能力较强;财政自给率低,说明本地区财政收入无法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以下是对天津市下辖16个区级行政单位的财政自给率进行分析和介绍。
整体上来看,就整个天津市来说,财政自给率为61.02%,而下辖16个区的财政自给率差距较大,相较去年来看,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有所下降。16个区加上市本级财政自给率之中,超过天津市总体财政自给率的区有5个,市本级(71.59%)、河西区(70.84%)、和平区(68.26%)、滨海新区(63.91%)和北辰区(63.82%);其余的12个区,其财政自给率均在天津市总体水平之下(如图2所示)。
http://file.tax100.com/o/202211/18/427_1668736006642.png?width=481&size=23469
图2 天津市市本级及各区财政自给率
单从财政自给率来看,市本级财政收支最高,财政自给率也最高。具体到各区来看,天津市2020年的财政自给率排名只有和平区、南开区、东丽区和蓟州区的财政自给率没有发生变化,不足4成。北辰区、武清区、静海区、河东区、河北区和宝坻区相比于2019年的财政自给率排名有所下降;相对的,河西区、滨海新区、西青区、宁河区、红桥区和津南区的财政自给率排名有不同程度下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计算时包括两个来源:一个是税收收入,另一个是非税收收入。以财政自给率和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的比例为根据,可以将这16个区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高税收占比,高财政自给率,有和平区、滨海新区、河西区、南开区和北辰区;第二类,高税收占比,中高财政自给率,有西青区、武清区和东丽区;第三类,高税收占比,中低财政自给率,有河东区、静海区、宁河区和河北区;第四类,高税收占比,低财政自给率只有宝坻区;第五类中低税收占比,中低财政自给率,有津南区和红桥区。蓟州区则是第六类,也就是低税收占比、低财政自给率。
表1 各区税收占比和财政自给率
地区
财政自给率
税收占比
和平区
68.24%
87.86%
滨海新区
63.91%
87.83%
河西区
70.84%
86.93%
南开区
60.07%
77.19%
北辰区
63.82%
73.52%
武清区
53.86%
80.78%
西青区
58.50%
77.95%
东丽区
54.71%
74.03%
河东区
42.36%
86.94%
静海区
45.63%
84.47%
宁河区
46.65%
77.13%
河北区
40.23%
73.41%
宝坻区
37.14%
73.59%
津南区
40.80%
60.15%
红桥区
42.57%
59.91%
蓟州区
25.15%
57.95%
注:“税收占比”为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
一、高税收占比,高财政自给率
(一)和平区
和平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面积9.98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办事处,是全市繁荣繁华的标志区。先后获得并保持了“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同时承担着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等15个试点创建任务。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近50%,目前正全力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2020年,和平区的财政自给率为68.24%,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87.86%,非税收入占12.14%。
(二)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行政区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辖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5个国家级开发区,21个街镇。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方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2020年,滨海新区的财政自给率为63.91%,低于天津市的总体财政自给率,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86.93%,非税收入占13.07%。
(三)河西区
河西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之一,四至范围:东临海河与河东区相望,西迄卫津南路、卫津河与南开区、西青区交界,南沿双林农场饮水河与津南区毗邻,北抵徐州道、马场道、津河与和平区接壤,下辖13个街道办事处,2020年,河西区地区生产总值989.63亿元,高质量发展不乏坚实,引进京冀企业100家,总投资额46.42亿元。2020年,河西区的财政自给率为70.84%,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87.96%,非税收入占12.04%。
(四)南开区
南开区位于天津市区西南部,下辖12个街道。几年来,南开区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增强产业链核心优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塑造高品质城区形象;夯实民生保障基础,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2020年,南开区的财政自给率为60.07%,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77.19%,非税收入占22.81%。
(五)北辰区
北辰区位于天津市城北,北运河畔,东与宁河县相邻,边界线长20.66千米;东南隔金钟河、新开河与东丽区相望,边界线长22.99千米;南与河北区、红桥区相连;西南以子牙河与西青区相界,边界线长27.5千米;西、北均与武清县相接,边界线长25.14千米。总面积478.48平方千米。北辰区辖7个街道、9个镇。2020年,北辰区的财政自给率为63.82%,其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73.52%,非税收入占26.48%。
二、高税收占比,中高财政自给率
(一)武清区
武清区位条件优越,地处京津冀核心区域,与北京通州、河北廊坊接壤,周边100公里范围内有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部分城市;500公里范围内有济南、石家庄等省会城市在内的百万人口以上城市11座。武清区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3.0:46.4:50.6,到2020年,全区区域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4个镇,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2020年,武清区的财政自给率为53.86%,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80.78%,非税收入占19.22%。
(二)西青区
西青区位于天津市西南部。东与红桥区、南开区、河西区及津南区毗邻,东南与滨海新区(大港区)相连,南靠独流减河与静海区隔河相望,西与武清区和河北省霸州市接壤,北依子牙河与北辰区交界。截至2021年5月,西青区辖5街7镇。西青区是全国首批九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和商务部命名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并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车发展基地。2020年,西青区的财政自给率为58.50%,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77.95%,非税收入占22.05%。
(三)东丽区
东丽区地处津滨发展主轴,东接滨海新区核心区,西连中心城区。全区总面积477.34平方千米,其中225平方千米纳入滨海新区。辖11个街道。东丽区境内地势平坦,西高东低,推动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合作,民航大学科技园正式运营。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推进“12+4”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编制。制定东丽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推动打造“311”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东丽区的财政自给率为54.71%,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74.03%,非税收入占25.97%。
三、高税收占比,中低财政自给率
(一)河东区
河东区是天津市中心市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部,是中心城区连接滨海新区的起始点。河东区是市区连接滨海新区的前沿,是实现天津市经济中心战略东移的要地。自金代天津设“直沽寨”至今,河东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河东区毗邻空港、海港,天津站交通枢纽坐落区内。隔海河与和平区、河西区相邻,向东与东丽区为伴,西、北与河北区相交。沿海河经济带8.28公里,天津中央商务区坐落其间。区域面积39.63平方公里(不包括天铁街道),辖13个街道办事处。2020年,河东区的财政自给率为42.36%,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86.94%,非税收入占13.06%。
(二)静海区
静海,天津市辖区,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县之一,2015年撤县设区,静海区位天津西南部、北京东南部,素有“津南门户”、“津门首驿”之称,是北上京津、南下华东的必经之地。全区形成了“两城三区六园一带”的空间布局。静海新城和团泊新城列入全市11个新城建设规划。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健康产业、先进制造、现代物流、都市农业、文化旅游等六大特色产业。2020年,静海区的财政自给率为45.63%,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84.47%,非税收入占15.53%。
(三)宁河区
宁河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区核心位置,是环渤海经济圈和首都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区域面积1296平方公里,辖13个镇、270个行政村、35个居委会,城区设在芦台街道。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78亿元。近年来,宁河区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持续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同时,城乡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有了显著提升,基本民生保障不断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20年,宁河区的财政自给率为46.65%,其财政收入里面,税收收入占77.13%,非税收入占22.87%。
(四)河北区
河北区是天津的发祥地和中心城区之一,因地处海河之北而得名。区域面积 29.62 平方千米。河北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招商引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造金融服务、高端商务、创意设计、智能科技四大主导产业。辖10个街道办事处。2020年,河北区的财政自给率为40.23%,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73.41%,非税收入占26.59%。
四、高税收占比,低财政自给率
宝坻区
宝坻区是天津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中国天津市中北部、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南麓,属于华北平原北部的一部分,地处京、津、唐三角地带,临近渤海湾。宝坻区位于天津市北部。宝坻区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3月,宝坻区辖6个街道,18个镇。2020年,宝坻区的财政自给率为37.14%,其财政收入里,税收收入占73.59%,非税收入占26.41%。
五、中低税收占比,中低财政自给率
(一)津南区
津南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处于天津“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发展战略主轴上,是承接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和滨海新区产业功能的黄金走廊,具有良好的海陆空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天津港南疆码头25公里;距天津港22公里。津南区行政辖区面积约为387.84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2个街道,1个办事处。津南区依托天津市“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现代冶金、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2%。2020年,津南区的财政自给率为40.80%,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60.15%,非税收入占39.85%。
(二)红桥区
红桥区是天津市六个中心市区之一,位于天津城区西北部,因横跨子牙河上的大红桥而得名。红桥区东南与河北、南开两区相交,西北与西青、北辰两区相邻。全区面积23.73平方公里。红桥区是天津城市、商业、工业和近代教育的发祥地。南运河、子牙河、北运河贯穿全境,在历史上是南粮北运和水上运输的集散地。红桥区是天津市重要的商业区之一,红桥区交通四通八达,地铁、普铁、高铁、快速路、市级主干道路一应俱全。辖有10个街道办事处。2020年,红桥区的财政自给率为42.57%,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59.91%,非税收入占40.09%。
六、低税收占比,低财政自给率
蓟州区位于天津市最北部,自古为战略要地,有“畿东锁钥”之称。蓟州是天津市唯一的山区,山青水美,风光秀丽,有京津“后花园”之美誉,总面积1590.42平方公里,下辖26个乡镇。蓟州区自然资源丰富。初步探明蓟州区境内有矿藏30余种,质优量丰,有广阔的开发前景。2020年,蓟州区的财政自给率为25.15%,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57.95%,非税收入占42.05%。
财政自给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地区财政的自发展情况,即地方政府不依靠其他外部干预自筹财政资金的能力。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筹集的首要手段,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一方面反映了政府对于税收手段的运用,另一方面由于税收是经济成果分配的重要手段,这也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从以上天津市数据中可以发现,和平区、滨海新区、河西区、南开区和北辰区的政府主要运用税收手段,兼以其他非税手段来筹集的财政收入,而其筹集的财政收入也可以满足大部分支出需求;西青区、武清区和东丽区的政府运用税收筹集财政资金的能力同样可观,同时这三个区所筹集的财政收入可以满足一半以上的财政支出需求;河北区、河东区、静海区和宁河区的政府同样主要运用税收手段兼以非税手段筹集财政收入,但是其筹集财政收入只能满足不到一半的财政支出需求;津南区和红桥区的税收收入占比在60%左右,但是同样不能满足财政支出需求的一半;蓟州区和宝坻区这两个区的财政自给率都不足40%,区别在于宝坻区的税收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例接近3/4,蓟州区的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只占了不到60%。
数据来源:2021年天津市统计年鉴、天津市政府网
作者:李昊
指导老师:李永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