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03 发表于 2022-11-14 11:56:21

县域财政2020:山西省117个县区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山西省117个县区财政支出规模——基于2020年的数据分析
(第1269期)
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东与河北为邻,西与陕西相望,南与河南接壤,北与内蒙古毗连,简称“晋”。截止2020年末,山西省下辖11个地级行政区,共有26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0个县,合计117个县级区划(见图1、表1)。
图1 山西省行政区划图
表1 山西省下辖行政区划数
http://file.tax100.com/o/202211/14/278_1668398177153.jpg?width=744&size=98049
2020年,是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经济稳步向好、转型态势强劲、社会和谐稳定。2020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10.90亿元,增长8.40%。其中,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等民生支出3169.70亿元,增长8.20%。
分下辖各市情况来看,2020年山西省各地级市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较大。财政支出规模最大的是太原市,达到647.34亿元,占全省各地级市财政支出之和的15%,是全省唯一一个支出规模超过600亿元的市;吕梁市和临汾市紧随其后,支出规模分别为461.14亿元、439.36亿元,占比分别为11%、10%;排在最后三位的是晋城市、朔州市和阳泉市,支出规模分别达到了284.00亿元、198.28亿元和154.61亿元(见图2)。最高的太原市的财政支出是最低的阳泉市的4.19倍。

图2 2020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财政支出规模(单位:亿元)
从各地级市的财政收支差额来看,各地级市的财政收入均无法满足其财政支出,财政超支水平参差不齐。其中,财政收支差额最大的是运城市,差额达到了327.66亿元,稳居第一位;忻州市和临汾市的财政收支差额居于第二、三位,分别为310.43亿元、304.06亿元;居于前三位的地级市财政收支差额均在300—400亿元之间。吕梁市(273.88亿元)、太原市(268.90亿元)、大同市(253.18亿元)、晋中市(231.45亿元)和长治市(229.68亿元)的财政收支差额在200—300亿元之间。排在最后三位的是晋城市、朔州市和阳泉市,财政收支差额均在200亿元之下,其中最低的阳泉市财政收支差额低于100亿元,为97.71亿元(见图3)。

图3 2020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财政收支差额(单位:亿元)
分下辖各县区市来看,财政支出规模差异较大。财政收支差额居于前五位的县区市分别是吕梁市的临县(61.16亿元)、晋城市的泽州县(48.50亿元)、太原市的小店区(47.16亿元)、临汾市的尧都区(45.73亿元)和晋中市的榆次区(44.70亿元),临县是全省117个县区市中财政支出规模唯一一个超过60亿元的县,财政支出规模在40亿元以上的还有晋城市的高平市(44.66亿元)、临汾市的洪洞县(43.17亿元)。另外,吕梁市的柳林县、太原市的清徐县、晋中市的平遥县等23个县区市的财政支出规模在30—40亿元之间。大同市的浑源县、运城市的永济市、长治市的长子县等55个县区市的财政支出规模在20—30亿元之间。吕梁市的岚县、方山县、运城市的新绛县等32个县区市的财政支出规模在10—20亿元之间;其中,财政支出规模最小的是阳泉市的矿区,为10.57亿元(见图4)。最高的临县的财政支出规模是最低的矿区的5.79倍。

图4 山西省117个县区市财政支出规模(单位:亿元)
接下来将具体分析比较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下辖各区县市的财政支出规模,我们将按照各地级市的财政支出规模大小,依次向大家介绍县区市层面的财政支出情况,这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山西省的财政支出情况。
1.太原市。太原市简称“并(bing)”,古称晋阳,别称并州、龙城,是山西省辖地级市、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现辖6个区、3个县、1个市,各区县市财政支出规模差异相较于其他地级市较小。小店区的财政支出规模为47.16亿元,位居全市第一,是全市财政支出规模唯一超过40亿元的区县;清徐县(37.69亿元)、万柏林区(35.77亿元)居于第二、三位;排在最后三位的娄烦县、晋源区和阳曲县,财政支出规模分别为21.09亿元、20.51亿元和19.03亿元(见图5);最高的小店区是最低的阳曲县的2.49倍。

图5 太原市2020年各县区市财政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2.吕梁市。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现辖1个区、10个县、2个市,各县区市财政支出规模差异较大。临县以61.16亿元的支出规模稳居全市第一,也居于全省117个县区市中的第一位,除临县外其余各个区县市的财政支出规模均不足40亿元;柳林县、兴县、孝义市和汾阳市的财政支出规模在30—40亿元之间;文水县、离石区、石楼县和交城县的财政支出规模在20—30亿元之间;岚县、方山县、中阳县和交口县的财政支出规模在20亿元之下,其中最小的交口县为13.55亿元(见图6);最高的临县是最低的交口县的4.51倍。

图6 吕梁市2020年各县区市财政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3.临汾市。临汾市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临汾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现辖1个区、14个县、2个市,各市区县财政支出规模差异较大。排在第一、二位的是尧都区和洪洞县,财政支出规模均超过40亿元,分别为45.73亿元和43.17亿元;乡宁县、襄汾县和翼城县的支出规模分别为35.87亿元、31.04亿元和23.03亿元;其余各区县市的财政支出规模均在10—20亿元之间,其中最小的是安泽县,财政支出规模为13.00亿元(见图7);财政支出规模最高的尧都区是最低的安泽县的3.52倍。

图7 临汾市2020年各县区市财政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4.运城市。运城市简称“运”,古称“河东”,位于山西西南部,因“盐运之城”得名,现辖1个区、10个县、2个市,各区县市财政支出规模差异较小。盐湖区和河津市的财政支出规模居于全市前两位,分别达到35.21亿元、32.75亿元;最低的新绛县的财政支出规模也达到了19.81亿元;其余各区县市的财政支出规模也均在20—30亿元之间(见图8)。整体来看,全市13个区县市之间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较小。

图8 运城市2020年各县区市财政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5.忻州市。忻州市位于山西中北部,古称“秀容”,简称“忻”,别称“欣”,是“双拥模范城”、“中国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百强城市”、“国家智慧城市”,现辖1个区、12个县、1个市,各区县市财政支出规模差异较小。排在市内前三甲的是原平市(33.39亿元)、五台县(32.06亿元)和宁武县(30.72亿元);财政支出规模在20—30亿元之间的是静乐县、忻府区、繁峙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代县;排在最后四位的区县财政支出规模均在20亿元之下,分别是定襄县(18.12亿元)、五寨县(17.60亿元)、岢岚县(16.94亿元)和神池县(16.32亿元)(见图9)。整体来看各区县市之间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较小。

图9 忻州市2020年各县区市财政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6.晋中市。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临汾河,北与太原毗邻,南与长治市、临汾市相交。晋中市现辖2个区、8个县、1个市,各区县市财政支出规模差异较大。全市仅榆次区的财政支出规模超过40亿元,达到44.70亿元,居于市内第一位;平遥县和介休市居于第二、三位,财政支出规模也均超过30亿元,分别达到37.38亿元和35.67亿元;灵石县、寿阳县、太谷区、左权县、祁县、昔阳县和榆社县的财政支出规模均在20—30亿元之间;支出规模最低的是和顺县,财政支出规模为19.18亿元(见图10),最高的榆次区是最低的和顺县的2.33倍。

图10 晋中市2020年各县区市财政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7.长治市。长治市为山西省域副中心城市,古称上党、潞州、潞安等,下辖4个区、8个县,各县区财政支出规模差异较小。上党区和潞州区的财政支出规模排在市内前两位,均超过30亿元,分别达到32.94亿元和31.76亿元;财政支出规模在20—30亿元之间的区县有长子县(29.67亿元)、襄垣县(29.00亿元)、壶关县(26.89亿元)、屯留区(23.69亿元)、武乡县(23.39亿元)、平顺县(22.97亿元)和沁源县(20.80亿元);排在最后三位的是潞城区、沁县和黎城县,财政支出规模均在20亿元以下,最低的黎城县为15.68亿元(见图11)。

图11 长治市2020年各县区财政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8.大同市。大同市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古称平城、云中、凤凰城,位于山西北部,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现辖4个区、6个县,各区县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较小。全市仅云冈区的财政支出规模超过30亿元,达到31.14亿元,居全市第一位;第二位至第五位分别是浑源县(29.81亿元)、天镇县(29.56亿元)、广灵县(29.02亿元)和平城区(28.98亿元);排在最后五位的分别是灵丘县(25.93亿元)、阳高县(24.35亿元)、云州区(19.50亿元)、左云县(16.85亿元)和新荣区(11.63亿元)(见图12)。

图12 大同市2020年各县区财政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9.晋城市。晋城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山西省东南门户,素有“三晋门户、太行首冲”的美誉,现辖1个区、4个县、1个市,各区县市财政支出规模差异较小。泽州县和高平市的财政支出规模均超过40亿元,分别达到48.50亿元和44.66亿元;财政支出规模排在第三位的是阳城县,为37.12亿元;排在最后三位的是沁水县、陵川县和城区,财政支出规模分别为26.79亿元、23.90亿元和20.70亿元(见图13)。

图13 晋城市2020年各县区市财政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10.朔州市。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是全国避暑胜地和京津地区避暑休闲的“后花园”,现辖2个区、3个县、1个市,各区县市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较小。朔城区和怀仁市排在市内第一、二位,财政支出规模为29.57亿元和28.51亿元;财政支出规模超过20亿元的还有应县(24.52亿元)、山阴县(24.01亿元)和平鲁区(22.47亿元);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右玉县,财政支出规模为18.24亿元(见图14)。

图14 朔州市2020年各县区市财政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11.阳泉市。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中东部,古称“漾泉”,现辖3个区、2个县,各区县财政支出规模差异较小。全市财政支出规模超过30亿元的仅有平定县,为31.33亿元;财政支出规模在20—30亿元之间的是孟县和郊区,分别为28.76亿元和20.07亿元;排在最后两位的城区和矿区,财政支出规模分别为12.02亿元和10.57亿元(见图15)。

图15 阳泉市2020年各县区财政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整体来看,山西省117个区县市财政支出规模差异较大,财政收入均不抵财政支出。其中,财政支出超过60亿元仅有一个县;有6个区县市的财政支出规模在40—50亿元之间;有23个区县市的财政支出规模在30—40亿元之间;有55个区县市的财政支出规模在20—30亿元之间;还有32个区县市的财政支出规模在10—20亿元之间。可见,山西省117个区县市之间财政支出规模的差距之大。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山西省需要:第一,聚焦项目建设,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我省制造业十二大领域和重点培育的千亿级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实施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深度挖掘消费潜力。推动大型消费商圈建设,改造提升高品位步行街,加快建设便民消费商圈,改建一批便民消费服务中心。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积极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完善农村和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覆盖范围。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积极培育定制消费、信息消费、幸福消费、绿色消费等新热点,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严格市场监管,健全消费投诉维权机制,营造便利、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第二,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高质量转型动力活力。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努力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交通运输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用足用好国家债券支持政策。做好资源税地方立法工作。推进省属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山西金融租赁、山西信托、中煤保险等战略重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培育孵化上市企业,用好上市公司平台资源,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支持基金业健康发展。鼓励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引入战略投资者,培育和组建民营银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意见,推动民营经济30条落实落细,着力破除民营企业发展的“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清理政府部门和大型国企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完成国家下达的清欠任务。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作用,用好应急还贷资金和云税贷、小微快贷、信易贷等专业化个性化金融服务,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让民营企业家安心谋发展、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第三,协同推进城乡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大县城建设,推动“两下两进两拆”向县城和城乡接合部延伸,增强城镇对乡村的带动能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护一体化,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完善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机制,鼓励人才返乡入乡创业,促进工商资本下乡。继续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做好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衔接,稳慎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城市要素走进来,让农村沉睡资源活起来!
数据资料来源:
山西省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tjj.shanxi.gov.cn/
山西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http://www.shanxi.gov.cn/
作者:杨北斗
指导教师:李永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县域财政2020:山西省117个县区财政支出规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