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社会责任因地制宜进行基建合作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1/701_1661974805069.jpg?width=1024&size=61147严峻的新冠疫情颠覆了人类社会生活常态,加速了全球经济产业链重构,给世界发展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带来多重危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其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一项就是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预计将有7000万至1亿人口陷入极端贫困,吞噬近3年最贫穷国家减贫成果。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更加需要坚定信心,共同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履行这份世界各国共同达成的社会契约。
切合发展需求建造可负担的基础设施
国际基建合作必须以造福民生为出发点,充分考虑项目国国情和发展需要,利用优质产能和先进技术经验,为当地建造可负担、高质量的基础设施。
国际承包商需要结合疫情后各国别市场的经济发展态势,审视并适当调整市场发展战略,确定符合自身优势和项目国发展利益的发展新路径,为当地建设疫后经济复苏阶段发展急所的基础设施项目。一方面争取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利用市场结构性变化的机会实现弯道超车,扩大业务额和市场份额,提升项目利润、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这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体现大国担当的要求。
注重环境保护建造绿色基础设施
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事关人类福祉和社会健康永续发展,所以面对更为严峻的气候和环境挑战,我们必须持续加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更加坚定地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2016年《巴黎协定》签署到现在,全球已经有126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双碳”目标,这些国家的排碳占全球的70%左右,面对0碳的转型愿景,政府机构、企业、科研机构等方面已经在加强低碳技术研发、绿色融资创新、完善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等方面发力。美国重返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各缔约国也在2021年11月召开的第26届气候变化大会上提交更新的国家自主承诺,这都将助推全球经济疫后绿色复苏愿景的实现。
基础设施建设对自然环境影响面广、程度深,国际承包商必须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内涵融入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利用新科技、新材料,建造绿色基础设施项目,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如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整合中国、德国、美国最先进的水泥生产工艺,在白俄罗斯成功实施了3个超大型水泥厂的改造项目。项目完工后,不仅提高了一倍产能,使白俄罗斯从水泥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降低了30%的能耗,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排放污染,有效降低了当地环境污染,维护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属地化发展激发所在国内在发展活力
新冠疫情影响下的供应链受阻,使越来越多的国际承包商在考虑经济效率的同时,更多地将产业安全、自主可控作为产业链布局的重要标准。属地化发展成为企业维护自身供应链安全,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同时,基础设施项目涉及领域众多,属地化发展可有效促进所在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扎根本土经营,必须深度融入所在国发展,与项目所在地区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潜力较大的市场,国际承包商正在积极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本土合作伙伴及本土人才,通过属地化发展分享项目建设红利,激发所在国国内市场强大的活力、潜力和创造力,促进所在国经济在后疫时期的快速恢复和长远发展。
共享中国发展成果焕发经济增长新活力
中国的发展理念不仅基于中国自身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也承担了更多的国际义务,惠及其他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大国担当。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就是这样一条全球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之路。在这一倡议的引导下,中国与共建国家近年来不断深化经贸合作,提升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以及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有效助推了公平、普惠的全球化发展。
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带一路”共建国家基础设施政策连续性、开放度、战略清晰度普遍有所提升,带动了各国行业环境的持续改善。为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多数共建国家都陆续出台了新的支持政策。以东南亚地区为例,缅甸推出公司网上注册平台,施工许可证办理效率提升;菲律宾取消了对国内企业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公司注册门槛降低;越南通过对国家税务系统信息化改造,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化的纳税服务;老挝建立自动化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企业获得电力便利度提高。在第12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中,与会各国大使也纷纷表示,还将陆续推出一系列针对基础设施合作领域的支持和优惠政策,进一步改善国内营商环境,期待国际资本和国际承包商,尤其是中国承包商参与到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计划中。
在推动当地发展的同时,企业自身也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增长业务和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经验。如通过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和吉布提港的合作,招商局集团总结出了港口先行、产业园区跟进、配套城市功能开发的“前港—中区—后城”的新型PPP合作模式,使一个企业独立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一个相对独立的大型区域,并实现区域联动发展成为可能。斯里兰卡大使也在论坛期间表示,科伦坡港口城的建立正在为本国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逐渐成为财政、教育、金融和健康宜居的城市。斯里兰卡期待与中资企业进行更多的合作,尤其是期待中资企业将更多的建设和发展的有益经验运用到斯里兰卡的建设中。未来,斯里兰卡将继续与中资企业携手,进行新港口的建设,激活国家中部经济的发展潜力。
(摘自《第12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年度报告》)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1/233_1661974805408.jpg?width=1080&size=44718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1/659_1661974805647.jpg?width=1080&size=26598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1/208_1661974805820.gif?width=560&size=429524
http://file.tax100.com/o/202209/01/316_1661974806162.jpg?width=567&size=2327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