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社会责任
http://file.tax100.com/o/202203/29/493_1648535373244.gif?width=900&size=5236954作者:
朱乃平(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戴晨曦(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张豆豆(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http://file.tax100.com/o/202203/29/719_1648535374667.gif?width=140&size=18521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即企业满足各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责任,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包括股东责任、员工责任、消费者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公共责任。现实中,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具有投入大、收益外部性强等特点,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生动力不足,因此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离不开外部激励。客观上,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有效增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税后自有资金,弥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提供资金支持,缓解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的资金压力,进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产生重要影响。
现有相关文献,从绿色环保、承担就业和慈善捐赠等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维度探讨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激励效应。绿色环保方面,有学者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对环保产业、企业环保转型和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存在显著正向促进效应(薛建兰 等,2020)。但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促进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卢洪友 等,2017)。承担就业方面,学者普遍认为,税收优惠能有效促进就业(潘凌云 等,2021)。慈善捐赠方面,学者认为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具有激励效应(王硕 等,2019)。总体上看,现有文献倾向于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单一利益相关者维度开展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从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属性视角综合考察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社会责任所有维度的全面影响。另外,目前学者对于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还没得出一致的观点,原因可能是研究视角不同,也有可能是忽视了二者关系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营商环境。
基于此,本文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多元属性视角综合考察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社会责任全面履行及各个维度履行的影响,并探究“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营商环境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试图为构建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政策完善提供经验证据的支持。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
从企业内部现金流看,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可以通过减税或者免税等措施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节约企业现金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许玲玲 等,2021),满足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刺激企业投资,提高企业的净利润和收益率(杨森平 等,2020),改善企业经营业绩(唐红祥 等,2020),使得企业能够拥有更多的内部资金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投入,从而提升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Dafna 等,2015)。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看,税收优惠政策作为政府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政策工具,可以为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政策引导。比如,安置残疾人员的企业,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有效缓解了残疾人就业问题。该优惠政策可以降低企业履行员工责任的成本支出,推动企业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1。
H1: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多元属性。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五个维度,分别为股东责任、员工责任、消费者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公共责任。股东责任主要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员工责任主要是保障员工权益;消费者责任主要是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环境责任主要是保护环境,绿色生产;社会公共责任主要是参与慈善捐赠活动,增进公共利益。从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角度分析,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价值有积极支持作用;职工福利、教育经费等税前扣除政策改善员工权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可以通过激励企业创新,促进产品升级;环境保护设备投资抵免政策激励企业绿色生产;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鼓励慈善捐赠。可以看出,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各个维度都有影响。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a :税收优惠政策激励股东责任的履行。
H1b :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员工责任的履行。
H1c :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消费者责任的履行。
H1d :税收优惠政策激励环境责任的履行。
H1e:税收优惠政策激励社会公共责任的履行。
(二)营商环境对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关系的调节效应
地区营商环境的差异反映了“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不同地区政府对市场干预的程度差异。良好的营商环境代表政府简政放权,对市场较少的干预(唐红祥 等,2020),节约了企业获得所需资源的成本;若营商环境恶劣,企业可能会利用更多的寻租手段来获取资源,无形中增加企业隐性经营成本,最终对企业社会责任支出产生挤出效应。此外,在一个稳定、公平的营商环境中,企业纳税活动和地方政府税收征管更规范,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也更加透明和可预期。依据公共选择理论,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降低税收优惠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唐红祥 等,2020),促进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有助于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目标的实现。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2。
H2:良好的营商环境强化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激励效应。
三、研究设计(略)
四、实证结果分析(略)
http://file.tax100.com/o/202203/29/694_1648535375006.jpg?width=600&size=15635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 论
本文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以及营商环境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面履行发挥了激励作用,激励了企业对股东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及社会公共责任等维度社会责任的履行;(2)营商环境对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调节作用,随着营商环境的改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激励效应会显著提升。
(二)对策建议
1.加大税收优惠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税收优惠力度越大,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越好。换言之,税收优惠政策是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外部力量。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新阶段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助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加大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税收优惠力度,进一步减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更大程度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社会责任激励效果。本文建议进一步提高职工福利、教育经费以及公益性慈善捐赠等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相关的支出的税前扣除限额比例;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设备投资额抵免税额比例,从而促使企业履行更多员工、社会公共、环境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此外,《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职工福利费支出涉及员工的保健、生活、住房和交通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等。建议提高职工福利费扣除比例至20%,加大力度激励企业增加职工福利费支出。
2.放宽税收优惠政策条件,逐步扩大优惠范围。本文在检验税收优惠政策对社会责任具体维度的影响时,发现其在股东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及社会公共责任四个维度发挥了显著的激励效应。这说明近年来国家在鼓励企业绿色生产、承担就业、慈善捐赠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有效促进了企业对股东、员工、环境及社会公共责任的履行。为了进一步发挥税收优惠在这些维度的激励效应,可以适当放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门槛条件。比如,目前针对职工培训费可单独进行核算并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对少数特定企业适用。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其职工培训费包含在职工教育经费中,不可单独核算,这可能会抑制企业对员工培训的投入。由于培训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还影响员工的自身权益以及对企业的满意度,最终影响企业对员工责任的履行水平,本文建议逐步放宽职工培训费可据实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条件,扩大其受益对象范围,让更多的企业能通过这个途径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员工素质。
(本文为节选,原文刊发于《税务研究》2022年第3期。)
http://file.tax100.com/o/202203/29/475_1648535375295.gif?width=55&size=52930
-END-
●2021年建党百年税收研究综述
●2021年税收理论研究综述
●2021年税制改革与税收政策研究综述
●2021年税收法治研究综述
●2021年税收征管研究综述
●2021年国际税收研究综述
●现代治理视域下智慧税务的逻辑建构
●发达经济体智慧税务的实践及启示
●关于第九届“邓子基财税学术论文奖”评选的通知
http://file.tax100.com/o/202203/29/540_1648535375640.jpg?width=1000&size=89621
http://file.tax100.com/o/202203/29/866_1648535375858.gif?width=54&size=24959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