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季,我们聊聊现实与理想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849_1660761305750.png?width=640&size=7426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459_1660761305975.jpg?width=1024&size=66163
主持人:姜赫
第一场秋雨落下,秋招季随着时间的钟摆在求职者耳边响起分秒的滴答。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又一批毕业生即将踏入社会。受疫情和就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求职季或许要比往年“漫长”。本期我们邀请几位高校老师,分享他们的经验与建议,希望给毕业生以启发。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614_1660761306200.png?width=897&size=804475
第一环节:就业的选择
话题1:从各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今年的就业呈现怎样的趋势?面对一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就业与深造等选择,对学生有哪些建议?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172_1660761306467.jpg?width=400&size=22632
熊伟:今年的就业形势总体比较严峻,不少学生至今还奔波在求职路上。从我个人角度看,如果有合适的工作机会,不妨先考虑就业。学无止境,毕业之后要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并不是只有在学校才能学到东西。
谷成: 选择就业地域关键是要切合自身情况。相较于毕业直接就业,我还是推荐毕业生继续深造。从目前形势来看,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日渐攀升,学生应把握当下继续深造的机会。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767_1660761306633.jpg?width=400&size=23120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436_1660761306809.jpg?width=400&size=25421
郭维真:虽然就业压力相对较大,学生仍然有很多好中选优的机会。无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关键是所从事的职业自己是否有兴趣、能胜任,同时能够为个人成长提供相应的基础。我建议在校的同学进行学术研究之余有针对性地参加实践,不要与社会脱钩;步入职场的同学也要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习惯,避免出现本领恐慌。
话题2:如何看待最近一些关于灵活就业、慢就业的讨论?财税毕业生在择业上有哪些优势,如何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749_1660761306988.jpg?width=400&size=22357
何辉:近年来,灵活就业的岗位主要集中在主播、自媒体、配音、电竞、电商等新兴产业行业。灵活就业是传统就业方向的一个补充,但其稳定性相对较差,一定要根据灵活就业环境、模式以及自身情况谨慎选择。
郭维真:传统的财税复合人才标准是“财务处理能力是基础,税务管理能力是核心,财税融合是关键”;我认为新时期的财税复合人才更应关注财税处理的合法合规。财税专业的学生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法律素养,“经法合一”,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专业优势。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584_1660761307187.jpg?width=400&size=25421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121_1660761307403.jpg?width=400&size=23120
谷成:财税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十分广泛,无论是选择进入企业从事财务工作、去事务所从事税务咨询,或者加入“考编”大军,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专业本身的优势只是一小部分,只有拥有足够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完善的财税理论体系,才能发挥出专业能力。
第二环节:就业的助力
话题1: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减税降费等政策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从长期来看,税收政策应如何更好助推稳就业?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199_1660761307744.jpg?width=400&size=25421
郭维真:减税降费政策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实施如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增值税留抵退税,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等政策,降低了企业税费成本和用人成本。税收政策助推稳就业,应关注税费优惠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稳就业的前提是经济形势的稳定以及国家财政功能有效性的发挥,不可舍本逐末,避免因过于追求就业率而引入过多优惠,以至于对财政宏观调控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熊伟:在市场主体层面,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如增值税留抵退税为企业提供了现金流支持,明显纾解了企业资金短缺等困境。在个体就业层面,高层次人才可在许多地区享受税收优惠,这积极促进了高层次人才就业。对于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财税政策也提供了很多支持,除了税收优惠,不少地方还提供非常优厚的创业补贴或贴息贷款。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515_1660761307962.jpg?width=400&size=22632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591_1660761308163.jpg?width=400&size=22357
何辉:长期来看,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重点群体自主创业和招用重点群体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例如,根据自主创业的不同阶段实施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重点行业、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以及新兴战略性企业税负等。
话题2:每年毕业季,也是各地纷纷出台补贴政策,上演“抢人大战”的时候。如何看待这种人才资源竞争?该如何遏制西部、东北人才流失现象?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317_1660761308376.jpg?width=400&size=25421
郭维真:一线城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具备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法治环境,能够在全球化中与国际资源密切接轨,其完备的产业结构提供了诸多就业岗位。“抢人”不能依赖补贴政策,个人认为,对于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与其“烧钱抢人”,不如先从打造城市软环境特别是改善投资环境做起。
谷成:人力资本流动是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必然现象。地区间的人才竞争是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适当的竞争可以更好地助力于人才成长。三四线城市应稳步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居住和营商环境,为人才实现自身理想创造相对稳定的空间,以增加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302_1660761308574.jpg?width=400&size=23120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918_1660761308782.jpg?width=400&size=22357
何辉:合理的人才资源竞争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过度的人才资源竞争会扰乱人才市场、“炒”高人才价值,不利于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我认为“抢人”的补贴政策要适度,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实施人才创造价值激励机制。
话题3:当下一些学生对于就业存在抵触畏难心理。对于税收专业的学生,学校及教师应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完成从书本到实践的转变?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519_1660761308989.jpg?width=400&size=22357
何辉: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就业座谈会、指导会,充分了解学生就业诉求或就业困难点,使学生对就业有良好的认识。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开展合作,邀请用人单位人员走进课堂,讲解职位需求,从招录的角度使学生了解如何提升自身能力,弥补不足。
谷成: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和引导学生就业。一是加强师资的专业水平,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税收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二是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理论与实践并重。三是邀请已步入职场的人士分享执业经验教训,缩小学生和职场人之间的距离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场。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633_1660761309147.jpg?width=400&size=23120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957_1660761309296.jpg?width=400&size=22632
熊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专业交流活动日渐增加,打破了校园与社会之间的藩篱,建立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为学习税收知识、掌握税收能力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在校同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为毕业后从事税收工作打好基础。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8/502_1660761309441.gif?width=55&size=12178
欢迎您留言与我们分享您关心的话题
高校圆桌派期待与您共同探讨
更多详细报道请看2022年8月17日《中国税务报》B4版。
来源:中国税务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