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故事大家讲”获奖作品展播——倪亚丽《老司号员和他的“密码本”》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26/669_1664159747304.png?width=88&size=8191点击上面日期左边蓝字保密界 | 关注我们为弘扬党的保密工作优良传统,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涉密人员做好新时代保密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社会公众保密意识,按照中央保密办(国家保密局)统一部署,省委保密办(省国家保密局)认真组织开展了“保密故事大家讲”主题讲述活动。各市、省直各部门单位、部分省属企业和省属高校积极组织、踊跃参与,报送了一大批主题鲜明、立意深刻、形式生动的作品。经各单位初审、作品复审和专家评审,遴选出15部优秀作品报中央保密办(国家保密局)。在全国保密系统综合评选中,我省报送的2部作品讲述人获奖,山东省国家保密局荣获“优秀组织奖”。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26/525_1664159748361.mp4
中央保密办(国家保密局)公布“保密故事大家讲”主题讲述活动获奖名单后,省委保密办(省国家保密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部作品进行了综合评审,共评选出我省“保密故事优秀讲述人”特别奖2名、一等奖2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50名,优秀组织奖20个。我们将对获奖作品进行展播,充分发挥获奖作品的宣传作用,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保密意识。今天推出的是由威海市国家保密局推荐的,获得全国“保密故事优秀讲述人”称号的倪亚丽(国家税务总局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讲述的保密故事《老司号员和他的“密码本”》。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26/868_1664159747474.jpg?width=800&size=42755
2013年,从抗战时期走过来的威海市民丛培昌把一本“密码本”送到了威海市保密局,他说:“65年了,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终于完成了,能松一口气了”。
“密码本”用玻璃纸精心包裹着,封面字迹已经模糊,依稀可见“对外保密”四字,里面记录的却是一些乐谱,每页大概有10个乐谱和寥寥三五个字的介绍,泛黄的纸张仿佛承载着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是什么样的秘密,让这位82岁老人保存了65年的时间?
1947年,16岁的丛培昌凭借天资聪颖当选为司号员,号长调走时把全团唯一一本八路军军用号谱留给他,并且千叮咛万嘱咐要保存好这本乐谱,决不能丢失和泄密。自此丛培昌用玻璃纸将其仔细包装放在上衣口袋,号谱从未离身。
基于当时艰苦的战争条件,军号在传达战斗信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47年夜,部队突遇包围式袭击,双方交火,派丛培昌用军号进行联络,不久后就听到了回应,这才知道原来是自己人,正是因为号谱保密做得好,只有解放军部队才能识别军用号谱,所以是敌是友一吹军号便知分晓。
虽然抗战岁月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丛培昌还清晰地记得起床号、冲锋号等原来经常吹响的军用号谱,那些音符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随着年事渐高,丛培昌生怕自己去世后,“密码本”会流传到社会上,几经周折他终于把保存多年的“密码本”送到威海市保密局,了却了隐藏了65年的心事。
保密无小事,责任重如山。保密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安全利益,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做好保密工作都非常重要,保守秘密人人有责!
(故事来源:威海市国家保密局)
本期编辑:刘俊韬
内文配图由威海市国家保密局提供。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26/591_1664159747769.jpg?width=800&size=54704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的点赞和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