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03 发表于 2022-11-18 09:46:33

县域财政2020:北京市16个区财政自给率分析!

县域财政2020:北京市16个区财政自给率分析
(第1273期)
北京市,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我国的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地处中国北部、华北平原北部,东与天津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相邻。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2189.3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961.2万人相比,十年增加228.1万人。截至2020年末,北京市下辖16个区,分别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见图1)。2020年北京市财政自给率为80.93%,较2019年下降1.8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80%以上,位列全国第2名,仅次于上海市,财政自给程度较高,对上级政府补助及转移支付依赖程度较小。
http://file.tax100.com/o/202211/18/986_1668735992420.png?width=865&size=216346图1 北京市行政区划图
一、2020年北京市各区财政自给率
北京市财政实力居全国前列,财税来源稳定,财政自给能力较强。在2020年北京市各区财政自给率中(见图2),稳居第一的是朝阳区(101.64%),超过了100%;排名第二位的是西城区(99.01%),与第一名仅相差2.63%;排名第三位的是海淀区(74.08%),超过了70%,与前两名差距明显;排名第四位的是东城区(67.51%),超过了60%;排名第五、六位的分别是石景山区(57.65%)、顺义区(54.22%),均超过了50%;排名第七、八位的分别是丰台区(46.44%)、昌平区(41.83%),均不足50%;排名第九位的是大兴区(34.98%),不足40%;排名第十至十五位的分别是门头沟区(29.99%)、房山区(29.54%)、怀柔区(29.02%)、通州区(25.65%)、密云区(22.95%)、平谷区(21.43%),均不足30%;排名最后一位的是延庆区(16.36%),与第一名的朝阳区相差85.28%,相差巨大。
http://file.tax100.com/o/202211/18/302_1668735993096.png?width=752&size=11431
图2 2020年北京市各区财政自给率
(一)朝阳区

朝阳区,北京市主城六区之一,位于北京市的东部,总面积470.8平方千米,下辖24个街道、19个地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朝阳区常住人口为345.2万人。初步核算,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7037.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下降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亿元,下降12.6%;第二产业增加值484.1亿元,下降1.8%;第三产业增加值6551.1亿元,下降1.8%。三次产业结构为0.04:6.88:93.08。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101.64%,居全市第一位。
(二)海淀区
海淀区,北京市主城六区之一,位于北京城区西部和西北部,总面积431平方千米,下辖22个街道,7个地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海淀区常住人口为313.3万人。初步核算,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80.0亿元,下降1.8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823.0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为0.02:8.00:91.99。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74.08%,居全市第三位。
(三)西城区
西城区,北京市主城六区之一,位于北京中心城区西部,总面积50.70平方千米,下辖15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西城区常住人口为110.6万人。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99.01%,居全市第二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印花税五大主体税种共完成340.7亿元,比上年下降13.3%,占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2.3%。其中,企业所得税152.8亿元,比上年增长0.7%;增值税114.2亿元,比上年下降22.9%;房产税40.1亿元,比上年下降14.8%;城市维护建设税24.7亿元,比上年下降22.5%;印花税8.9亿元,比上年下降37.7%。
(四)东城区
东城区,北京市主城六区之一,地处北京市中心城区的东部,总面积41.84平方千米,下辖17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东城区常住人口为70.9万人。初步核算,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2%。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81.7亿元,增长0.7%,占全区经济总量的9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3.0亿元,下降15.4%,占全区经济总量的2.5%。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67.51%,居全市第四位。
(五)顺义区
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北方向,距市区30千米,总面积1021平方千米,下辖6个街道、7个地区、12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顺义区常住人口为132.4万人。初步核算,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3.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下降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 亿元,比上年下降13.7%;第二产业增加值514.4亿元,比上年下降11.8%;第三产业增加值1343.6亿元,比上年下降3.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29.0:70.2 调整为0.8:27.5:71.7。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54.22%,居全市第六位。
(六)丰台区
丰台区,北京市主城六区之一,位于北京市南部,总面积306平方千米,下辖14个街道、5个地区、2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丰台区常住人口为202万人。初步核算,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4.2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7亿元,下降15.6%;第二产业增加值285.1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568.4亿元,下降0.7%。三次产业结构为0.04:15.4:84.6。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46.44%,居全市第七位。
(七)昌平区
昌平区,位于北京西北部,总面积1343.5平方千米,下辖8个街道、4个地区、10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昌平区常住人口为227万人。初步核算,2020年昌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7.5亿元,以不变价计 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亿元,同比下降17.4%;第二产业增 加值358.5亿元,同比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781.2亿元,同比增长2.2%。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41.83%,居全市第八位。
(八)大兴区
大兴区,位于北京市南郊,总面积1036.33平方千米,下辖8个街道、5个地区、9个镇,另辖3个乡级单位。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大兴区常住人口为199.4万人。初步核算,2020年大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2.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7.7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31.5亿元,比上年增长0.9%。三次产业构成为1.4:30.9:67.7。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34.98%,居全市第九位。
(九)通州区
通州区,北京市副中心,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总面积906平方千米,下辖11个街道、10个镇、1个民族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通州区常住人口184万人。2020年,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0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410.5亿元,下降3.1%;第三产业增加值679.5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1.2:39.7:59.1变化为 2020年1.2:37.2:61.6。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25.65%,居全市第十三位。

(十)房山区

房山区,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是首都的西南门户,总面积2019平方千米,平原、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下辖8个街道、14个镇、6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房山区常住人口为131.3万人。房山区初步核算,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9.9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比上年下降6%。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29.54%,居全市第十一位。

(十一)石景山区
石景山区,北京六个主城区之一,地处北京西部,位于长安街西段,总面积85.74平方千米,下辖9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石景山区常住人口为56.8万人。石景山区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5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38.2 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717.3 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结构为 16.2:83.8。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57.65%,居全市第五位。
(十二)怀柔区
怀柔区,地处燕山南麓,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全区总面积2122.8平方千米,下辖12个镇、2个乡、2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怀柔区常住人口为44.1万人。怀柔区初步核算,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6.6亿元,比上年下降1.3%(不变价)。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亿元,下降31.0%;第二产业增加值159.0亿元,下降3.0%;第三产业增加值233.2亿元,增长0.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1.6:41.0:57.4变为1.1:40.1:58.8。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29.02%,居全市第十二位。
(十三)密云区

密云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东西长69千米,南北宽64千米,属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交接地,是华北通往东北、内蒙古的重要门户,故有“京师锁钥”之称,总面积2229.45平方千米,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区,下辖17个镇、2个街道和1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密云区常住人口为52.8万人。密云区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亿元,下降10.5%;第二产业增加值85.2亿元,下降18.5%;第三产业增加值240.7亿元,增长 6.8%。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 3.7:25.2:71.1。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22.95%,居全市第十四位。
(十四)门头沟区
门头沟区,地处北京西部山区,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的老区。早在一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东胡林人”就在此繁衍生息;总面积1451平方千米,下辖4个街道、9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门头沟区常住人口为39.3万人。门头沟区初步核算,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亿元,比上年下降27.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8亿元,比上年下降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为0.9:26.6:72.5。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29.99%,居全市第十位。
(十五)平谷区
平谷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总面积948.24平方千米,总面积948.24平方千米,下辖2个街道、16个乡镇和273个村庄。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平谷区常住人口为45.7万人。平谷区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下降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亿元,下降11.4%;第二产业增加值71.3亿元,下降7.2%;第三产业增加值200亿元,下降2.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4.5:26.2:69.3 调整为2020年的 4.5:25.1:70.4。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21.43%,居全市第十五位。
(十六)延庆区
延庆区,地处北京市西北部,平均海拔500米以上,气候独特,冬冷夏凉,素有北京“夏都”之称;总面积1994.88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11个镇、4个乡。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延庆区常住人口为34.6万人。初步核算,2020 年延庆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下降 1.3%。三次产业结构为 3.2:22.7:74.1。2020年财政自给率为16.36%,居全市第十六位。

二、结语

通过对2020年北京市各区财政自给率分析来看,市内各辖区财政实力分化明显,收支矛盾差异较大,朝阳区相对较强。各区财政自给率位于16.36%-101.64%之间,均值为52.5%,较全国各地市平均水平高出16.7个百分点,整体居于全国中上游水平,实力相对较强,但区域间收支矛盾差异较大。其中,朝阳区财政自给率101.64%,为全市最高,财政自给能力强;部分辖区财政自给率较低,丰台区、昌平区、大兴区、门头沟区、房山区、怀柔区、通州区、密云区、平谷区和延庆区财政自给率均低于50%,收支矛盾较大,对上级补助依赖程度较高。其中,延庆区财政自给率最低,为16.36%,除受疫情冲击及减税降费影响外,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密切相关。从2020较2019年变化来看,各区财政自给率均值较2019年上升4.6个百分点,整体收支矛盾有所改善。具体来看,半数区域财政自给率有所提高,其中朝阳区、海淀区增幅较大,分别为19.9、12.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两区域一方面通过发展优势产业增加税收收入来稳定财政收入,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大幅降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基于前文分析及结合北京各区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要提高发展成果共享水平。推动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可以逐步从完善税收调节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和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几个方面着手。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就要增加财政在医疗、基础教育、养老保障、就业保障的投入,才能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坚持发展为了人民,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农民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及时更新科学有效的农业技术,可以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提升农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提升共享的水平。

二要促进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继续全面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和政策辅导,帮助市场主体用足用好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加强政策跟踪分析,密切关注经济运行状况,研判政策对产业发展和财政收入影响。加强财源建设工作统筹,各部门综合施策,形成财源建设工作合力。强化对企业精准服务,实现市区两级上下联动,培育涵养可持续发展的优质财源。密切关注国家关于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的改革进展,及时研判分析对北京市影响。建立税源监控机制,关注金融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等重点行业运行态势;监控重点企业纳税增减情况,及时核实增减原因;实时监测税源户数变化,落实预警挽留机制,最大限度保证存量税源稳定。进一步优化北京市纳税营商环境,落实留抵退税政策,推进留抵退税网上办理,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推进跨区经营企业在京合理布局和有序流动。建立企业重大事项涉税诉求解决联席会议机制,帮助企业解决重组、上市等事项的复杂涉税问题。

三要优化支出结构,健全重点支出保障机制。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项目支出,聚焦财力优先保障“四个中心”建设、三大攻坚战、京津冀协同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支出。进一步做好三本预算统筹,清理结转结余资金,加大新增债券资金与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项目统筹,将政府债券资金作为重大项目建设的可用财力来源,提高政府新增债券资金效益。加强中长期财政收入形势研判,合理制定支出政策,突出保障重点。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有关要求,完善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决策机制,提升决策层级,建立项目清单,强化“两重”项目的绩效管理。
注:数据资料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区域统计年鉴、北京市各区2020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关于北京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中诚信国际省市经济财政数据点评
作者:陶婷
指导老师:李永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县域财政2020:北京市16个区财政自给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