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税务局:“三位书记”一场赛
“核桃园村的交通条件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寨河村2021年争取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15万元,村容村貌极大改善。”
“庙坪村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达5.7万元。”
2022年春节前夕,丹江口市税务局召开乡村振兴工作驻村第一书记述职会议,三位第一书记纷纷出“晒”2021年乡村振兴“成绩单”。
2021年7月,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国家税务总局丹江口市税务局选派3名驻村第一书记,分别带领3支驻村工作队驻扎均县镇核桃园村、寨河村、庙坪村。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三个书记铆足干劲,展开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8/324_1646016005994.gif?width=62&size=2402
“有事就找赵三哥”
“老乡好,我叫赵胜华,来自丹江口市税务局,以后就是咱们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了,我在家里排行老三,大家都叫我赵三哥,以后有啥事你就到村部找赵三哥啊!”
为尽快掌握核桃园村的基本情况,赵胜华入驻核桃园村的第一天,便开始向村民们挨个“报到”,开始了扎扎实实的“户户走到”工作。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核桃园村有多少户人家,每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如何,赵胜华都了如指掌。村民们也渐渐和这位个子高高、说话直爽、待人热情的赵三哥熟络起来。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8/517_1646016006348.png?width=692&size=292522
赵胜华(右)开展“户户走到”工作
“赵三哥,我的降压药吃完啦,你啥时候过来了帮我带点啊。”一天清晨,赵胜华刚到村部就接到了一组村民张大娘打来的电话。
张大娘常年独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内风湿等疾病,身体很不好,由于她住的地方离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都比较远,每次药一吃完就赶紧给赵胜华打电话请他帮忙带药。村里像张大娘这样的老人很多,村民们只要有需要采购药物、生活物品的,赵胜华都会想方设法第一时间送到,生怕误了村民的事。
一次老人发高烧,赵胜华和队员知道后连夜开车把她送到镇卫生院治疗,病好后,又联系车子把她送回家,“你们对我可好,像亲人一样。”张大娘每次见到工作队感激的话都说不完。
“赵三哥,搬迁后我们一家老小住哪里啊,都说‘叶落归根’,岁数大了我们可不想再折腾了!”一天,赵胜华在村里走访,村民张大姐跑过来跟他抱怨。
原来,由于均县镇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大,政府拟投资建设一条打通均县和武当山的“均武”一级路,预计将车程由1小时缩减至20分钟,有效带动均县镇经济发展。然而规划路线图上涉及拆迁的十几户群众因为各种原因,始终不愿意搬迁。
赵胜华带领工作队挨家挨户询问村民们的顾虑和难处,向他们耐心宣传搬迁政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与村“两委”研究改进方法,并找来律师为他们现身说法。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卸下了大家的思想包袱。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8/905_1646016007194.gif?width=62&size=2402
写在黄色土地上的诗行
“山寒水瘦,解困心如旧。逐户摸排防疏漏,不论阴晴夜昼。流转土地集中,大棚蔬菜葱茏,科技养殖引领,俏销药用地龙。”这是寨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江勇到寨河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后写下的一首词。热爱诗词的他从驻村的第一天起,便用一首首诗词记录着乡村工作的点点滴滴,见证着寨河村一天天的变化与发展。
词中的“药用地龙”便是江勇刚去寨河村带着工作队做的第一件大事。2021年7月,在村“两委”的积极鼓励和政策支持下,在外地种养殖中药材的朱玲、陈锐夫妇回乡创业,选定流转该村10亩土地进行蚯蚓养殖,并注册成立锐陈中药种植场。蚯蚓年养殖周期约90天,亩产值约2万余元,规模化养殖后全年预计能增收20万元。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8/949_1646016007390.png?width=657&size=504797
江勇(左二)为蚯蚓养殖基地建成剪彩
为发展壮大产业,江勇带着工作队及时向种植场宣传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一对一”的纳税服务,辅导养殖户使用“楚税通”开票,免除了他们在税收业务上的后顾之忧。
“一人富不是真富,要带动更多村民一同致富才行。”江勇鼓励朱玲、陈锐夫妇当老师,为村民传授好经验、好技术,引导更多村民发展产业,做自己的老板。
为充分盘活村里土地资源,2021年,寨河村规划了100亩土地计划用于土地流转,建立无土栽培的精品蔬菜双拱大棚,吸引村民就近务工,带动村民增收。
“土地流转老百姓不会亏本吧?”村民们担心。
“不会的,一亩土地每年补贴500元,咱们在自己地里打工,每月还有工资发,比自己种地划算多了。”江勇耐心为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不理解国家政策的村民们解释,逐户做思想工作,帮算“经济账”。目前,第一期23亩土地共13个大棚已初步建立,谋发展、促就业、增收入指日可待。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8/240_1646016007864.gif?width=62&size=2402
“让乡亲们日子更有盼头”
“这可咋办啊?橘子再不运出去可就要坏到地里了。”2021年11月,一场暴雨不期而遇,冲毁了庙坪村的路。
橘农陈大叔家通往橘园的路被暴雨淹没,正在排查防汛工作的庙坪村驻村第一书记舒辉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连忙同驻村队员和村委会想办法,经多方协商,最后从附近村民家借来小船,帮助陈大叔运橘子。舒辉庆和队员来来回回运了十几趟,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终于将10000多斤橘子运出橘园,解了大叔的燃眉之急。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8/627_1646016008052.png?width=644&size=352668
舒辉庆(左一)询问村民身体情况
“这不行啊,还有好几户村民到橘园的路也被淹了,要想村民腰包鼓起来,必须先把路修好。”舒辉庆一边擦着汗,一边跟队员讨论着。说干就干,工作队与镇政府、村“两委”研究,请来工程队,投入资金8万余元,修整被暴雨冲毁的路面和年久失修的路面13公里,村民的橘子再也不愁运不出去了。
“舒书记,我这橘子一斤才卖5毛钱,刨去成本,实在赚不到啥钱呐。”橘子上市后,陈大叔又来向舒辉庆诉苦。
其实舒辉庆一到村里,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庙坪村耕地面积少,产业发展主要以柑橘和农业为主,虽然橘子树多,柑橘产量高,但品质和利润不高。“怎么利用原有优势资源,为乡亲们致富寻找新路子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舒辉庆心中。
“种植精品,打响品牌。”通过多方考察和借鉴其他地区经验,舒辉庆心里逐渐有了一幅蓝图。他与村“两委”班子积极谋划,决定实施精品柑橘种植,在去年成功引进了精品柑橘采摘园项目,该项目投资50余万元,新建精品柑橘采摘园54.6亩,种植新品种柑橘5000余棵,预计年产柑橘30万斤。“这个新品种挂果后有望卖到2元钱一斤,年收入预计能达60万元,还能带动附近村民就近务工,乡亲们增收就更有盼头了。”谈到未来的发展前景,舒辉庆充满信心。
“我们驻村工作队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大家伙儿日子过得有盼头,工作队才有成就。”会场里,三位书记笑声朗朗。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8/141_1646016008488.gif?width=44&size=70744
来源:丹江口市税务局
编辑:十堰市税务局纳税服务中心(税收宣传中心)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8/210_1646016008745.jpg?width=640&size=3096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