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财政|篇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报告”获持续推介
http://file.tax100.com/o/202204/07/816_1649282405077.gif?width=354&size=95315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负责编纂“法治蓝皮书”系列中的《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No.7(2021)》正式出版。在该报告的“法治政府”专题中,刊登了由北京市财政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课题组撰写的研究报告《北京市财政系统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践与展望》,这是“法治蓝皮书”连续两年向海内外推介北京财政公平竞争审查经验。
http://file.tax100.com/o/202204/07/788_1649282405539.png?width=728&size=350685
在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举行的“2021《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研讨会”上,北京市财政局相关负责同志围绕“北京财政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助力优化首都营商环境”作主题报告发言,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北京市财政系统推进财政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
一、北京市财政局积极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在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中,北京市财政局率先研究制定工作规程,梳理财政领域审查重点,开展专家论证等实践活动,探索形成了起草机构与审核机构双把关、专业机构与法治力量双介入、增量政策与存量政策双把控、外部监督与内部考评双推进、理论探索与实践拓展双发力的成功经验,并向各区财政局介绍推广,发挥“头雁”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规范政策方面,市财政局在运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严把增量政策“出口”的同时;对政策法规库中收录的7500余份存量政策,进行了起底式、拉网式清理,重点聚焦政策文件上位法依据不足、与对外开放政策不符、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等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2017年以来,市财政局通过5次集中清理、近20次专项清理,累计废止文件1295件。
在制度建设方面,市财政局积极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贯彻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等财政重点工作中。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等工作过程中,注重通过公平竞争审查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运用这一理念对形成的122项支出定额标准进行审查,助力实现政府降本增效与企业减负添利的双赢目标。2021年在事前绩效评估环节,专门增加公平竞争审查相关指标。
在理论研究方面,市财政局撰写的《地方财政部门公平竞争审查实务问题探讨》《北京财政政策措施穿上公平竞争审查“紧身衣”》等多篇理论文章在多个学术期刊上发表,有力推动了理论研究的创造性转化和实践工作的创新性发展。财政部通过编发《“放管服”改革工作简报》,向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专题报送了《北京市财政局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并在全国财政系统介绍推广。
二、构建深入推动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1+4+N”模式
北京市财政系统以市财政局为主导,以房山、丰台、顺义和大兴四个区为“四轮”,协同推进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全面嵌入财政业务运行系统,构建起“1核4轮”工作驱动模式。四个区财政局作为分领域推动示范区,结合各区产业特点、发展重点和工作难点,分别从“恰当适用例外规定”助力抗疫、为丽泽金融商务区建设注入财政政策公平竞争新动能、政府采购领域破解公平竞争难题、加强公平竞争内部工作机制建设等四个维度,探索形成创新经验。上述工作成果正在全市财政系统推广落实。
三、持续聚焦优化首都营商环境,向推进“两区”建设精准发力
围绕北京市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作为着力点,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公平竞争审查措施强化对“两区”建设的支撑,实现了以“财”强化“两区”硬实力、以“政”提升“两区”软环境的双重效果。在中国营商环境检查评比中,市财政局负责牵头完成的“政府采购”和“纳税服务”两项考评指标连年名列前茅。
2022年,北京市财政系统将从细化工作流程、研究制定“财政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指引”、深化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等多个方面精准发力,深入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北京市财政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http://file.tax100.com/o/202204/07/508_1649282406811.png?width=119&size=6399
来源:市财政局法制处
编辑:市财政局预算处(预算编制中心)
http://file.tax100.com/o/202204/07/783_1649282406971.jpg?width=462&size=29373
北京财政公众号
微信号 : bjcz_zwwx
网址:czj.beijing.gov.c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