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讯君 发表于 2022-3-9 15:35:19

全国人大代表吴素芳:贯彻新发展理念 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 努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财政部2019年度部门决算







































































































































































贯彻新发展理念 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 努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 北京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素芳

http://file.tax100.com/o/202203/09/953_1646811318702.jpg?width=1080&size=82093

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全国财政工作会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这些新精神、新要求为我们下一步做好经济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北京市财政部门及时对标对表,结合工作实际,立足工作职能,坚持把财政工作放在国家战略决策和首都工作大局中定位考量、谋划推动,有力助推首都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稳”是今年经济工作最突出的关键词,其背后有着深刻意义和战略考量。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必须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全国财政工作会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这要求财政政策在继续保持积极取向的同时,把提升效能放在突出位置,既对经济保持必要支持力度,又高度重视政策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适度超前性,强调政策和资金要切实发挥实效。

近年来,北京市财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帮扶市场主体的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2021年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800亿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下一步,着重从三个方面发力施策。一是不折不扣落实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今年的减税降费力度大于去年,并重点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小微企业纾困、科技创新等方面倾斜,助推经济脱虚向实。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货币政策协同配合,综合运用好贷款贴息、融资担保、财政补贴、社保政策、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组合拳”,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轻装上阵、更好发展。二是继续保证一定的财政支出强度。2022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增长4.3%,将突破7000亿元大关,需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做好资金的精准安排、高效使用,服务保障好党的二十大、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支持推动中轴线申遗、城市有机更新等全市重点工作,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推动支出进度加快,提高支出效率。合理加快债券资金发行,做好资金拨付和支出管理,推动债券资金在一季度形成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其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积极作用。同时,完善财政直达资金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直达资金管理范围,并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进行监管,使全流程监控体系更加精准,支出效率进一步提高。


深入推进财税改革,有效促进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全国财政工作会提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财税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北京市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推动财政职能提质拓面,为全市中心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一是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适时出台本市总体改革方案和教育、科技、公共文化等分领域改革方案,进一步明晰市区财政事权划分边界和各区支出责任,理顺市区财政关系,形成较为成熟稳定的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框架体系。二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结合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研究出台新的基本支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制度办法。加强各类资金资产资源统筹,加快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分领域、分行业支出标准体系,推进重点领域支出降本增效。加强重大政策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增强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北京市“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的财力保障。三是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配合开展增值税、消费税等立法调研工作,为健全地方税体系打好基础。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辅导、推广实施,不断提升北京市“两区”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区域竞争力。在充分开展可行性、必要性论证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税收优惠政策顶层设计和储备机制。


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全国财政工作会都提到,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是基于当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形势,提出的工作要求。

近年来,面临常态化的财政收支紧平衡压力,北京市财政部门强化统筹,不断增强财政运行的可持续性。2019-2021年累计压减一般性支出、非紧急支出403.2亿元。同时,自2018年以来,探索开展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将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融入预算管理中,逐步实现“预算编制核成本、预算执行控成本、预算评价考成本”的全流程绩效管理,形成122项支出定额标准,压减预算支出181.5亿元,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形成了预算绩效管理“北京模式”。下一步,一是严把预算支出关口。严控政府机关行政运行成本,从严从紧安排部门常规履职支出,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特别是压减低效无效、标准过高的支出和非必需的项目支出,把更多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和保障全市重点工作。二是深入开展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把绩效管理作为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成本绩效管理常态化。依托预算一体化系统,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将成本绩效分析拓展到所有市级部门和各重点支出领域,推动绩效和节约意识融入预算管理各个环节,更好地发挥绩效导向作用。


积极推进共同富裕,提升首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进共同富裕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大使命。目前,北京市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八成以上,社会保障各项待遇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下一步,将紧紧围绕“七有五性”,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高首都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一是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完善符合首都标准、首善要求的多层次民生政策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减轻养老负担,提升住房保障水平。二是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2021年,在医疗卫生、养老助残、社会救助等领域选取了46项民生政策开展绩效评价,下一步将加强结果运用,优化调整相关标准,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领域更加精准提供公共服务。三是促进各区均衡发展。完善与各区功能定位相适应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开展全过程绩效管理,实行动态调整,提升各区落实功能定位、保障全市中心工作的能力。调整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大向经济发展薄弱地区的倾斜力度,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


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严肃财经纪律,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全国财政工作会提出的重要要求。近年来,北京市在债务管理和化解方面持续用力,不断加强政府债务“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北京市政府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探索实行债券分批次精准发行,积极化解隐债,债务率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下一步,一是强化专项债券项目全链条管理。做好项目储备、债券发行工作,切实发挥好专项债券跨周期、逆周期调节作用。强化日常监督,对专项债券项目实行穿透式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积极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政府债务风险日常监测和统计分析,提前制定预案,有序做好还债资金安排。稳妥推进隐债化解,严防超过自身偿债能力的举债行为,将全市债务风险控制在绿色区间。三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坚决防止和杜绝采取“空转”方式虚增财政收入等行为,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违反财经纪律和扰乱财经秩序、会计信息质量和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等问题的监督检查,严防金融等相关领域的风险向财政转移。

来源:中国财政

http://file.tax100.com/o/202203/09/121_1646811319126.jpg?width=462&size=29373
北京财政公众号
微信号 : bjcz_zwwx
网址:czj.beijing.gov.cn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人大代表吴素芳:贯彻新发展理念 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 努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