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政策君 发表于 2022-10-28 02:05:15

《风险诊断室》系列第十三期

http://file.tax100.com/o/202210/28/846_1666893910436.png?width=82&size=1041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风险诊断室
http://file.tax100.com/o/202210/28/203_1666893910627.jpg?width=400&size=17171
??
卷首语
在税收实践中,无论是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还是企业本身的风险自查,都离不开对税务风险个案的分析。本栏目将通过一些风险案例对企业易发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帮助企业及时发现类似“症状”,并找出其内在“病因”,为企业提供一次税务“健康体检”。
http://file.tax100.com/o/202210/28/666_1666893910730.png?width=34&size=1685
http://file.tax100.com/o/202210/28/771_1666893910971.gif?width=112&size=430762
http://file.tax100.com/o/202210/28/319_1666893911239.gif?width=85&size=63770
某天,A企业的王老板与财务小张发生了以下对话:
小张啊,我听说今年税务部门出台了关于留抵退税的优惠政策,现在是社会热点话题啊,我好多朋友的公司都进行了留抵退税,我们公司适不适用留抵退税政策?
http://file.tax100.com/o/202210/28/356_1666893911332.png?width=18&size=550
http://file.tax100.com/o/202210/28/301_1666893911485.jpg?width=300&size=13164王老板
小张
适用的,老板,今年出台的《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2022年第14号),明确了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可以申请存量留抵退税。这个政策的出台就是为了缓解咱们企业的资金的压力,支持企业扩大投资和生产。
那可太好了,正好最近公司的资金流非常紧张,要是能退出税款可真是解了咱们公司的燃眉之急啊。计算一下我们能退多少税呢?
http://file.tax100.com/o/202210/28/746_1666893911826.png?width=18&size=550
王老板
本期案例:如何正确计算留抵退税?

第一步
http://file.tax100.com/o/202210/28/952_1666893912140.gif?width=232&size=35329
症状分析
?


A公司是一家从事建筑服务、生产销售建筑机器设备、交通运输服务多项业务为一体的集团公司,2017年成立,同年登记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按月申报,无出口业务,纳税信用等级为B级。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共取得增值税销售额8500万元,其中:生产销售设备销售额2100万元,提供交通运输服务销售额1200万元,提供建筑服务销售额5200万元。2019年3月的期末留底税额为10万元,2022年1月至6月增值税申报的期末留抵税额分别为210万元,170万元,152万元,136万元,104万元,64万元。该企业从未发生过骗取留抵退税的情形,也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自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自2019年4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已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解缴税款完税凭证注明、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的增值税税额为7980万元,全部已抵扣进项税额合计为11940万元。2022年7月,该企业财务小张为缓解企业资金流压力,欲申请一次性退还当月的存量留抵税额和增量留抵税额,小张因该公司有大量建筑设备的生产销售业务,在申请留抵退税时将该企业划归到制造业类型企业,被税务局工作人员告知该企业并不符合制造业类型企业的要求,无法申请退还当月存量留抵税额。
病因确定:A公司申请增值税留抵退税时,对企业类型进行错误划分,存在错误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优惠政策的风险。
http://file.tax100.com/o/202210/28/311_1666893912247.png?width=872&size=209882
第二步
http://file.tax100.com/o/202210/28/491_1666893912413.gif?width=232&size=35329
诊断意见
?



第一、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2022年第14号)规定,按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和《金融业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银发﹝2015﹞309号)中的资产总额指标、营业收入指标确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其中,资产总额指标按照纳税人上一个会计年度末值确定。营业收入指标按照纳税人上一会计年度增值税销售额确定;不满一个会计年度的,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增值税销售额(年)=上一会计年度企业实际存续期间增值税销售额/企业实际存续月数×12
《公告》所称增值税销售额,包括纳税申报销售额、稽查查补销售额、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适用增值税差额征税的,以差额后的销售额确定。
对于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和银发〔2015〕309号文件所列行业以外的纳税人,以及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所列行业但未采用营业收入指标或资产总额指标划型确定的纳税人,微型企业标准为增值税销售额(年)1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小型企业标准为增值税销售额(年)2000万元以下(不含2000万元);中型企业标准为增值税销售额(年)1亿元以下(不含1亿元)。
《公告》所称制造业等行业企业,是指从事《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业务相应发生的增值税销售额占全部增值税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
上述销售额比重根据纳税人申请退税前连续12个月的销售额计算确定;申请退税前经营期不满12个月但满3个月的,按照实际经营期的销售额计算确定。
根据上述规定,该纳税人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发生的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行业销售额占比为38.82%[(2100+1200)/8500],未超过50%。因此,A公司当期并不属于制造业等行业纳税人,也不属于小微企业,并不能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
第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理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20号)第一条规定,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
(一)自2019年4月税款所属期起,连续六个月(按季纳税的,连续两个季度)增量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六个月增量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
(二)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
(三)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的;
(四)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的;
(五)自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的。
另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4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4号》规定,纳税人当期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增量留抵税额×进项构成比例×100%
进项构成比例,为2019年4月至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内已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含带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字样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解缴税款完税凭证注明的增值税额占同期全部已抵扣进项税额的比重。
按照上述规定,尽管A公司并不符合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的政策,但是该公司连续六个月增量留底税额均大于零,第六个月增量留抵税额为54万,不低于50万元,纳税信用等级为B,未存在虚开、骗税等情形,也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因此符合一般行业增量留抵退税的要求。计算如下:
进项构成比例=7980/11940×100%
=66.83%
增量留抵税额=64-10=54(万元)
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增量留抵税额×进项构成比例×100%
=54×66.83%×100%=36.09(万元)
最终结论:A公司2022年7月允许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为36.09万元,并不能够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
http://file.tax100.com/o/202210/28/729_1666893912637.gif?width=71&size=83054
http://file.tax100.com/o/202210/28/702_1666893912748.gif?width=98&size=205989
第三步
http://file.tax100.com/o/202210/28/794_1666893912902.gif?width=232&size=35329
处方建议
?



准确判断企业是否符合留抵退税条件是享受留抵退税相关优惠的第一步,需要企业予以足够的重视。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出台是为了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支持企业扩大投资,促进技术装备升级,进而激发市场活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重要举措。但社会上存在一些不法企业,通过隐匿销售收入、减少销项税额、虚假申报等手段骗取留抵退税,造成恶劣的影响,也为企业自身招来巨大的风险。针对非主观故意违规取得留底退税的企业,税务机关将进行约谈提醒,促其整改;对恶意造假骗取留抵退税的企业,税务机关将依法从严查办:
1.按规定将其纳税信用直接降为D级,限制发票领用;
2.依法对其近3年各项税收缴纳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3.依法追缴其骗取的留底退税款,并处以罚款;
4.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建议企业在适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时应当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 要尽早根据企业实际业务情况做好财务测算和准备工作;
2. 要及时更新政策库,吃透政策,准确实操,积极申办留抵退税;
3. 要做好退税资金使用和归还规划,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链安全;
4. 要重视防范和管理申请过程中的虚开偷税骗税以及不合规的相关风险,避免财务损失和法律责任。
此外,提示留抵退税企业还可以关注以下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行业范围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21号)扩大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行业范围,将《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4号)第二条规定的制造业等行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的政策范围,扩大至“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含个体工商户)。

http://file.tax100.com/o/202210/28/956_1666893913086.jpg?width=500&size=12898
风险诊断室
《风险诊断室》系列第一期
《风险诊断室》系列第二期
《风险诊断室》系列第三期
《风险诊断室》系列第四期
《风险诊断室》系列第五期
《风险诊断室》系列第六期
《风险诊断室》系列第七期
《风险诊断室》系列第八期
《风险诊断室》系列第九期
《风险诊断室》系列第十期
《风险诊断室》系列第十一期
《风险诊断室》系列第十二期
来源:大连税务
供稿:第二稽查局
编发:纳税服务和宣传中心
http://file.tax100.com/o/202210/28/245_1666893913408.gif?width=900&size=482254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险诊断室》系列第十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