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税收为人民
在江西省瑞金市西郊的沙洲坝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人民委员部税务局旧址静静伫立,这里收藏的一些文物史料,记录了人民税收事业初创时期的筚路蓝缕,见证了税务人的初心使命。文件布告、工作指南、宣传资料,各类税票、路票、收据、凭证,这些老物件背后,各自有着一段值得珍藏的红色记忆。税收为民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穿越当年的纷飞战火,依旧让人热血沸腾。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27/444_1664208346394.png?width=1080&size=1736580
馆内有一组土地税纳税证明书和收据。《纳税证明书》详细载明了纳税人姓名、成分、全家人口、分田人口、人均分田、总田亩、折合实谷、税率和纳税数额等;《土地税收据》也详细写明了家庭人口数、收获实谷、人均收获、税率、应缴税额和实缴税额,征收机关、征收人员签名和印章一应俱全。
苏区时期,土地税是农业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在苏区,对富农征收的土地税远高于贫农、中农。这与当时中央苏区党的政治纲领相一致,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苏维埃税收具有的鲜明阶级性,在各类税种的征收管理上得到了突出体现。以邓子恢、李六如和陈笃卿等为代表的苏区税务干部,用人民税收史上“第一等的工作”,使税制实现了从相继数千年私有制下剥削性质的旧税制,向代表工农大众最根本利益的新税制的彻底转变。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27/323_1664208347343.png?width=1080&size=953967
据国家税务总局兴国县税务局96岁的离休干部李加渠回忆,随着《土地税征收细则》等法规的推行,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彻底废除了旧社会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和摊派制度,这在年幼的李加渠心里埋下一颗投身人民税收的理想的种子。1949年8月,李加渠参加革命,因文化程度较高、精通业务,在兴国县税务局担任主办税务。1953年10月,因工作成效显著,李加渠被调入赣州地区税务局。1983年1月,他在兴国县税务局离休。2019年,李加渠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国家税务总局瑞金市税务局离休干部、95岁的朱科清是红军战士的后代,他从小就听父亲说,苏维埃政府征的多是地主土豪的税,对革命干群特别是穷苦百姓实行减免税政策,特别关心人民群众。父亲牺牲后,朱科清继承遗志、投身革命,把苏区干部好作风作为自己的家风,和女儿两代人都从事税收工作直到退休。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27/689_1664208348369.jpg?width=1080&size=252164
古朴的展柜内,还有一份苏区时期的外销证明和出口介绍信,纸张破旧、字迹模糊、色彩斑驳。当年,苏维埃政府适应革命战争和经济发展形势,探索出一套具有鲜明阶级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关税征管体系,激活了商品流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保障了苏区军民的物质生活,实现了海关独立和关税自主。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27/521_1664208348647.png?width=1080&size=2047779
1933年3月,中央人民委员会第三十七次常委会通过《关税条例》,审查并批准《关于建立关税制度》的训令及《关税征收细则》,对关税征管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责,关税征收的业务程序、计税办法,以及关税制度的设计原则、宣传要点等事项,作了具体而微、省烦从简的规定。
苏区关税“厉行保护贸易,如对奢侈品抽税极重,以防奢侈风尚之流行;对于赤区极需之物品则免其入口税,对于赤区之特产则免其出口税”。中央苏区鼎盛时期,设立了24个关税征收处,其中茅店关税处设立时间最早,筠门岭关税处管辖范围最广。
据七旬老人刘昌葵讲述,他的父亲刘永坤曾于1933年至1935年在筠门岭关税处任会计员,主要负责签发完税凭单。当年,筠门岭关税处的税务干部多次严拒奸商重金贿赂,曾在3个月内查获走私案件240多起,没收140吨粮食和大量金银首饰。
因地处白赤交界地带,常遇不法走私和白军袭扰,筠门岭关税处还成立了由30多人组成的武装缉私班,大家一手拿枪、一手征税,很多人壮烈牺牲。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27/840_1664208349617.jpg?width=1080&size=121038
百余年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税务拓荒者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将人民税收事业发展壮大。这些静静躺在橱窗中的文物,不再只是无言地诉说当年的故事。声、光、电等现代技术让展品得以全新呈现,为“老物件”插上了“新翅膀”。
鉴古知今,学史明智,这些“老物件”无疑是当代税务人的传家宝和新时代弘扬中国税务精神的生动教科书。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