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政策君 发表于 2022-4-25 15:56:12

税务蓝振兴乡村 幸福生活芋儿甜

http://file.tax100.com/o/202204/25/321_1650873368927.jpg?width=780&size=77505点击上方关注我们吧!
http://file.tax100.com/o/202204/25/581_1650873369072.png?width=672&size=11234
春暖花开日,耕种正当时,虽然来势汹汹的疫情打乱了日常生活的节奏,但仍无法阻止农户热忱地春耕。在六枝特区岩脚镇新院村的田间地头,国家税务总局六枝特区税务局驻新院村第一书记李常林正和村民在暖阳下种植芋头,忙得不亦乐乎。

芋头属于天南星芋属植物,其块茎通常为卵形且富含淀粉,叶片呈卵状,全年皆有产,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兼粮食作物,营养和药用价值高。新院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日照充足、雨水丰富,冬季温和湿润,为喜阳的芋头生长创造了条件。

http://file.tax100.com/o/202204/25/752_1650873369430.png?width=22&size=666
乡村振兴 党员先行 为民谋福的税务人
http://file.tax100.com/o/202204/25/482_1650873369562.png?width=22&size=666
“以前芋头种植规模散,一家一户单干,再加上村里的水利等种植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亩地只能产2000斤,只要实现科学化、规模化种植,像芋头这样的生态有机绿色农产品,管护好了质量过关、产量可观,肯定不愁销路,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李常林在记者采访时说道。


向农户推广芋头种植(郭玉民 摄)

据记者了解,新院村有悠久的芋头种植历史,出产芋头个大头圆、香甜软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以前“单户作战”种植模式下经济效益不好,很多农户不愿意再种植,村里有不少土地常年撂荒。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李常林提出了“新法子”,通过完善设施、优良选种、规模种植、科学管护、统一标准种植芋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说干就干,六枝特区税务局驻村干部联合村支两委人员,到乡村集市和特区农产品收购站这些地方调查市场行情,组建党员宣传队走村串户,到田间地头与村民一对一盘算科学种植芋头的“收入账”,面对面鼓励他们参与到芋头种植产业发展“大盘子”之中。

在记者采访中,67岁的农户江昌荣高兴地说道:“我家有4亩农田,最近几年儿子和儿媳都在外打工,自己耕种较少,这些年种玉米收成也不太好,现在党的政策好,税务局的李书记替我们想得很周到,村委统一规划发展芋头种植,帮助购买种子,土地还能收租金,收成了也不需要自己去卖,大家都还是愿意种芋头的”。

http://file.tax100.com/o/202204/25/961_1650873370056.png?width=22&size=666
真抓实干 科学管理 从门外汉到庄稼汉
http://file.tax100.com/o/202204/25/413_1650873370169.png?width=22&size=666
在看到许多村民愿意种植芋头后,李常林心里便有了底,亲自带头平整土地、修理排水沟,与村支两委完善了村里的芋头种植基础设施。为了提高芋头品质、卖出好价钱,他利用驻村工作经费统一在网上购买优质芋头种苗5000斤,还专门邀请六枝特区农业农村局的农业种植技术骨干教授村民芋头种植技术,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农户种植。

为了芋头种植产业的规范有效管理,李常林组织大家成立芋头合作社,统一施肥、统一除草、统一把控质量,很快实现了规模种植、抱团取暖、共同致富的初衷。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和村民一起在地里仔细地刨着种植坑,扇着被汗水浸湿的衣衫说:“搞农业是个良心活儿,现在你‘骗’它,将来就是它‘骗’你。”就这样,他带动村民们种植了白芋头30余亩、紫芋头10余亩。

http://file.tax100.com/o/202204/25/171_1650873370313.png?width=22&size=666
创新思路 打通销路 为群众铺好致富路
http://file.tax100.com/o/202204/25/590_1650873370652.png?width=22&size=666
线上线下齐发力,多方合作显成效。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了打通芋头的销路,李常林积极对接岩脚镇政府和当地农业企业,打破政企合作壁垒,推广“订单农业”模式,为芋头提供“产、供、销”的一站式服务。还与专业的农产品电商销售公司联系,通过线上渠道宣传销售,既为新院村的芋头做了口碑沉淀,又为芋头产业提供了销售渠道保障。

“我家种了5余亩芋头,今年雨水好,芋头长得好,预计能增收2万多元。收购点每年在家门口直接收购,而且价格也很稳定,解决了我们种好卖不好的后顾之忧。”种植户胡勇笑着说。像胡勇一样依靠芋头种植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村民还有很多,目前,新院村芋头种植农户达15户,种植面积近50亩,预计每亩产出芋头4500斤,亩产值高达11000元,实实在在为农民增加收入30万元。


与农户一起查看芋头生长情况(郭玉民 摄)

“通过发展芋头种植产业,我们已经成功帮助村民树立了致富信心。接下来,我们还要采取更多举措推进乡村振兴,继续挖掘优势资源,依托土地流转助推蔬菜种植产业焕发新生机,形成生态、高效、绿色的蔬菜产业发展链,利用闲置的房屋种植平菇,发展庭院经济等做强优势产业片区,做大特色产业规模,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李常林说道。

截至目前,六枝特区税务局仍有4名第一书记和5名驻村干部奋战在2个乡镇5个村。他们是乡村土特产的“明星代言人”,他们亲力亲为“一水一花一树”种茭白,他们用“鱼稻共生”项目为乡村企业创收,他们吹响了“发展特色产业振兴乡村”的冲锋号。就是这样一群可爱可亲的税务人,他们坚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六枝特区税务局 蒙灿 李洪伟 李洲元)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六枝特区税务局
编辑:六盘水市税务局税宣中心

http://file.tax100.com/o/202204/25/522_1650873371545.jpg?width=960&size=76399
http://file.tax100.com/o/202204/25/783_1650873371705.jpg?width=650&size=39240
http://file.tax100.com/o/202204/25/630_1650873371861.jpg?width=1080&size=7258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税务蓝振兴乡村 幸福生活芋儿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