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云南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第971期)
云南省简称“滇”或“云”,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全省国土总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下辖16个地级行政区(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见图1)。
2021年,面对繁重复杂的疫情防控任务和多重困难挑战叠加的经济发展环境,云南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147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78亿元,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14亿元,同比增长4.2%;非税收入完成764亿元,同比增长15.1%。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634亿元,比上年下降4.9%,剔除不可比因素,同口径增长3.1%。在疫情的影响之下,旅游业遭遇重创,以及自身工业实力相对有限,云南省经济增长速度比较缓慢,经济指标GDP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增速(8.1%),财政收入增速同样低于全国增速(10.7%),而且相比之下,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还要低于GDP增长速度。尽管受疫情影响,云南省经济发展受阻,但各级政府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奋力拼搏、顶压前进,总体来说,经济运行是保持在合理区间的。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754_1654785917550.png?width=503&size=237172
图1 云南省行政区划图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梳理2021年云南省16个市州的经济和财政发展现状。
一、云南省各市州2021年经济发展
(一)各市州GDP规模与增速
从2021年云南省16个市州GDP总量来看,其差距较大。其中,昆明市以GDP总量7223亿元排名全省第一,也是唯一一个超过5000亿元的市州,曲靖市以GDP总量3394亿元排名全省第二,红河州与玉溪市GDP总量均超过2000亿,位列三四名,紧随其后的大理州、楚雄州、昭通市、文山州、保山以及普洱市,这六个市州的GDP也均超千亿。其余市州的GDP总量均低于1000亿元,其中排在末尾的是怒江州,2021年GDP总量仅为234亿元。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615_1654785917786.png?width=697&size=40684
图2:云南省各市州2021年GDP及其增速
从GDP增速来看,德宏州受疫情较为严重,比上年下降5.1%,其余市州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楚雄州GDP增速11.2%,排名全省第一,德宏排在末尾。曲靖市、红河州等9个市州其GDP增速超过了全省增速。对比2021年云南省各市州GDP增量,昆明市和曲靖市的GDP增量均超400亿元,分别为489亿元、435亿元,玉溪市(294亿元)、楚雄州(295亿元)、昭通市(173亿元)、大理州(149亿元)、文山州(114亿元)以及保山市(113亿元)这6各地区的GDP增量超过百亿,其中玉溪和楚雄接近300亿元;其余市州的GDP增量均少于100亿元,其中德宏州GDP相较于2020年,减少了19亿元(如图2、表1所示)。
表1:云南省各市州2021年GDP增量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682_1654785918059.png?width=686&size=109168
(二)各市州GDP占比
从2021年各市州GDP占云南省GDP的比值来看,昆明位居首位,占比为26.6%与其他市州存在较大差异,排名第2的曲靖占比为12.5%,其次为红河(10.1%)和玉溪(8.7%),排名前四位的市州占比合计超过50%,达到57.9%;而占比排名靠后的是西双版纳(2.5%)、丽江(2.1%)、德宏(2.0%)、迪庆(1.1%)和怒江(0.9%),这五个地区GDP占比合计不足10%,(见图3),这能反映出了云南省市州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931_1654785918241.png?width=688&size=53015
图3:云南省各市州2021年GDP占比
二、云南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收入
(一)各市州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各市州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差距非常明显。从图4可以看出,昆明市财政收入689亿元,而其余市州2021年财政收入均低于200亿元。财政收入位于二三四位的曲靖、红河以及玉溪,这三个市州间的收入差距较小,均超百亿,大理州财政收入112亿元,同样超过百亿。楚雄、昭通等11个市州,其财政收入均低于100亿元,其中迪庆州与怒江州收入均为16亿元,排在末尾。从财政收入增速来看,西双版纳的财政收入增速最快,为12.4%,德宏州(9.3%)、普洱市(7.9%)、曲靖市(7.7%),这四个市州的收入增速超过全省的增速(7.6%)。除保山市收入为负增长,其余市州收入增速虽低于全省增速,但均实现收入正增长(见图4)。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438_1654785918385.png?width=679&size=43589
图4:云南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二)各市州财政负担率
从2021年财政负担率来看,各市州财政负担率也有所差异。财政负担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GDP)最高的是昆明(9.5%),德宏(8.3%)、丽江(8.1%)、均超过了8%;大理与怒江均是6.8%,昭通(6.2%)、玉溪(6.1%)和西双版纳(6.0%)的财政负担率在6%~8%区间,其余市州的财政负担率均低于6%,最低的是曲靖市,为4.9%。整体来看,仅有昆明市的财政负担率高于全省财政负担率(8.4%)(见图5)。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190_1654785918766.png?width=664&size=30524
图5:云南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负担率
三、云南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支出
(一)各市州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各市州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中,财政支出规模最高的是昆明市,为928亿元,也是唯一超过900亿元的地区;昭通市(551亿元)、红河州(505亿元)和曲靖市(502亿元)超过500亿元;文山州(347亿元)、普洱市(343亿元)和大理州(303亿元)也均超300亿元;楚雄州、玉溪市等位列后九位,其财政支出均不足300亿元,其中,财政支出最低的是怒江州,仅为129亿元。最高的昆明市和最低的怒江州,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达7.2倍。
从财政支出增速来看,2021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634亿元,比上年下降4.9%。从各市州财政支出增速来看,大多市州的财政支出为负增长。昆明市与普洱市支出增速均为6.1%、西双版纳(7.6%)、德宏州(7.0%)以及楚雄州(1.2%),这5个市州支出实现正增长,其余11个市州均为负增长,其中怒江州增速最慢,财政支出与2020年相比,下降21.1%(见图6)。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315_1654785919125.png?width=1080&size=172497
图6:云南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率
(二)各市州财政自给率
从2021年财政自给率来看,各市州间差距显著。财政自给率最高的是昆明市。为74.2%,其次是玉溪市(55.8%)和大理州(36.9%),这三个市州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了全省财政自给率(34.3%);曲靖市(33.3%)、红河州(31.9%)以及楚雄州(31.3%)的财政自给率均超过30%,排在后五位的文山州、昭通市、普洱市、怒江州和迪庆州,其财政自给率均不足20%,其中,财政自给率最低的是怒江州,为11.0%(见图7)。各市州财政缺口主要靠上级各项补助、调入资金、债务转贷收入、以及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来弥补,实现收支平衡。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936_1654785919312.png?width=689&size=32919
图7:云南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自给率
对比2021年云南省的财政收支增量,昆明市在财政收入和支出上都实现了正增长,其增量分别为39亿元和53亿元,此外,楚雄州、普洱市、西双版纳以及德宏州在财政收支上也实现了正增量。昆明市财政收支增量最多,保山市的财政收入增量最少,相较于2020年,减少1亿元,大理州财政支出增量最少,相较于2020年,减少了88亿元(见表3)。
表3 云南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收支增量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906_1654785919595.png?width=686&size=135887
四、小结
从上述的数据分析可知,尽管总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对比各市州经济发展,昆明、曲靖、红河以及玉溪的经济表现相对较好,其余市州的经济动力严重不足。此外,受疫情影响,需求收缩,供给也受到冲击,各市州财政收入增速较缓,财政支出增速低迷,财政收支缺口依旧较大。当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各市州第二产业支撑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第三产业全面复苏的时机尚未出现,各市州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结合《202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云南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还有: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制造业层次偏低,能源建设与产业发展时序不匹配,高原特色农业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人才对产业发展支撑力不足;市场主体少小弱,营商环境仍需优化;项目谋划不深入,要素保障不到位,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等,阻碍经济发展。
根据《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202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各市州在科学精准施策,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取得新胜利的同时,要深入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推动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催生跨越发展新动能;聚焦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打响营商环境新品牌;全力扩投资促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新潜力。同时应该借助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业产品,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此外,还应大力发展旅游业、轻工业等,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注:文章数据来源于云南省财政厅及其各市州政府、财政、统计部门官方网站。
作者:潘菊霞
指导教师:李永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