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策君 发表于 2022-5-12 02:05:11

老税官俯身耕作,乡村振兴路上再出发

http://file.tax100.com/o/202205/12/873_1652292308206.gif?width=640&size=42890

他与乡村有个约会
http://file.tax100.com/o/202205/12/446_1652292308384.png?width=186&size=1937
5月5日,立夏来临。立夏过后,气温将逐渐升高,日照充足。在这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驻扎在华蓥市永兴镇马架坪村的税官老贺熟练地扛上锄头出发了。“地儿里全是女工,我们驻村队员不去怎么行呢?”
烈日之下,57岁的贺晓林在田间与2位农妇共同挥舞着锄头,松开这板实的土壤。
http://file.tax100.com/o/202205/12/578_1652292308558.jpg?width=1080&size=173696
“贺老师不仅常常在劳力上帮助我们,还会教授一些选种、养育的技术知识,很感谢他!”
村民们口中的贺老师,叫做贺晓林,是华蓥市税务局的一名党员干部,这次到马架坪村助力乡村振兴,是他第二次下乡驻村了。
2016年,他就在华蓥市禄市镇姚家塝村以驻村专职扶贫干部的身份驻村两年八个月,之后回到机关党委也一直从事脱贫攻坚相关工作,曾获得“四川省税务系统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四川省税务系统脱贫攻坚工作专项奖励”等荣誉。2021年,他又回到了乡村大地之上。

军人出身的他,愿意亲近土地与群众,这种俯身向下的姿态,让他觉得真实接地气。
“把脉开方”,撂荒地也盘活了
到村后,贺晓林走访了解到,不大的马架坪村有600亩的撂荒地,既不能种植粮食,也不能种植经济作物。
针对这一问题,贺晓林从改善撂荒地入手,重新开出一张发展“药方”。通过和几名驻村干部一起学习先进技术,着手改善改良土质,在积极奔走中引进了两家企业进行青蛙养殖、蔬菜种植,预计2022年8月产生经济效益,将原本一文不值的撂荒地“盘活了”。

“输血”变“造血”,产业发展有路子了
贺晓林认识到乡村要真正振兴必须将“输血”和“造血”相结合,不仅要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进行“输血”,还要定位靶向突破口进行“造血”。
针对马架坪村村民缺乏种植技术、管理技术、养殖技术这一难题。他和驻村工作队一道从云南学习种养殖技术,并在村里引进了黄精、丹参等经济作物,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指导,采取每月定期培训、种植养殖周期节点培训和入户培训的方式,让先进的种养殖技术深入人心,让整村的乡村振兴稳步推行,前景可期。

基础建设升级,乡村大地换了新颜
针对马架坪村基础设施较为陈旧的问题,贺晓林和第一书记积极奔走,争取上级“以工代振”专项资金,新修道路4公里,拓宽道路800余米;争取到省市场监管局、华蓥市税务局资金15余万元,用于完善村照明设施、村活动室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路更宽了,灯更亮了,村容村貌焕发出新的姿态。
“孩子们玩耍的地方更多,路也更宽敞了,我们心里高兴着呢。”村民们朴实的话语让老贺倍感温暖。
http://file.tax100.com/o/202205/12/367_1652292309832.jpg?width=1080&size=213997
http://file.tax100.com/o/202205/12/247_1652292310414.png?width=54&size=2369
像老贺这样驻扎一线的税务干部还有很多,他们用满腔的热情、坚实的步伐,在实干与奋斗中绘就着乡村新画卷。信仰不息、脚步不停,从税务机关到村镇,变换的只是战场,不变的始终是那份忠诚和担当……
来源:华蓥税务
http://file.tax100.com/o/202205/12/128_1652292310566.jpg?width=1016&size=6581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税官俯身耕作,乡村振兴路上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