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工会 发表于 2022-5-23 16:11:01

想念袁爷爷!再看一次他年轻时的样子……

http://file.tax100.com/o/202205/23/902_1653293453678.jpg?width=509&size=5999
2021年5月22日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院士逝世
他用毕生心血,浇灌稻田飘香
他的“禾下乘凉梦”正一步步实现
今天,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
国士已去,精神长存
缅怀袁老
http://file.tax100.com/o/202205/23/677_1653293457823.mp4
学生时代的袁隆平
曾有一个“参军报国梦”
袁隆平生前曾多次畅谈“禾下乘凉梦”
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其实,年轻时的袁隆平
还曾有一个“参军报国梦”
http://file.tax100.com/o/202205/23/498_1653293460073.mp4
△视频来源:@央视国家记忆
1949年,袁隆平成为
新中国第一批学农的大学生
在他入学不久后,朝鲜战争爆发
1952年,空军来到他就读的西南农学院
选拔飞行员
袁隆平渴望驾驶战机保家卫国
便毅然报名
当时全校共有800多名学生报名
但经过36个项目考核之后
只有8个人合格
袁隆平就是其中之一
http://file.tax100.com/o/202205/23/276_1653293453845.png?width=1080&size=1025452 △袁隆平(后排左四)被拟招为空军飞行员后,同学们当时欢送合影。
但他却没有等来正式受训的通知
因前方战事好转
所有参军大学生被退回
于是,袁隆平决定继续自己的学农之路
虽然未能圆“参军报国梦”
他仍在田间地头为国鞠躬尽瘁
他把种子绑在腰间
用体温温暖种子
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
最初从事的是红薯育种研究教学
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
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http://file.tax100.com/o/202205/23/466_1653293454125.jpg?width=308&size=15923
△青年袁隆平
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
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
然而袁隆平经过在试验田不断选种
于1964年发现了一株
“天然雄性不育株”
这意味着攻克杂交水稻育种的难题
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为了加快水稻培育
从1968年开始,每年10月之后
袁隆平就带着两位助手
辗转湖南、云南、海南、广东
和广西几省份之间
为水稻找到更温暖的环境
在路途中,袁隆平为了催芽
就把种子绑在腰间,用体温温暖种子
长此以往,他落下了腰疾
http://file.tax100.com/o/202205/23/551_1653293454288.gif?width=480&size=4581475

1973年,袁隆平正式宣布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获得成功
从1976年到1987年
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
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多万人
90岁的他许下生日愿望:
实现双季稻亩产3000斤
上世纪9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布朗
提出“无人能养活中国人”的观点
而在此后不久
中国的“两系法”杂交水稻获得成功
“两系法”种植的杂交稻
比“三系法”增产5%~10%
这时,袁隆平肯定地回答道
“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中国人!”
袁隆平院士将毕生精力
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上
临近90岁时
仍坚持去试验田“打卡”
2020年,他在90岁生日这天
许下生日愿望
希望第三代杂交水稻
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
http://file.tax100.com/o/202205/23/176_1653293455323.gif?width=540&size=7031012
这个愿望在同年11月2日实现
当天,在湖南衡南县
双季稻亩产实现了
“1500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
超世界纪录
得知这个消息
袁老高兴得像个孩子
http://file.tax100.com/o/202205/23/872_1653293455783.gif?width=480&size=1558614
他的“禾下乘凉梦”
正在一步步实现
在袁老离开的这一年里
他生前牵挂的稻田
迎来了一个个好消息
他的“禾下乘凉梦”正一步步实现
???
2021年11月15日,浙江龙泉

袁隆平院士生前参与研发的新品种
巨型稻“巨丰5号”喜迎丰收
巨型稻平均高度可达2米
单穗实数粒比普通稻多3倍
http://file.tax100.com/o/202205/23/273_1653293456114.gif?width=480&size=3993458
???
今年5月6日
海南三亚崖州区(坝头)
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迎来早稻测产
平均亩产为910公斤
下半年晚稻平均亩产590公斤
就能实现袁隆平院士提出的
双季稻平均亩产1500公斤目标
http://file.tax100.com/o/202205/23/726_1653293456518.png?width=1080&size=1064120
网友:“风吹过稻田我就想起您”
袁隆平院士曾说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他的精神也影响着无数青年
“风吹过稻田,我就想起您”

“袁爷爷放心吧,我们会好好吃饭的!”

[*]网友:这一年我都有好好吃饭,乖乖光盘,想念袁爷爷。

[*]网友:虽然袁爷爷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还激励着我们,他的水稻还养育着我们,袁爷爷,永远怀念您。

[*]网友:在袁老的影响下,我报考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怀念,感恩?

[*]网友:袁爷爷走好,我们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了。

[*]网友:永远铭记您的叮嘱,我们会做一粒好种子。

[*]网友:在孩子们的梦里,袁爷爷会拉着小提琴,小猫咪陪着他,在稻穗下乘凉。


粒粒皆辛苦,后辈不敢忘
袁爷爷,请放心
您的“禾下乘凉梦”,我们会接棒努力
http://file.tax100.com/o/202205/23/813_1653293456781.png?width=1080&size=3682592

来源:央视新闻
编校:夏会儒、张秋晨
编审:曹堯

???点击上方,即刻关注,查看更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想念袁爷爷!再看一次他年轻时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