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策君 发表于 2022-9-6 01:55:22

12366近期咨询热点,权威答复来了!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435_1662400517659.gif?width=540&size=176336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901_1662400517864.gif?width=640&size=78579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725_1662400518188.png?width=21&size=501
01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791_1662400518339.png?width=21&size=501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180_1662400518460.png?width=419&size=115702
软件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税额是如何计算的?
答:依据财税〔2011〕100号文件规定,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税额的计算方法为:即征即退税额=当期软件产品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软件产品销售额×3%,当期软件产品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软件产品销项税额-当期软件产品可抵扣进项税额,当期软件产品销项税额=当期软件产品销售额×17%。
嵌入式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税额的计算方法为:即征即退税额=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销售额×3%,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销项税额-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可抵扣进项税额,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销项税额=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销售额×17%。
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销售额的计算公式为: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销售额=当期嵌入式软件产品与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销售额合计-当期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销售额 。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销售额按照下列顺序确定:①按纳税人最近同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计算确定;②按其他纳税人最近同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计算确定;③按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确定,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组成计税价格= 计算机硬件、机器设备成本×(1+10%)。
销售软件产品税率有变化,由17%调整为16%再调整至13%。一是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18〕32号)规定,自2018年5月1日起,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7%和11%税率的,税率分别调整为16%、10%。二是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规定,自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称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6%税率的,税率调整为13%。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190_1662400518656.png?width=21&size=501
02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989_1662400518768.png?width=21&size=501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592_1662400518912.png?width=419&size=115702
同时取得经营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减除标准是多少?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理2021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号)第四条规定:“同时取得综合所得和经营所得的纳税人,可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申报减除费用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但不得重复申报减除。”所以,经营所得和工资薪金所得只能选择一项所得扣除6万元,不能重复扣除。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413_1662400519106.png?width=21&size=501
03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694_1662400519253.png?width=21&size=501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162_1662400519367.png?width=419&size=115702
居民企业准备向境外公司(非居民企业)分配股息,扣缴义务人未依法扣缴或者无法履行扣缴义务,非居民企业需要自行申报么?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第三条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
第三十七条 对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税款由扣缴义务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时,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
……
第三十九条 依照本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规定应当扣缴的所得税,扣缴义务人未依法扣缴或者无法履行扣缴义务的,由纳税人在所得发生地缴纳。纳税人未依法缴纳的,税务机关可以从该纳税人在中国境内其他收入项目的支付人应付的款项中,追缴该纳税人的应纳税款。”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37号)规定:“第九条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应当扣缴的所得税,扣缴义务人未依法扣缴或者无法履行扣缴义务的,取得所得的非居民企业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向所得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未扣缴税款,并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扣缴企业所得税报告表》。非居民企业未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申报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责令限期缴纳,非居民企业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期限申报缴纳税款;非居民企业在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前自行申报缴纳税款的,视为已按期缴纳税款。”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913_1662400519562.png?width=21&size=501
04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889_1662400519680.png?width=21&size=501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477_1662400519802.png?width=419&size=115702
电子税务局印花税申报提示为:您还未维护附营行业信息,您可以自行维护或者联系税务人员维护,怎么自行维护?
答:【自行维护】:在常用功能或菜单搜索栏中找到【税务信息变更(非“多证合一”“两证整合”纳税人)】,下一步选择【国标行业(附)】,下一步变更项目选择【国标行业(附)】所在行【修改明细】维护后提交。选择自行维护可直接跳转至对应页面。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722_1662400519991.png?width=21&size=501
05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400_1662400520106.png?width=21&size=501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296_1662400520255.png?width=419&size=115702
一般纳税人的建筑企业取得小规模纳税人分包方开具的免税普票,还能进行分包款扣除吗?
答: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2第(七)款规定:“ 4.一般纳税人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销售额计算应纳税额。纳税人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2%的预征率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5.一般纳税人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纳税人应按照上述计税方法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7号)第六条规定:“纳税人按照上述规定从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应当取得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合法有效凭证,否则不得扣除。上述凭证是指:(一)从分包方取得的2016年4月30日前开具的建筑业营业税发票。上述建筑业营业税发票在2016年6月30日前可作为预缴税款的扣除凭证。(二)从分包方取得的2016年5月1日后开具的,备注栏注明建筑服务发生地所在县(市、区)、项目名称的增值税发票。(三)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凭证。”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内旅客运输服务进项税抵扣等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31号)》内容:“七、关于建筑服务分包款差额扣除 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按照规定允许从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的分包款,是指支付给分包方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即在简易计税方法下,可以扣除分包款;在一般计税方法下,建筑企业只在预交税款时可以扣除分包款,实际计算缴纳税款时不能直接扣除分包款,而是根据分包方开出的增值税专票认证,计入进项税额,实现税额抵扣,而不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抵减)。对应的分包款取得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合法有效凭证,可以进行分包款扣除。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434_1662400520455.png?width=21&size=501
06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816_1662400520598.png?width=21&size=501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824_1662400520715.png?width=419&size=115702
用于研发测试的车辆,待研发结束之后对外销售了,想问一下就是制造这个车辆时产生的这个费用能否计入研发费?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0号)规定:“二、直接投入费用,指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以及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费。
……
(二)企业研发活动直接形成产品或作为组成部分形成的产品对外销售的,研发费用中对应的材料费用不得加计扣除。产品销售与对应的材料费用发生在不同纳税年度且材料费用已计入研发费用的,可在销售当年以对应的材料费用发生额直接冲减当年的研发费用,不足冲减的,结转以后年度继续冲减。”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106_1662400520893.png?width=21&size=501
07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129_1662400521026.png?width=21&size=501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713_1662400521151.png?width=419&size=115702
中小微企业新购置单位价值在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如何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答:根据《关于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2号)规定:“一、中小微企业在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置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在500万元以上的,按照单位价值的一定比例自愿选择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其中,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最低折旧年限为3年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的100%可在当年一次性税前扣除;最低折旧年限为4年、5年、10年的,单位价值的50%可在当年一次性税前扣除,其余50%按规定在剩余年度计算折旧进行税前扣除。企业选择适用上述政策当年不足扣除形成的亏损,可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弥补,享受其他延长亏损结转年限政策的企业可按现行规定执行。
……
四、中小微企业可按季(月)在预缴申报时享受上述政策。本公告发布前企业在2022年已购置的设备、器具,可在本公告发布后的预缴申报、年度汇算清缴时享受。五、中小微企业可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核算需要自行选择享受上述政策,当年度未选择享受的,以后年度不得再变更享受。”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554_1662400521356.png?width=21&size=501
08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337_1662400521492.png?width=21&size=501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524_1662400521647.png?width=419&size=115702
从单位取得的离职补偿金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是年平均还是月平均?上年职工平均工资在哪里查询?
答: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64号),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是年平均工资。上年职工平均工资咨询当地统计部门。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539_1662400521846.gif?width=143&size=129149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为准。

—完—
编辑设计:武汉税务
来源:【湖北税务订阅号】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6/288_1662400522245.gif?width=637&size=14538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2366近期咨询热点,权威答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