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需”那得清如许 为有“数据”活水来——江苏省税务系统以税咨政、服务大局的数据密码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2/616_1660239005096.jpg?width=960&size=23438“数据服务大局要加力。”“税务部门要以税收大数据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走势的跟踪分析,拿出系列更高质量的分析报告。”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多次强调要用好用足税收大数据,尽力为各类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服务。数据如活水,涵养百业兴。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深入挖掘应用税收大数据“活水”,形成了一批高质量分析成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税收方案”。
致广大、谋全局,服务发展勇担当
税收分析工作要有高站位、大格局,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
江苏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坚决执行者。江苏省税务局税收分析团队(以下简称“税收分析团队”),利用增值税发票数据分析江苏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份量”,通过对无锡、宁波、合肥等跨区域企业的调研,完成长三角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链分析报告。积极寻求跨省联动,牵头推动沪粤浙鲁皖苏六省市共同签署了《税收分析合作和数据共享备忘录》,围绕重点合作课题,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交流研讨、实地调研,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联合开展税收经济分析”已成为长三角税收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2/488_1660239005266.jpg?width=1080&size=88385
税收分析团队召开江苏制造业“智改数转”情况座谈会
深耕垂直领域、打开细分行业。在深度反映经济运行问题的基础上,税收分析团队努力从专业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促进具体工作改进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造船行业驻厂蹲点的外籍监工、专项技术调试和试航交接的外籍人员存在入境难问题,影响企业订单生产和交付,税收分析团队在造船产业交船风险的调研报告中,建议“省政府牵头,协调出入境管理相关部门,开辟定人定向定轨的入境绿色通道”,推动了江苏省调整外籍人员入境的管理规定。此外,对芯片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被江苏省委研究室作为制定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的重要参考;针对光伏产业链整体恢复较好、下游需求不足的情况,提出了“加大推进产业链协同复工,鼓励企业积极抢占海外市场,适时扩大国内需求”的建议。
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税收分析团队主动聚焦农业农村工作,多次深入农村开展调研,努力寻找重大决策与税收数据之间的逻辑联系,撰写了农房改善、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分析报告。其中《苏北农房改善催生经济发展蝶变效应》报告,通过比对分析苏北五市县域税收数据,发现农房改善工作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提出“结合美丽田园乡村建设,支持苏南苏中地区因地制宜推动农房改善工作,打造农房改造升级版”等建议,后被吸收到《江苏省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实施方案》中。
尽精微、聚合力,建言献策树品牌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周期性、结构性、突发性因素交织叠加,经济下行趋势加剧。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税收经济分析要努力做好经济的“天气预报”。
凡事预则立。税收分析团队积极构建分析工作应急响应机制,由每年、每季向每月、每周转变,与江苏省政府研究室联合打造“经济冷暖早感知”系列分析品牌,取得了“月月报送”“篇篇获批”的良好成效。其中,今年6月推出的《全省稳经济保增长税收数据监测情况》系列分析,为研判全省经济恢复增长情况提供最及时参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江苏各地税收经济分析品牌层出不穷:国家税务总局南京市税务局积极打造“数据联盟”品牌,与市商务局、工信局、统计局、工商联等,按照“小步快跑”原则,成熟一个课题就形成一套方法、积累一些经验、固化一类数据,逐步形成数据交换和数据口径的规范统一;国家税务总局苏州工业园区税务局打造了“税眼看经济”品牌。截至2022年6月底,共向外报送分析报告22篇,有效促成《苏州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外迁管理服务工作机制》文件出台。
合作才能办成大事,办成好事,办成长久之事。随着税收大数据在经济运行研判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深入应用,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主动“找上门”,目前江苏省税务局已与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建立常态化分析合作机制,省委财经办、省工信厅、省住建委、省财政厅等部门都主动提出合作意愿,显示出税收大数据分析正在被更加广泛地接受和认可。“税务部门的数据具有实时性、客观性,对全省经济运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江苏省发改委综合处处长王国亮表示,“税收数据能及时、准确反映经济运行动态和结构性变化趋势,我们已经与税务部门建立了常态化合作机制,将共同深入挖掘、有效用好税收大数据,为省委、省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防未然、预不虞,疫情战场显身手
税收大数据不仅是研判经济形势的重要抓手,也是应对突发事件未雨绸缪防范风险、精准施策助企纾困的有力工具。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初期,税收分析团队舍小家、为大家,提前结束春节假期回到工作岗位,每日根据税收大数据趋势深入研究经济运行态势,客观反映复工复产情况。他们争分夺秒、枕戈待旦,第一时间为省委、省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报告。2021年江苏局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暴发,税收分析团队迅速与省防疫办等部门联合分析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第一时间完成南京、扬州及全省其他地区的疫情分析报告。2022年江苏疫情多点散发,江苏省税务系统13个省辖市局、96个县区局向同级党委政府报送了分析报告,基本实现了省、市、县(区)三级全覆盖,在国家税务总局视频会上作了关于“疫情影响分析”的交流。正是这种特殊时期的考验,锻造了一支肯吃苦、能战斗、讲奉献的税收分析队伍,被授予江苏省“工人先锋号”。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12/161_1660239005460.jpg?width=1080&size=94892
税收分析团队在讨论工作
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疫情影响分析也不例外。税收分析团队针对省内不同地区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现实情况,积极指导各地剖析问题,预测影响,助力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比如,无锡市外资外贸占比较高,国家税务总局无锡市税务局密切关注上海港出口受阻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敏锐观察到“后疫情时期”出口形势出现的“三个转变”,精准找到全市出口增速减缓的原因,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截至2022年6月底,江苏省税务系统共向外报送疫情分析报告194余篇,获得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85次,有力助推了江苏“苏政40条”和“苏政22条”助企纾困政策出台,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贡献了税务力量。
听民声、解民意,政策问效促落实
做好政策效应分析,推动改革红利落地,税收分析团队全力以赴。一篇篇退税减税政策效应分析报告直达各级党政领导案头,帮助地方政府算好退税账、经济账、民生账。上半年,共完成退税减税分析报告239篇。其中,《江苏省局首月实现留抵退税845亿元》获得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批示。
如何将政策效应分析从纸上落到实处,惠及纳税人,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税收分析团队一边摸索,一边找寻答案。在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效应分析中,不仅研判面上情况,更是通过总结以往,预测未来的趋势和成效,使政策效应分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分析方案,助推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比如,通过建立特殊纳税人名录库,存储分析积累的企业样本,建立固化指标,实时研究趋势规律,及时发现企业困难。再比如,税收分析团队通过监控发票进销项数据发现全省农资流通存在困难,第一时间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了《种子供给平稳增长 农资保障还需跟进》分析报告,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有效改善了化肥、农药、农机的采购恢复程度,助力开辟了农资保障绿色通道,推进了全省春耕备耕的有序恢复。
税收政策效果预判是分析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分析水平的有力体现。从2019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到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税收分析团队在增值税降率效应分析、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分析、留抵退税回补效应分析等一系列分析报告中积极探索,通过建立模型研判政策预期。对外与高校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分析退税减税成效;对内研发分析财税政策的CGE(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横向与税收业务部门共同研讨用于分析实践的取数模型。
一路走来,税收分析团队在服务国家战略、深化改革落实、保障民生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探索、积蓄、突破,不断增强经济分析的科学性、专业性、有效性,努力让税收分析产品不仅“中看”,而且“中用”,让税收分析工作服务大局、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坚实落地。
来源:《中国税务》2022年第8期
作者:沈向民 丁 伟 郭瑶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