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03 发表于 2022-7-22 17:35:23

重庆2021:县区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021:
县区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第1045期)
2021年,重庆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市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步提质,总量实现新突破。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初步核算,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894.0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1%。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22.03亿元,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11184.94亿元,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787.05亿元,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5.9%。从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位来看,2021年重庆市GDP居全国第16位,相较于去年,排名上升一位,处于全国中等水平。
2021年重庆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03元,比上年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8.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02元,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0元,增长10.6%,两年平均增长9.4%。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0,比上年同期缩小0.05。
2021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85亿元,完成预算的103.9%,同比增长9.1%。其中,税收和非税收入的增幅分别为7.9%和11.7%。202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收入2358亿元,完成预算的116.7%,同比下降4.1%,其中土地出让收入2044亿元,同比下降7.2%。2021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方面,收入104亿元,完成预算的119.5%,同比增长5.6%。2021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方面,收入2546亿元,完成预算的113.4%,同比增长31.5%,主要原因是应对疫情冲击的阶段性社保降费政策到期停止执行。重庆市2021年财政收入居全国第19位,比地区生产总值的排位低3位,但仍处于全国中游水平。
2021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35亿元,完成预算的94.3%,同比下降1.2%,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持续保持增长势头。其中,科学技术支出达92.8亿元,同比增长1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19.6亿元,同比增长7.2%;教育支出794.9亿元,同比增长5.3%。202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支出2953亿元,完成预算的87.8%,同比下降5.7%,主要是因为2020年中央分配的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2021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方面支出40亿元,完成预算的96.3%,同比下降22.7%,主要原因是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力度,增强资金统筹,相应在这本预算的列支减少。2021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方面,支出2073亿元,完成预算的97.4%,同比增长7.2%。其中,养老、医疗、工伤三项支出均为增长态势。重庆市2021年财政收入居全国第24位,比地区生产总值的排位低8位,处于全国下游水平。
重庆,简称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部,长江上游,是我国面积最大、行政辖区最广、人口最多的中央直辖市。重庆市区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四面环山,江水回绕,城市傍水依山,层叠而上,既以江城著称,又以山城扬名。截至2021年末,重庆市下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合计38个行政区县。全市辖239个街道、621个镇、157个乡、14个民族乡,合计1031个乡级区划。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重庆市常住人口32054159人。
重庆市地区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26个区:万州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黔江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武隆区、荣昌区、梁平区、大足区、铜梁区、潼南区、璧山区、开州区、綦江区;8个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4个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如图1)。
图1 重庆市行政区划图
随着2021年重庆市各区、县经济运行数据的陆续发布,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指标的对比分析,来反映各区、县2021年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变化,以更加全面的了解重庆市各区、县的发展状况。
一、重庆市各区、县2021年经济发展
(一)各区、县GDP规模与增速
从2021年GDP规模来看,重庆市38个区、县GDP规模呈阶梯式分布,差距依然较大。GDP规模排名第一的是渝北区,高达2235.61亿元,也是唯一一个超过2000亿元的地区;GDP规模排名第二的是九龙坡区,达1736.38亿元,渝北区和九龙坡区是唯二超过1700亿元的地区;排名三、四名的分别是渝中区(1517.70亿元)和江北区(1507.07亿元),两地区差距甚小且规模均超过了1500亿元。排名最后三位的分别是石柱县(186.54亿元)、巫溪县(120.83亿元)、城口县(60.63亿元),三地区GDP规模均未超过200亿元,其中,城口县GDP规模甚至没有超过100亿元。最高的渝北区和最低的城口县,GDP规模差距达36.87倍,差距巨大。
从2021年GDP增速来看,重庆市38个区、县间差距依然较大。整体来看,全市GDP增速为8.3%,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8.1%)。其中,24个地区既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又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14个地区未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GDP增速排名前4的地区水平较为接近,分别是璧山区(10.4%)、大足区(10.3%)、开州区(10.2%)、梁平区(10.1%)。排名最后3位的分别是酉阳县(6.00%)、綦江区(4.8%)、合川区(0.20%),其中合川区处于“原地踏步”状态。(如图2)。
http://file.tax100.com/o/202207/22/857_1658482520349.png?width=874&size=121501
图2 2021年重庆市各区、县2021年GDP规模及增长
(二)各区、县GDP占比
从2021年各区、县GDP占比来看,各区、县存在着较大差异。排名第一的是渝北区,占比高达8.01%,也是唯一一个超过8%的地区;排名第二的是九龙坡区,占比为6.22%;排名三、四、五名的分别是渝中区(5.44%)、江北区(5.40%)、涪陵区(5.03%),三地区占比均超过5%且差距甚小。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石柱县(0.67%)、巫溪县(0.43%)、城口县(0.22%),三地区均未超过0.7%,合计数也未超过1.5%,这也反映出了重庆市内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如图3)。
http://file.tax100.com/o/202207/22/290_1658482520671.png?width=856&size=70269
图3 2021年重庆市各区、县GDP占比
(三)各区、县产业结构
从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各区、县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第一产业占比排名第一的是巫溪县,高达22.25%,排名第二的是梁平区(20.95%),排名第三的是酉阳县(18.96%);排名最后一位的是江北区,占比仅为0.08%,不足0.1%。第二产业占比排名第一的是长寿区,高达60.93%,排在二、三、四位的分别是江津区(56.13%)、涪陵区(55.80%)、荣昌区(55.30%),三地区占比均超过55%;排名最后一位的是酉阳县(15.99%)。第三产业占比排名第一的是江北区,高达79.01%,排名最后一位的是长寿区,占比仅为31.69%。在各区、县中,有13个区、县的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格局,其余各地区均为“三、二、一”的格局,这也与2021年全市三次产业的格局(6.9%:40.1%:53.0%)较为一致(如图4)。
http://file.tax100.com/o/202207/22/189_1658482520957.png?width=828&size=90894
图4 2021年重庆市各区、县三次产业占比
二、重庆市各区、县2021年财政收入

(一)各区、县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各区、县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小但差距较大。其中,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是渝北区(73.9亿元),排名二、三位的分别是万州区(71.4亿元)和江北区(70.2亿元),前三甲财政收入均超过了70亿元且差距较小。排名最后两位的是巫溪县(7.4亿元)和城口县(4.6亿元),两地区均未超过10亿元(如图5)。

图5 2021年重庆市各区、县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1年财政收入增速来看,整体增速较高,但各区、县差异显著。全市有11个地区财政收入增速超过全市平均增速,其中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地区是酉阳县,高达64.4%,排名第二的是合川区(57.4%),梁平区(32.3%)排名第三;其余地区均未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中还有5个地区增速为负,分别是南岸区(-1.6%)沙坪坝区(-3.7%)、彭水县(-3.9%)、巴南区(-5.0%)、大渡口区(-10.0%)。
(二)各区、县财政负担率
从2021年财政负担率来看,各区、县财政负担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GDP)也有所差异。从整体来看,有18个区、县的财政负担率超过了平均水平,20个区、县未能超过平均水平。其中,财政负担率最高的是黔江区(9.71%),排名第二的是城口县(7.59%),排名第三的是酉阳(7.06%);排名最后三位的分别是渝北区(3.31%)、九龙坡区(3.14%)、渝中区(3.06%)(如图6)。
http://file.tax100.com/o/202207/22/344_1658482521407.png?width=852&size=129884
图6 2021年重庆市各区、县财政负担率
(三)各区、县财政收入质量
从财政收入质量来看,各区、县差异较大。整体来看,共16个区、县的财政收入质量超过了平均水平,22个区、县未能超过平均水平。其中,渝北区的财政收入质量(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最好,高达91.20%,其次是大渡口区(87.19%),江北区(87.19%)排名第三;排在最后三位的是铜梁区(40.75%)、大足区(37.61 %)、合川区(36.65%)(如图7)。
http://file.tax100.com/o/202207/22/707_1658482521602.png?width=844&size=52904
图7 2021年重庆市各区、县财政收入质量
三、重庆市各区、县2021年财政支出
(一)各区、县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各区、县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中,财政支出规模最大的是万州区,高达146.9亿元,也是唯一一个超过140亿元的地区,排名二、三、四位的分别是江津区(121.9亿元)、涪陵区(120.6亿元)、渝北区(116.5亿元),三地区财政支出规模都超过了115亿元且差距较小。排名最后两位的是城口县(36.60亿元)和大渡口区(35.80亿元),两地区均未超过40亿元(如图8)。
http://file.tax100.com/o/202207/22/342_1658482521884.png?width=921&size=70754
图8 2021年重庆市各区、县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1年财政支出增速来看,各区、县差异显著。有7个区、县正增长,31个区、县负增长。其中,财政支出增速最高的是长寿区,高达22.3%,是全市唯一超过20%的地区,比排名第二的大足区(4.8%)高了17.5个百分点,排名3-7位的分别是垫江县(4.2%)、渝中区(2.8%)、巴南区(0.7%)、大渡口区(4.8%)、渝北区(0.5%)。在负增长的地区中,彭水县的增速为-20.6%排名第一,排名二、三位的是湛江区(-18.6%)、彭水县(-18.2%),两地区下降速度均超过了18%。
(二)各区、县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
从2021年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来看,各区、县间差距显著。就财政收支差额而言,10个区、县超过了平均水平,其中,万州的财政收支差额最大(75.5亿元),排名第二、三位的是綦江区(60.7亿元)、涪陵区(59.7亿元),两地区差距甚小;排名最后三位的分别是璧山区(22.7亿元)、江北区(18.3亿元)、大渡口区(15.5亿元)。
就财政自给率而言,各区、县的财政自给率有所提高。2021年重庆市财政自给率为47.3%,比2020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各区、县也比2020年有所提高。其中,最高的是江北区(79.32%)和璧山区(70.05%),也是唯二两个超过70%的地区,南岸区(68.84%)排名第三;排名最后三位的是奉节县(21.88%)、巫溪县(14.12%)、城口县(12.57%)。最高的江北区和最低的城口县之间的差距达到了6.31倍,可见这些地区财政自给率水平十分有限(如图9)。
http://file.tax100.com/o/202207/22/350_1658482522747.png?width=942&size=74282
图9 2021年重庆市各区、县财政收支差额及自给率
四、对策建议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分析了2021年重庆市38个区、县的经济财政发展现状。总体而言,尽管受到了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2021年重庆市区、县州经济财政整体保持增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2022年重庆市应继续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优化创新布局,以西部(重庆)科学城为主引擎,联动两江协同创新区发展,引导高新区、经开区和各类产业园区创新转型,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培育创新力量,力争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基地、“双一流”建设取得新进展。
(二)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释放“一区两群”空间布局优化效应,建设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聚焦“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深入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作协同、生态环保联建联治、改革开放共促共进、城乡建设走深走实、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着力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梯次推动主城新区和中心城区功能互补、同城化发展,扎实推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三)壮大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支柱产业提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三大工程,力争工业规模达到3万亿元。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内陆国际物流枢纽、中国软件名城、国际会展名城、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基本建成国家级现代服务经济中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优化完善“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促进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化应用协同发展,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四)统筹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追求,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把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战略支撑,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进乡村治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
在2022年,重庆市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局2021年12月综合月度数据,
http://tjj.cq.gov.cn/zwgk_233/fdzdgknr/tjxx/sjzl_55471/jdsj_55474/202201/t20220126_10341846.html
指导老师:李永海
作者:张旭

相关链接:
1.甘肃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安徽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3.贵州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4.湖南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5.江苏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6.内蒙古2021:市盟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7.云南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8.湖北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9.山东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10.宁夏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11.山西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12.辽宁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13.海南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14.浙江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15.吉林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16.陕西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17.福建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18.广东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19.四川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0.江西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1.河南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2.河北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3.广西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4.青海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5.新疆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庆2021:县区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