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梳理:2021《当代财经》财税论文回顾!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306_1645766441774.gif?width=25&size=1264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310_1645766442029.png?width=23&size=1319
2021年《当代财经》财税论文回顾
(第767期)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113_1645766442186.png?width=222&size=8663
《当代财经》是由江西财经大学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财经学术理论刊物,以学术为基石、以思想为核心,以创新为引领;聚焦中国经济问题,紧扣改革大潮,追踪财经热点。《当代财经》特别关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沦与实际问题,追踪经济学、管理学学术前沿,设有理论经济、公共经济与管理、现代金融、企业管理、产业与贸易、现代会计等栏目,是系全国百强社科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从198年到2022年,《当代财经》已有42年历史。2021年,《当代财经》共刊发144篇学术论文,其中,财税领域共24篇,皆刊发在公共经济与管理栏目。2021年,其刊发的财税领域论文主要涉及地方债、财政失衡等方面。期刊财税领域具体论文目录及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Modern Finance and Economics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359_1645766442280.png?width=48&size=1026
目录
1.省级政府在地方债管理中的地位:现实困境与治理转型
岳红举、陈军
2.疫情冲击下地方专项债绩效管理与风险防范
李红霞、张阳
3.财政透明、预决算收入偏离与预算环境——基于2015年《预算法》的双重差分和合成控制分析
郭玲、汪洋
4.政府性基金收入预决算偏离问题研究
刘昶
5.政府补助和减税降费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门槛效应分析
伍红、郑家兴
6.企业税费负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来自我国制造业的证据
马金华、林源、费堃桀
7.数字服务税:内容、挑战与中国应对
陈镜先、周全林
8.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
陈湘满、陈瑶
9.我国增值税收入地区分享不均衡问题的再思考
王婷婷
10.分行业信息披露、同侪压力与企业税收遵从——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研究
黄昊、赵玲
1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会加剧区域性金融风险聚集吗
赵文举、张曾莲
12.“十四五”时期我国财政安全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与应对策略
白彦锋
13.财政失衡下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央激励下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王欣亮、刘飞
14.财政纵向失衡会影响地方政府支出效率吗
刘树鑫、杨森平
15.财政支出结构、新型城镇化与碳减排效应
谭建立、赵哲
16.内部控制、税收征管与企业税务风险
文武康、王玉涛
17.对“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重大决策的深层理解
邓力平、王智烜、陈丽
18.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
邓达、潘光曦、林晓乐
19.财政纵向失衡、税收努力与地方经济增长
储德银、费冒盛
20.共享发展理念下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政策建议
张天姣
21.财政投入强度是否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张晓云、贺川
22.“补供方”抑或“补需方”?政府医疗投入路径对健康产出的效应分析
王增文、胡国恒
23.转移支付分配如何影响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于政府间财政竞争的视角
束磊、梁倩
24.公共教育支出、预期经济地位与居民再分配偏好
孙群力、谢滨泽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560_1645766442377.gif?width=250&size=84905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507_1645766442813.png?width=33&size=424
2021年01期
疫情冲击下地方专项债绩效管理与风险防范
李红霞、张阳
摘要:目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改革已成为政府治理深刻变革的突破口,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疫情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地方专项债作为逆周期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但随着近几年专项债的提速扩容,专项债的绩效管理及风险防控就显得非常重要。现阶段,全国各地投资需求持续上升,不少地方出现项目匆忙上马,“一哄而上”之势,存在专项债资金“空转”、收益虚高、信息披露不全、监督乏力等突出问题,导致专项债投资风险隐患频现。当前,逆周期财政政策已进入“窗口期”,如何对“盛宴”下的专项债进行冷思考,从“防风险、稳预期”的底线要求出发,加强专项债的绩效管理,建立动态化的专项债风险预警机制,强化专项债信息披露,打造“阳光债务”,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地方专项债;绩效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省级政府在地方债管理中的地位:现实困境与治理转型
岳红举、陈军
摘要:《预算法》授权省级政府统一行使举债权的规定,使省级政府作为省级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主导者的同时,兼有了债券专属发行、市县债务限额分配以及债务统借统还等职权。在省域内存在债务举借、使用、偿还以及分级管理主体错配矛盾的同时,省级政府债务管理权限还与财政部的债务监督权相抵牾。作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转换枢纽,省级政府既是债务管理体制的核心,也是分税制改革的关键。受制于央地分权规范程度、省级政府多重职能和债务管理体制约束,当前省级政府债务管理还难以满足“中央不救助”“省级负总责”“省级以下各负其责”等要求。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在厘清省级政府地位的前提下,由管到治,突出中央与省级、省与省级以下、政府与市场等主体的多元互动,实现集中与分权相结合、市场约束与政府层级控制相结合、民主治理与法律治理相结合的治理转型。
关键词:省级政府;地方债;债务管理;举债权;治理转型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279_1645766443081.png?width=33&size=424
2021年02期
财政透明、预决算收入偏离与预算环境——基于2015年《预算法》的双重差分和合成控制分析
郭玲、汪洋
摘要:财政透明和预算管理是现代财政改革关注的重点。2015年起实施的《预算法》是否提升了财政信息的透明度,对预决算收入偏离的影响如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利用2010—2018年我国除西藏外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评估在财政透明度不同地区的《预算法》对预决算收入偏离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分析预算环境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高财政透明度的地区,低透明度地区的预决算收入偏离度更大,且在西部地区体现得更加明显;《预算法》的实施有助于缩小预决算收入的偏离,且对税收收入预决算偏离的改善效应明显,非税收收入则不显著;基于不同的预算环境,《预算法》对偏离度的影响存在差异,经济环境会扩大预决算收入的偏离,监管环境起抑制作用,执行环境则有双重影响。为此,应当按照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全面细化预算管理,推进信息公开透明,并注重区域差异,改善预算环境,完善联动监督机制。
关键词:预决算收入偏离;财政透明度;《预算法》;预算环境;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决算偏离问题研究
刘昶
摘要:我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长期存在系统性的预决算偏离问题,这会导致政府预算的法治性、规范性、科学性以及约束力大打折扣。因此,要加大对政府性基金收入预决算偏离度的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之策。利用2010—2017年我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性基金收入预决算的偏离度及其成因。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存在系统性超收问题;地方政府官员在政治晋升激励下追求GDP高速增长,并策略性地低估GDP预期增长目标,这为政府性基金预算超收打下了经济基础;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动机和策略性行为是政府性基金收入预决算偏离过大的深层次体制成因。因此,在提高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重视程度的同时,既要从预算技术层面入手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更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彻底解决政府性基金收入预决算偏离过大的问题。
关键词:政府性基金预算;预决算偏离;预算超收;政治晋升激励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655_1645766443200.png?width=33&size=424
2021年03期
政府补助和减税降费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门槛效应分析
伍红、郑家兴
摘要: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政府在支出和收入两个方面实行多种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利用2015—2017年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检验了政府补助和减税降费对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第一,政府补助力度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呈正向激励,实际税费负担率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呈负向激励;第二,政府补助力度对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实际税费负担率则仅对高端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第三,政府补助力度对高端、中端和低端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产生促进作用时的门槛值分别为5.78%、13.14%和20.35%,实际税费负担率低于1.24%的门槛值时对高端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会有所缓解,但对中端和低端制造业企业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建议总体上提高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政府补助力度,降低企业实际税费负担率;针对不同层次的制造业,应逐步减少低端制造业企业创新对政府补助的过度依赖,重点降低高端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税费负担,提升政府补助和减税降费对激励制造业企业创新的有效性。
关键词:政府补助;减税降费;制造业企业;企业创新效率;门槛效应
企业税费负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来自我国制造业的证据
马金华、林源、费堃桀
摘要: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减税降费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政策工具。以2013—2018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企业税费负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税费负担的降低能够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降低增值税与所得税负担,能够增加企业现金流与科技研发投入,进而提升生产效率;而社会保险费用负担的降低仅通过增加现金流的方式刺激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税负降低对小规模企业影响更为显著,而社会保险费负担降低对大规模企业更能发挥作用;税费改革多措并举能够产生更大的政策激励效果。因此,在巩固现有减税降费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减税降费政策的成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进一步优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差异化减免企业所得税负担;提高社会保险费的财政补贴,优化调整涉企收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关键词:企业税费负担;减税降费;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补贴;制造业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359_1645766443525.png?width=33&size=424
2021年04期
数字服务税:内容、挑战与中国应对
陈镜先、周全林
摘要:近年来,跨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国际税收法律制度带来了挑战。由于OECD和欧盟数字经济税收协调的进展十分缓慢,为了主导国际税收规则的制定,扩大自身的征税权范围以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国率先开征了数字服务税。数字服务税单边措施在合法性和正当性上都存在疑问,将对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造成不利影响,涉嫌违反《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非歧视原则,有违税收中性原则,将加重中国数字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数据安全风险。目前,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正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已成为中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抓手。因此,中国应当发挥数字经济的引领作用,推动各国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中国在短期内不宜开征数字服务税,而应采取措施帮助中国数字企业消除双重征税,并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税收规则的谈判。
关键词:数字服务税;数字经济;国际税收规则;税收中性原则;双重征税
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
陈湘满、陈瑶
摘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2007—2019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质量、新型城镇化效率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均表现为空间溢出效应。社会服务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比重扩大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影响呈倒“U”型,对新型城镇化效率、新型城镇化质量与效率的耦合协调度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均为正,消费性支出比重扩大不利于新型城镇化。此外,生产性支出比重扩大不利于提升中部的新型城镇化效率,对东部和西部的新型城镇化有促进作用。社会服务性支出比重扩大对西部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效率的影响为负,对东部和中部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为正,消费性支出比重扩大不利于提高东部和中部的新型城镇化质量与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因此,要明确地方公共财政支持重点,科学界定公共财政支出的边界与权限,加强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结构管理,促进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
关键词:地方公共财政;财政支出结构;新型城镇化;空间杜宾模型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466_1645766443577.png?width=33&size=424
2021年05期
我国增值税收入地区分享不均衡问题的再思考
王婷婷
摘要:长期以来,在以生产地原则为基础的课税制度主导下,我国增值税收入地方政府间的分享呈现逆向分配特征。全面“营改增”后,地方政府纵向分享增值税收入比重虽有提升,但横向分享不均衡的弊病始终存在,而当前留抵退税背景下地方政府收入分成和退税责任不匹配再次凸显了这一问题。为推动地方政府间收入均衡发展,我国借助留抵退税地方分担调整机制部分缓解了地区间收入分配不均衡的矛盾,但仍存在调整范围过窄、比例设置不科学、实施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新时期,增值税收入地区间分享不均衡问题的解决,需要以受益原则导向下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通过坚持税源贡献、税负归属、成本和收益相匹配原则合理分配地区间收入。同时,应结合消费支出、居民数量等因素推动增值税收入在地区间的加权分配,并通过建立专门的留抵退税财政调节基金、加强地方主体税种建设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效缓解地区间增值税收入分享不均衡的矛盾。
关键词:增值税收入;地区分享均衡;留抵退税;生产地原则;消费地原则
分行业信息披露、同侪压力与企业税收遵从——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研究
黄昊、赵玲
摘要:企业间的信息溢出和同群效应逐渐成为各方理解公司决策行为的重要视角。利用沪深交易所交错实施分行业信息披露规定这一独特场景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公司间同侪压力的角度考察了分行业信息披露对企业纳税遵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税收规避程度,且这一抑制效应在公司前期税收激进度较高、信息透明度较低以及地区税收征管力度较弱时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可比性提升所形成的同侪压力是分行业信息披露抑制企业税收规避行为的重要路径。因此,推进分行业信息披露体系建设,强化同类公司间信息溢出是完善税收监管机制、提升企业税收遵从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行业信息披露;企业税收遵从;同侪压力;准自然实验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941_1645766443659.png?width=33&size=424
2021年06期
“十四五”时期我国财政安全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与应对策略
白彦锋
摘要:“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财政安全运行也将面临四个方面的风险挑战:一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之后,横亘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的“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之墙”,即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危及我国财政汲取能力和宏观调控边界的数字经济、数字贵族;三是在财政管理过程中对财政风险认识的意识问题;四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和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后,传统的税基萎缩、纳税人税负相对上升,而对新涌现税基的调控不足、调节乏力的问题,消费税的“污染抑制型”向“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型”的转变需要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事例。这些问题都可能使我国财政发展面临“降维打击”的风险,是我国沿着传统发展模式所无法预见的、更是难以克服的,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因此,建议政府从五个方面做好应对措施:一是积极应对新发展阶段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成本”,通过财税手段激励创新,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二是创新数字税收征管模式,构建适应数字经济的税收制度;三是尽快放开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消除战略性发展隐患;四是推动消费税转型,构建现代绿色税收体系;五是完善应急财政机制,防范瞬时冲击风险。
关键词:财政安全;财政风险;应急财政机制;降维打击;数字经济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会加剧区域性金融风险聚集吗
赵文举、张曾莲
摘要:基于2008—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显性、隐性与综合债务三个角度测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外溢与聚集作用。研究发现: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呈现高低聚集分布特征,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三类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均能显著推高辖区内区域性金融风险水平;地方政府隐性与综合债务风险上升能显著降低辖区间的区域性金融风险水平,使辖区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向辖区内转移聚集;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方政府财力下降后,区域性金融风险在区域内进行自我积累,并引致辖区间区域性金融风险转移。因此,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治理区域性金融风险:一是重点关注东部地区的区域性金融风险聚集问题;二是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彻底切断隐性债务产生途径,逐步消化隐性债务存量;三是进一步释放地方政府财权,促进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匹配。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区域性金融风险;风险聚集;地方政府财力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897_1645766443958.png?width=33&size=424
2021年07期
财政失衡下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于中央激励下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王欣亮、刘飞
摘要: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利用SYS-GMM估计得出:财政纵向失衡与经济发展质量间呈倒“U”型关系,且地方政府投资与规制行为偏向是过度财政纵向失衡引致发展质量损失的原因;在适度财政纵向失衡下,中央财政激励与政治激励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相似的边际影响,但过度时,政治激励对经济发展质量损失的抑制作用将强于财政激励;财政横向失衡会约束纵向失衡与经济发展质量间的关系,致使高度横向失衡地区纵向失衡适度阈值缩小,低度横向失衡地区适度阈值扩大。在横向失衡差异下,中央财政激励与政治激励积极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高度横向失衡地区,单一政治激励或政治激励搭配转移支付作用更强;低度横向失衡地区,单一财政激励中税收分权优于政治激励或其他策略。因此,建议采取加大地方财力支持、实施差异化财税政策、优化晋升激励指标等措施,因地制宜降低财政失衡程度,扭转地方政府行为偏向,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财政失衡;地方政府行为;财政激励;高质量发展;政治激励
财政纵向失衡会影响地方政府支出效率吗
刘树鑫、杨森平
摘要:当前地方财政的“增收减支”难度加大,识别财政纵向失衡与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的确切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制度背景,将财政纵向失衡与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纳入同一理论分析框架,推演出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政府支出效率存在推高和拉低的作用机理。经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财政纵向失衡总体上会推高地方政府支出效率;虽然存在中央转移支付机制,但财政纵向失衡仍然加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强化对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的推高效应;该效应的强弱程度还因财政支出功能属性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表现为科学、教育等兼具一定生产属性的支出效率易受影响,而几近纯粹福利属性的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却不受显著影响。因此,在合理校正财政纵向失衡体制的改革进程中,还应注意全面实施绩效预算管理制度,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合理完善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考核制度,切实优化中央转移支付机制。
关键词:财政纵向失衡;地方政府支出效率;财政压力;中央转移支付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606_1645766444322.png?width=33&size=424
2021年08期
财政支出结构、新型城镇化与碳减排效应
谭建立、赵哲
摘要: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对碳减排发挥关键作用。基于2007-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进行检验,考察了财政支出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提高非经济性公共支出占比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非经济性公共支出通过规模效应、预算效应与替代效应对碳排放保持促进作用,而直接效应与环境规制效应对碳排放保持抑制作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财政支出影响碳排放的重要路径,利用经济城镇化指标衡量中介效应时,发现非经济性公共支出与碳排放存在负向关系,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稳定经济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利用人口城镇化指标衡量中介效应时,发现非经济性公共支出与碳排放存在正向关系,通过完善财政支出结构来调节城镇人口和就业水平,实现碳减排目标。因此,需推进财政支出政策向绿色低碳、生态协调发展模式转型,发挥财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导向作用并加快产业绿色升级,形成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新型城镇化;碳减排效应;碳达峰
内部控制、税收征管与企业税务风险
文武康、王玉涛
摘要:在我国税收征管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如何防范和化解企业税务风险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理论分析表明,企业内部控制以及税收征管力度是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微观与宏观因素。利用手工搜集国家税务总局披露的各企业纳税信用评级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好的企业,企业税务风险越低;提高税收征管强度后,更容易发现企业税务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内部控制通过降低异常有效税率对企业税务风险产生作用,同时税收征管发现税务风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差的企业。因此,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涉税管理来抑制企业税务风险;税务部门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帮助企业降低税务风险;税务代理中介机构应加强行业自律,帮助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关键词:内部控制;税务部门;税收征管;企业税务风险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891_1645766444467.png?width=33&size=424
2021年09期
对“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重大决策的深层理解
邓力平、王智烜、陈丽
摘要:“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重要任务,在财税体制改革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理解这一重大决策对于进一步强化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作用,展现财政在统筹内外两个大局中的治理新作为具有重要意义。从坚持“党管财政”、实现“财金联动”、促成“财税一体”、优化财政政策、统筹内外大局五个角度来领悟和理解,“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既要在财政框架内引导资源有效配置流动,促进财政税收一体把握和财政政策优化调整;还要跳出财政框架兼顾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研究党对财政资源统筹的全面领导、财政与金融相互作用对财政资源配置的要求;更要拓展定位外延、提升财政站位,从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高度展现财政资源统筹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中的作用,为实现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关键词: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党管财政;现代财税体制;财政政策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
邓达、潘光曦、林晓乐
摘要:数字经济发展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领域面临的两个重要议题,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首先测度我国地方财政可持续能力指数,然后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经济发展与财政可持续性具有显著且稳定的正向相关性。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财政收入来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以促进数字经济业态的发展。促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数字前沿技术在财税管理中的运用,实施数字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要在“开源节流”上做好文章,同时强化财政支出资金的绩效监督管理。
关键词:数字经济;地方公共财政;财政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703_1645766444559.png?width=33&size=424
2021年10期
财政纵向失衡、税收努力与地方经济增长
储德银、费冒盛
摘要: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与区域均衡的央地政府间财政关系,不仅有助于规范地方政府行为,而且能够实现地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立足1998—2017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考察财政纵向失衡与税收努力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财政纵向失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但财政纵向失衡能够通过抑制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间接促进经济增长。此外,当前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提升对地方经济增长同样表现为抑制效应。因此,要合理把控财政纵向失衡水平,利用适度失衡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制度基础;稳定地方政府收入预期,防止过高税收努力抑制微观经济主体生产积极性;注重地区间发展差异,避免一味追求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对外开放程度深化造成的发展模式雷同与资源浪费。
关键词:财政纵向失衡;税收努力;地方经济增长;央地政府间财政关系
共享发展理念下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政策建议
张天姣
摘要: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体现收入分配制度公平正义的最直接表现。进入新时代,城乡、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依然突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在共享发展理念下,无论从共享的主体、内容看,还是从共享的过程、结果看,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都存在与共享发展理念不协调的诸多问题。共享发展理念为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指出,“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为此,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多政策齐动,尽快形成“橄榄型”收入结构群体;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建立缩小收入差距的共享发展长效机制;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创新政府对收入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调节机制,形成实现共享发展的有效保障。以此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中国梦。
关键词:共享发展理念;收入分配制度;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按劳分配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728_1645766444606.png?width=33&size=424
2021年11期
财政投入强度是否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张晓云、贺川
摘要:后疫情时代,重新审视财政投入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作用,对于提升健康人力资本、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省级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数据、卫生总费用筹资数据双重视角,通过构建空间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财政投入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财政投入强度存在显著的政府间互动和正向溢出效应;相较于社会、个人卫生支出,政府卫生支出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同时,区域间财政透明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异质性因素对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强度存在门槛效应,且当前大部分省份处于递增效应阈值区间内。因此,应提升财政资金投入强度,拓宽公共医疗筹资渠道,增强各省份医疗服务供给上的协同合作与空间联动,发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低、竞高”的作用。
关键词:财政投入强度;卫生总费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空间溢出效应
“补供方”抑或“补需方”?政府医疗投入路径对健康产出的效应分析
王增文、胡国恒
摘要:在政府财政收支日趋紧缩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现有存量提高健康产出是政府医疗投入的核心问题。而基于投入路径的健康绩效检验至关重要,关乎未来政府医疗投入的结构性优化。利用2007—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补供方”和“补需方”对健康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是增加“补供方”与“补需方”的投入均可显著促进健康产出;持续“补供方”或“补需方”对健康边际产出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增长,具体表现为倒U型;“补供方”与“补需方”是提高健康产出的一体两面,互为基础。二是“补供方”超过门槛值会直接提高“补需方”对健康产出的促进效应,而持续“补需方”可以间接提高“补供方”的健康产出。因此,提高政府投入的健康产出,需建立结果导向型健康投入机制,实现“以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推进健康资源均等化配置,“补供方”应从粗放型转为精准滴灌型,构建对医疗技术水平落后地区的协助网络;以“补需方”为主,构建竞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关键词:政府医疗投入;“补供方”;“补需方”;健康产出效应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926_1645766444753.png?width=33&size=424
2021年12期
转移支付分配如何影响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于政府间财政竞争的视角
束磊、梁倩
摘要:转移支付是保障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制度安排。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间财政竞争机制下,转移支付分配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间转移支付分配与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表现为显著的竞争性策略互动关系。竞争性地区分配的转移支付资金越多,本地政府越倾向于减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这种竞争性的策略互动关系,抑制了转移支付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保障作用。分转移支付类型来看,这种竞争性策略互动关系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抑制作用在专项转移支付上表现更加突出;分地区来看,竞争性策略互动关系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抑制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更加明显。因此,规范地区间财政竞争秩序,构建更加科学透明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制度,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结构,有利于发挥转移支付制度保障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转移支付;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政府间财政竞争;策略互动关系
公共教育支出、预期经济地位与居民再分配偏好
孙群力、谢滨泽
摘要:增加公共教育支出,保障教育公平对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17—2019年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数据,研究了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教育支出越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其再分配偏好程度越低;收入分配越不公平,居民的再分配偏好程度越强烈,而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其再分配偏好程度下降。对于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群体,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公共教育支出对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充足的公共教育支出能有效降低其再分配偏好。公共教育支出不足,不仅会提高再分配偏好,而且还会导致预期经济地位下降,进而进一步提高再分配偏好。因此,应不断加强对公共教育支出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教育供给水平;缓解阶层固化,提升社会流动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积极发挥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政策的调节作用,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关键词:公共教育支出;预期经济地位;居民再分配偏好
(此处保留空格方便修改,发表前删除)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780_1645766444886.gif?width=250&size=84905
参考文献
岳红举,陈军.省级政府在地方债管理中的地位:现实困境与治理转型.当代财经,2021(01):39-48.
李红霞,张阳.疫情冲击下地方专项债绩效管理与风险防范.当代财经,2021(01):27-38.
郭玲,汪洋.财政透明、预决算收入偏离与预算环境——基于2015年《预算法》的双重差分和合成控制分析.当代财经,2021(02):27-37.
刘昶.政府性基金收入预决算偏离问题研究.当代财经,2021(02):38-48.
伍红,郑家兴.政府补助和减税降费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门槛效应分析.当代财经,2021(03):28-39.
马金华,林源,费堃桀.企业税费负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来自我国制造业的证据.当代财经,2021(03):40-52.
陈镜先,周全林.数字服务税:内容、挑战与中国应对.当代财经,2021(04):28-38.
陈湘满,陈瑶.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当代财经,2021(04):39-52.
王婷婷.我国增值税收入地区分享不均衡问题的再思考.当代财经,2021(05):28-39.
黄昊,赵玲.分行业信息披露、同侪压力与企业税收遵从——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研究.当代财经,2021(05):40-51.
白彦锋.“十四五”时期我国财政安全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与应对策略.当代财经,2021(06):27-37.
赵文举,张曾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会加剧区域性金融风险聚集吗.当代财经,2021(06):38-50.
王欣亮,刘飞.财政失衡下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央激励下地方政府行为分析.当代财经,2021(07):24-37.
刘树鑫,杨森平.财政纵向失衡会影响地方政府支出效率吗.当代财经,2021(07):38-50.
谭建立,赵哲.财政支出结构、新型城镇化与碳减排效应.当代财经,2021(08):28-40.
文武康,王玉涛.内部控制、税收征管与企业税务风险.当代财经,2021(08):41-52.
邓力平,王智烜,陈丽.对“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重大决策的深层理解.当代财经,2021(09):29-37.
邓达,潘光曦,林晓乐.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当代财经,2021(09):38-52.
储德银,费冒盛.财政纵向失衡、税收努力与地方经济增长.当代财经,2021(10):30-42.
张天姣.共享发展理念下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政策建议.当代财经,2021(10):43-55.
张晓云,贺川.财政投入强度是否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当代财经,2021(11):28-40.
王增文,胡国恒.“补供方”抑或“补需方”?政府医疗投入路径对健康产出的效应分析.当代财经,2021(11):41-51.
束磊,梁倩.转移支付分配如何影响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于政府间财政竞争的视角.当代财经,2021(12):28-40.
孙群力,谢滨泽.公共教育支出、预期经济地位与居民再分配偏好.当代财经,2021(12):41-52.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581_1645766445455.jpg?width=258&size=18236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5/331_1645766445698.gif?width=85&size=2933
更多精彩
尽在【兰财税海研语】!
作者:胡珊
指导老师:李永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