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政策君 发表于 2022-9-16 21:25:49

“税”力量滋养丹噶尔皮绣焕发生机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16/950_1663334744922.gif?width=900&size=292731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16/137_1663334745177.gif?width=640&size=299405
位于黄河北岸、西海之东的湟源县,是青海省农业区和牧业区的结合部,受到独特地理位置和农耕牧业双重文化的影响,孕育了日月山下的艺术珍品——丹噶尔皮绣(也称为“湟源皮绣”)。湟源人民创造的这一卓越的艺术品,具有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上千年的历史,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岁月的流逝,丹噶尔皮绣一度变得鲜为人知,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面临着传承乏力的困境。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民族瑰宝,湟源县丹噶尔皮绣研制开发有限公司于2008年成立,在长达十多年的持续挖掘、保护、继承和开发后,皮绣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始走向“上坡路”,精美的皮绣作品开始绽放光彩。


保护传承 绣女也有大梦想
“皮绣,顾名思义,是一种在各类皮张上进行刺绣、加工的手工艺术。湟源地处农牧区的交接地带,数千年来,各种民族在这里集聚融合,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皮绣在时间的浪潮中融会了南北各地的绣法和技艺,形成了质朴而优美的艺术风格。”丹噶尔皮绣公司老板李永清介绍到。

但是由于历史、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皮绣也经历了一次技艺近乎失传的“危机”。“当时坚持做皮绣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没有经济收入,皮绣只能是躺在博物馆里的‘睡美人’。”李永清告诉记者,年轻时她凭借着女性的细腻做起了裁缝,曾被皮绣上活灵活现的花鸟、动物走兽、人物肖像等深深吸引,对这种古法制作的刺绣充满了特殊的迷恋,当看到蕴含着劳动人民美好愿景的精美艺术品逐渐没落,她心里燃起了保护和传承皮绣技艺的念头。带着几个人,拿出手中的全部积蓄,当即成立了湟源县丹噶尔皮绣研制开发有限公司。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16/575_1663334745757.png?width=1080&size=838787http://file.tax100.com/o/202209/16/631_1663334746601.png?width=599&size=8866
李永清为税务人员讲解皮绣的历史来源。安迎春 摄

“当时像个‘愣头青’,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边摸索边改革,公司也只有几个人,皮绣制作又需要很长的周期,经营实在是很困难。”回忆起那段“折磨人”的经历,李永清说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是一抹暖色调。她说:“办理税务登记时我们不懂财税方面的知识,税务干部耐心地帮我们整理了需要的资料,从税种核定到领取税控设备和发票,全程都有专人负责跟进辅导,原本以为复杂的业务居然一路通畅。”


税惠助力 增添发展信心
从创立之初只有十几个人的小“作坊”转变为如今拥有200多名“绣娘”和独立设计、制作、加工、销售生产链的成熟企业,十几年的坚守,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保护者和传承人,丹噶尔皮绣公司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凭借着高超的制作技艺和浓郁的地域特色,湟源皮绣在近几年的文旅融合中迅速“出圈”,越来越多的人将其选为赠送亲朋好友的佳品。“订单量越来越大,我既有看见能为更为人带去就业机会的欣喜,也有各类财税报表数据增多的焦虑。”李永清说,得知公司的申报疑问后,税务干部很快就回应了问题诉求,耐心讲解辅导,帮助公司顺利完成数据修改、申报更正。“公司发展初期,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个性化辅导给我们带来了安心和暖心。”她说。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丹噶尔皮绣公司营业额达21.08万元,较之上年同期增长1.8%;2021年全年较之2011年,十年间增值税税负率总体下降3%。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16/814_1663334746719.png?width=1080&size=839139http://file.tax100.com/o/202209/16/796_1663334747570.png?width=599&size=8866
税务干部近距离欣赏皮绣作品。安迎春 摄

“近些年人们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公司发展前景也变得开阔起来,现在轻装简行负担轻,这还得感谢国家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李永清介绍,从小经营发展为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各类税额累计减免6.11万元,政策红利真真切切从“纸上”落实到了“账上”。“税收成本降低,减轻了资金周转压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将‘非遗’文化传承好、发扬好的决心。”


坚守初心 在改革创新中寻找新的方向
“皮绣制作,必须延续传统手工制作方式,掺杂任何现代化机械制造,那就不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皮绣了。但是当前科技产业发达,机绣对我们的生产制作都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意识到问题所在,李永清开始在如何将皮绣的文化宣传和推广给更多的群体上着手解决。她带领团队将传统牛皮、羊皮再加工、再创新,制成携带方便、触感柔软的底张,使其更容易保存,也容易上针;在传统绣法的基础上又融入堆绣、盘绣、跺绣、拉锁绣等针法,使皮绣作品更具立体感和观赏性。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16/609_1663334747702.png?width=1080&size=882942http://file.tax100.com/o/202209/16/991_1663334748472.png?width=599&size=8866
税务干部体验皮绣独特的制作技艺。安迎春 摄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使用是最好的保护。”如今,湟源皮绣不仅代表着人们对乡土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青海省民俗文化的一大亮点。丹噶尔皮绣公司制作的湟源皮绣已经走向了世博会等展览大舞台,走向了千家万户,也带动了周边近千名妇女就业。

“能够把自己保护和传承皮绣的初衷做成现实,我感到很幸福,这份幸福离不开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李永清说:“丹噶尔皮绣的每个成长节点都有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暖心服务,今年我们又享受了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实实在在的税惠福利也将助力皮绣产业做得更强,飞得更远。”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16/765_1663334748581.gif?width=958&size=743675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16/697_1663334749391.jpg?width=258&size=17402
扫码关注
了解更多税收资讯
文字丨安迎春
排版丨关关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16/993_1663334749537.gif?width=900&size=67688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税”力量滋养丹噶尔皮绣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