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奋力书写贺州绿色发展新篇章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2/344_1654175789315.jpg?width=1080&size=86872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2/876_1654175789575.png?width=46&size=254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2/434_1654175789714.png?width=46&size=254
□谭成果 谢永行
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内容。这为迈入新发展阶段的广西(贺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目标路径,为新征程上广西(贺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注入了强劲动力。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2/612_1654175789839.jpg?width=1080&size=157715
贺州位于广西东部,地处桂粤湘三省(区)接合部,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是大西南东进粤港澳的重要通道,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8万。贺州山清水秀生态美,被誉为“粤港澳后花园”,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世界长寿市和中国首个全域长寿市。一年来,贺州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整治,“绿水青山”质量更高;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金山银山”成色更足;注重建设绿色人居,“生态惠民”效果更优,奋力书写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贺州绿色发展新篇章。
向下滑动查看
加强环境整治,“绿水青山”质量更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贺州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切嘱托,严格落实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贺州实现空气常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一年来,贺州市切实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开展土壤、黑臭水体、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新污染物整治,加强矿山治理、矿产资源管理和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推进耕地安全利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和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强化制度落实,实施生态环境准入,落实排污许可制;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跨区域生态合作;加强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建设,健全重点风险源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2021年,贺州市完成整治碳酸钙“小散乱污”企业603家,在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全国排名第7,比2020年前移15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国考区考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7.5%,排全区第三;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已基本实现河道“长治久清、不黑不臭”目标。
发展绿色产业,“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贺州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生态高颜值和产业发展优的良性互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绿色交易平台,积极参与全国全区碳排放权交易,着力培育应用减碳低碳零碳技术的碳中和产业。推动碳酸钙、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打造全国区域性碳酸钙交易市场、冶金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力发展通航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生物制药、新兴服务业等绿色新兴产业。推动黄金珠宝、现代设施农业、长寿养生等特色产业绿色发展,培育一批“百亿级龙头生产企业”和“十亿级供应链平台”,全力打造广西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西东融经济技术开发区、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三大500亿元绿色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广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创建城市”建设。2021年,贺州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火炬贺州平桂碳酸钙特色产业基地”和10个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聚集明显,全年绿色贷款余额105.29亿元,同比增长45.71%(其他贷款平均增速19.25%);其中重点支持生态环境产业38.32亿元和清洁能源产业31.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17%和6.69%;贺州市发展动能呈现从更多依赖高耗能资源型产业到“四新”型绿色产业加速崛起的根本性变化。
建设绿色人居,“生态惠民”效果更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一年来,贺州市把生态惠民作为“国之大者”,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打造城镇绿色人居。贺州市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厕所改造、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推动水、电、网、文化、体育等公共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乡村道路“三项工程”,重点加快建设一批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抓好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同时,贺州实施城市更新和补短板行动,加快老城区升级改造和城东新区提质。加快推进20周年市庆项目建设,抓好城市主要节点、重要路段绿化亮化和30条背街小巷综合提质;建设“一江九河连七湖生态水系”,打造“一江两岸”城市生态水系和景观廊道,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加快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争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示范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21年,贺州市完成3455个村庄“三清三拆”环境基本整治任务,所有自然村均达到自治区“干净整洁村”标准,百里(乡村)风貌示范带基本建成,获评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在全区率先实现“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全覆盖;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202个,新开通特色公交线路6条,成为全区第一个实现城区公交纯电动化的地级市。
奏响生态文明建设最强音,迈出绿色发展最稳健步伐,是贺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动实践,是贺州市全面贯彻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贺州市始终坚持环境为本,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继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碳达峰碳中和、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美丽贺州建设等工作,以雷霆万钧之势抓落实,实干干实、快干干好,促进贺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在贺州大地落地生根。
[第一作者单位:贺州市政策研究室(改革办);第二作者单位:钟山县政策研究发展中心]
来源:贺州日报
编辑:廖 敏
责编:唐当球
审核:苏佩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