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杂志小助手 发表于 2022-9-16 17:30:21

实现互联互通 促进多边合作协同增效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16/177_1663320620145.jpg?width=1080&size=72958

实现互联互通可以畅通国家间经济运行的血脉和经络,加快构建更紧密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推进疫后经济复苏。在第12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对如何实现互联互通,促进多边合作协同增效发起了讨论。嘉宾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考虑各国国情和发展需要,推动铁路、公路、港口、管网、信息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硬联通”,还要注重促进国际和区域规则、标准、文化等“软联通”。

大力发展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实现“硬联通”

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是世界各国打破物理界限,实现贸易投资畅通、文明交融沟通的基石,是世界经济的脉络和全球文明的纽带。此类项目的建设既可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也对提振全球经济具有积极作用。随着区域性贸易协定进入发展快车道,在区域内加速形成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实现多边合作提供设施联通的物质基础的需求逐渐增长,也更为迫切。德国泛欧综合交通运输网、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尼日利亚大西洋铁路工程、多米尼加贝德拉莱斯新机场、委内瑞拉新建港口计划,以及各国信息化建设规划,一大批区域互联互通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项目机遇正在显现。

加强标准对接,实现更高质量开放

标准既是市场保持发展质量的必然需求,也是企业开展业务活动的依据。由于各国使用的标准主要依赖自身市场形成,所以具有很强的差异性,不易在市场间活动中达成一致,加强标准对接,消除各国市场间的标准差异,化解相关风险,成为国际基础设施合作的重要内容。同时,进行更深层次的标准互通互认,也是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的内在要求,必须加以重视,并坚定执行。
基础设施国际合作的开展,将推动各国在多领域技术标准上的对接,促进形成新的国际标准体系。在国际标准体系更新过程中,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事务,主动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建设更有利的贸易联盟,避免疫后逆全球化思潮下技术法规、标准评定成为阻碍国际合作的壁垒。目前,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积累形成的标准已逐渐优于欧美标准,中资企业在遵循国际标准化工作规则的基础上,正积极向世界各国推广中国标准,统一制定中国标准外文版并在对外投资、技术出口和援建工程中推广使用,与合作伙伴加强标准对接和标准融合,推动基础设施合作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进行跨文化交流,实现“心联通”

在多文明深层次博弈的新型国际环境下,国际基础设施合作正处于空前复杂的文化环境之中。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国际承包商既要坚持文化自信,也要做到文化包容,展现真心、贴心、暖心的人文关怀,通过高效的跨文化交流,推己及人,实现民心相通,和谐发展。
国际承包商要继续深化跨文化管理意识、健全跨文化沟通机制、丰富跨文化管理方式和手段,特别是加强在危机公关、舆情应对和自我宣传方面的能力,补齐跨文化管理中的短板,将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信仰和习俗的人拧成一股绳,合力推进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项目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摘自《第12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年度报告》)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16/158_1663320620338.gif?width=560&size=429524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16/610_1663320620606.jpg?width=567&size=2327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现互联互通 促进多边合作协同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