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税务力量添彩乡村振兴 苗族蜡染刺绣拓宽致富路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24/767_1656021915392.jpg?width=780&size=77505点击上方关注我们吧!http://file.tax100.com/o/202206/24/380_1656021915621.png?width=672&size=11234
蜡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之一。相传,苗族人民在秦汉时期就已掌握了蜡染技术,在2006年,苗族蜡染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蜡染刺绣把蜡染和刺绣完美结合,它传承着民族的迁徙文化,苗族妇女们以针当笔,用彩线为墨,勾勒出一朵朵艺术之花,撰写了一本本民族史书。
“蜡染最传统的图案是青底白花,靛蓝染色,像兰花,我们的蜡染花布图案涵盖苗族所有的图腾,都象征吉祥。你看这条鱼尾、这个龙头……”在六枝特区岩脚镇新院村的村民活动室里,织金县苗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蔡群在给村民们讲着苗族蜡染刺绣的制作细节。
蔡群给村民们介绍蜡染刺绣(兰德勤 摄)
蔡群是国家税务总局六枝特区税务局驻村干部们邀请到新院村为村民们传技授课的老师,也是第一书记李常林拓宽村民致富路的一张“王牌”。
据悉,这次参加培训的群众有35人,有年近70的老奶奶,也有20刚出头的小姑娘,3天的时间内,蔡群围绕蜡染的制作和刺绣的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理论讲解,又手把手的为村民们传授蜡染的技能。记者还了解到,驻村干部们联系到织金县蔡群苗族蜡染刺绣有限公司,看中的是“公司+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公司先与浙江、上海、福建、广州等地的民族服装厂签订订购协议,统一蜡染后请参训的农户刺绣,再定期上门收购,按件大小和刺绣工量计价,免去了村民外出务工的麻烦,平均每月还可以为刺绣的村民人均增收三千余元。
“年轻的时候也会绣些小东西,好多年不绣早就生疏了,现在李书记请专业的人来村里指导我们,帮忙联系好销售渠道,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比去外省打工强多了。”56岁的杨国秀开心地跟记者说道。
杨国秀正在学习蜡染刺绣(李常林 摄)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文件,提出了要振兴包括刺绣在内的传统工艺,开展这个课堂,既是对文件的贯彻落实,又让老百姓多掌握了一门手艺,多了一条致富的门路。”六枝特区税务局驻岩脚镇新院村第一书记李常林还告诉记者,以前新院村基础设施条件差、集体经济困乏、村民文化素质低,脱贫攻坚后情况大有好转,要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东风,改变村民收入主要依赖种植业和外出务工的现状,拓宽老百姓的就业路,走出一条“刺绣助力乡村振兴 刺绣带动新型产业发展”的致富路。
至今,六枝特区税务局仍有4名第一书记和5名驻村干部奋战在2个乡镇5个村。他们是乡村土特产的“明星代言人”,他们亲力亲为“一水一花一树”种茭白,他们用“鱼稻共生”项目为乡村企业创收,他们吹响了“民族刺绣振兴乡村”的冲锋号。就是这一群可爱可亲的税务人,他们坚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李洲元)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六枝特区税务局
编辑:六盘水市税务局纳税服务(税收宣传)中心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24/809_1656021917354.jpg?width=960&size=76399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24/164_1656021917498.jpg?width=650&size=39240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24/488_1656021917729.jpg?width=1080&size=7258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