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开始征收啦
本帖最后由 9888111 于 2020-4-26 16:30 编辑图片故事:税收擦亮老工业城市的“新名片”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伴随着苍茫的北朝民歌,1950年,祖国北疆建起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包头。作为内蒙古的“工业长子”,包头为新中国的钢铁、军事、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统计,2019上半年,包头市制造业减税降费金额达93117.82万元,占全市减税降费总额的43.5%,税收助力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明显,擦亮了老工业城市的“新名片”。
这是一张筚路蓝缕的创业名片
一大早,这首脍炙人口的《草原晨曲》在包头市昆区钢11街坊响起:“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啊这里从此不荒凉,钢城闪光芒。”79岁的包钢退休工人陈师傅教着小孙子唱歌。
“我是在鞍钢援建包钢的时候来到包头,那时候新中国百业待举,我们响应国家号召从东北来到包头,一干就是几十年,眼看着从年轻小伙变成白发老翁。”陈师傅用一口的东北话说道。
1954年,包钢拉开建设序幕。1958年,包钢一号高炉破土动工。1959年,一号高炉建成、出铁。陈师傅回忆说:“当看到一号炉铁花迸溅,大伙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要知道从建厂到建成一号高炉大伙没日没夜的干了6年啊。”1960年5月,包钢顺利出钢。从此,包钢出产的钢材走向全国各地:南京长江大桥、北京地铁、酒泉卫星发射架、毛主席纪念堂……包钢与鞍钢、武钢并称中国的三大钢铁基地。
像陈师傅这样的人在包头有上万人甚至更多,他们一手创造了包钢的历史,也培养了包钢的未来。
如今的包钢历经沧桑实现华丽转身,企业依靠自主研发再次踏上发展快车道。包钢的板、管、轨、线四大主类产品均漂洋过海,2018年包钢钢材出口贸易首次突破200万吨,出口到63个国家和地区,“包钢制造”也越叫越响。
陈鹏说:“包钢发展离不开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仅2018年符合条件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就达到1.62亿元,相当于直接减免企业所得税0.4亿元。有了减税降费好政策的支持,我们在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方面更能放开手脚,寻求更大的突破。建设现代化新包钢,我们充满信心!”
这是一张凤凰涅槃的改革名片
2019年8月下旬,中国核学会2019年学术会议在包头召开。会议地点之所以选在包头,是因为这里与新中国的核工业有着很深的渊源。我国最早的核工业“五厂三矿”之一的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就在这里,它曾为我国研制成功“两弹一艇”做出重要贡献。
翻开中核北方的厂志:2003年航天测高仪壳体成功应用于“神舟七号”;2013年探测器着陆用高度表屏蔽体成功助力“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着陆。“中核北方是我国最早的核燃料科研生产基地,但我们不满足这样的定位,我们更想实现的是‘建设面向全球、国际一流的核材料、核燃料元件生产基地’。” 中核北方总工程师冯海宁说。
作为老牌的核工业企业,中核北方也曾经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改革开放后,企业发展一度陷入困境,先后创办纯碱、服装、汽车出租等8个民品项目维持发展。1998年,凭借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的成功建设,中核北方昂首迈入了核电领域,迎来发展新的生机。
2008年,中核北方建成了我国首条钴调节棒组件生产线,打破了我国钴源长期以来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2010年,建成AFA3G压水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实现我国压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南北建线的战略布局;2016年,建成了全球首条工业规模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线和国内唯一的AP1000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
企业财务负责人章利英介绍:“截至2018年底,中核北方累计生产各类型核电燃料组件200余万个,保障了我国各核电站的正常运行。2018年全年实现总产出13.23亿元,缴纳各项税费7293万元。”
这是一张创新驱动的崭新名片
一机集团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核心子集团,是内蒙古最大的装备制造企业。研发创新是一机集团的发展引擎,研发费用在企业成本所占比例逐年提升。自2016年起,一机集团每年企业所得税申报的研发费用支出均在3亿元以上,三年累计申报达9.21亿元。
一机集团财务负责人洪刚介绍:“国家减税降费的力度越来越大,助推企业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2018年度,一机集团108个研制项目涉及的研发费用支出31389万元,加计扣除总额23542万元,相当于直接减免所得税税额5875万元,企业2018年度税前扣除的加计扣除金额占利润总额的47%。现在,企业发展后劲儿很足!”
包头市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助力包头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