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策君 发表于 2022-2-24 02:05:23

22项!27个!全省第一!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4/529_1645639513402.gif?width=640&size=3494901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4/917_1645639513866.jpg?width=600&size=53969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4/787_1645639514054.gif?width=22&size=152

2月23日,宜昌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第1场)”新闻发布会在三峡日报社10楼宜昌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现场介绍了宜昌市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创建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4/517_1645639514270.png?width=1060&size=859743

●发布人
王作宏 宜昌市发改委三级调研员
牛本槐 宜昌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周宏斌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海涛 宜昌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主持人
杜玉婷 宜昌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和对外宣传科科长
和小编一起详细了解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4/803_1645639515899.gif?width=458&size=9309

改革破冰全省领先
精准服务再上台阶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4/346_1645639516008.png?width=1061&size=769085
市发改委三级调研员 王作宏
近年来
全市各地各部门将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
探索出一批原创性、可复制的改革举措
获得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成果
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一、营商环境先行区建设的含义

2021年3月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省营商办在全省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活动,以“小切口”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大变化。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营商办统筹各县市区、各市直部门解放思想,弘扬“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精神,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聚焦营商环境中需要着力破解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推动更多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先行先试。在便企利民的各个领域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出台大量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举措的基础上,经各县市区主动申报、市直行业主管单位评比,宜昌最终报送70个改革创新试点事项参与省级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评比。
二、宜昌创建营商环境先行区的成果
经省直各行业主管部门综合验收,省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按照“推进工作有力、体制机制健全、改革成效显著、方便复制推广”的原则,在全省综合评选出“惠企政策无申请兑现”等41项改革事项,184个先行试点,报经省政府同意,决定命名为全省营商环境先行区。2022年1月7日,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全省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名单的通报》,宜昌共有22项改革事项、27个先行试点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宜昌市也被命名表彰为省级优化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
三、创建工作如何服务市场主体
先行区创建的特点是不断推出小切口碎片化的改革创新事项,以量变的积累带来营商环境大环境的显著变化。此次宜昌市被省政府命名表彰为省级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共有22项改革事项,27个先行试点。不同的改革举措能够给市场主体不同的实惠。例如:
夷陵区在全省首创不动产宗地分割登记改革,主动回应市场主体诉求,使企业拥有的整块土地可以分割登记为多块宗地,使企业在土地抵押融资中更精准、更高效、更实惠。
西陵区构建商(协)会网络服务,使市场主体组织化,实现精准服务、政企联动、抱团发展。西陵区商协会网络为42家商(协)会和78个社区蜂巢配备金融、法律、平安、健康顾问457名,累计拨付商会培育专项资金180多万元,累计解决市场主体诉求376件。
宜昌高新区首创纳税人跨区自由迁移,纳税企业因住所、经营地址变动,在全市范围内跨县(市、区)迁移,经实名认证后,可免于向税务机关提供证明资料。
当阳市对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优化整合,2021年累计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或意见102次,起草、审查合同22件,代理涉企纠纷案件157件,为企业避免或挽回损失1542万元。
枝江市、宜都市实行惠企政策“无申请兑现”。对上级和本级政府出台的惠企政策集中兑现,对认定类奖励实行免申即享,变过去企业找部门咨询政策为现在部门主动送政策、变过去多部门兑现政策为现在一个口子兑现政策,进一步提高了政策兑现效率,增强企业获得感。
各地各部门争先推出的这些改革举措,给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便利,受到普遍欢迎和点赞。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大胆创新突破,推动更多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促改革举措在全域复制推广,使创建成果经得起实践检验,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走深走实,让更多市场主体从中受益。
宜昌市司法局
打造“叫得响”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品牌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4/867_1645639516755.jpg?width=1080&size=36155
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牛本槐

近年来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打造了一批
“叫得响”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品牌
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中
宜昌市司法局
指导和推荐先行试点地区(项目)18个
最终夷陵区、当阳市、秭归县3地
获评“全省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
入围数量占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的近1/5

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断提升执法社会满意度
近年来,宜昌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工作部署,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简称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成效明显。截至2021年底,市县两级324家执法部门已实现制度落实全覆盖,各执法部门年均公示执法信息达190万件次以上,配备各类执法记录设备1.41万余台,法制审核人员1100人,实现了行政执法立案、调查、取证等环节全过程记录、可回溯管理。全市执法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在全面落实“三项制度”的过程中,夷陵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全省率先施行县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优势,通过选聘行政执法监督员、统一通用执法文书、常态化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引入国家监察和司法检察联合监督等方式,推动制度落实走深走实。同时大力推行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积极探索实行执法人性化容错和法制约谈制度,既保障了行政执法的力度,又彰显了执法行为的温度,执法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
二、全面加强“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2020年5月,宜昌市司法局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依托“宜昌司法”微信公众号打造“宜律帮”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汇集律师、公证、仲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多项司法行政职能业务,组织专业律师在线即时提供留言咨询、电话热线、视频连线、网上解答等个性化、智能化、互动性公共法律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宜律帮”平台关注和使用人数已达到25万余人次,解答各类法律热线咨询1.9万余次,出具法律意见书650余份,提供法律援助案件分析6600余件。
2021年,当阳市司法局抢抓“数字当阳”建设机遇,进一步拓展“宜律帮”平台功能,开发推出“掌上法服中心”应用场景,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申请、在线受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其“办公证”板块,可在线提供38类公证服务,“申请-受理-出证”一键办理,属于全省首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下,该平台半年来已办理跨区域、跨国际的公证事项4件,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
三、优化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将法律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
近年来,为有效破解企业发展遇到的各种法律难题,更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宜昌市司法局创新服务理念、整合服务资源、转变服务方式、优化服务内容,常态化组织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大气候”专项行动,为全市144个园区提供精准高效的普惠式“六个一”法律服务(即开展一次法治体检、举办一次法律咨询讲座、审查一批经营合同、排查一次金融风险、提交一份法律意见书、指导建立一套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开展“千名律师进千企”公益法律活动,将2649家无法律顾问的“四上”企业分配到70家律师事务所“一对一”提供精准服务,有效提升了律师行业服务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优化整合过程中,秭归县司法局立足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法律需求,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县级中心+园区站点”的秭归模式,新建县级司法行政指挥中心和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园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将法律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完成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融入”的质变迈进。
下一步,宜昌市司法局将充分发挥先行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自主改,推动营商环境革命走深走实,为宜昌市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贡献更多的司法行政力量。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全力建设亲商惠民的一流营商环境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4/873_1645639516851.jpg?width=1080&size=39888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周宏斌
2021年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全力建设亲商惠民的一流营商环境
全市4个市区
牵头开展“拿地即开工”五证同发审
不动产登记相关业务联动办理
不动产宗地分割登记模式
三项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事项
全部高位次通过验收
改革事项数量在全省位居首位
改革成效在全省通报表扬

一、主动改革,全力开展先行先试。全省37项改革事项中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牵头事项有3项,主要涉及到不动产登记和工改事项。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并对接上级部门主动争取政策,最后选取条件相对较好,改革意愿比较强烈的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宜都市、当阳市、夷陵区、猇亭区牵头改革事项全部纳入验收名单,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改革成效逐步凸显,改革事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二、大胆创新,极力破解试点难题。积极联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改造不动产登记平台,搭建覆盖全市范围的不动产登记联办平台,上线宜都市不动产抵押登记联办平台和不动产登记“一事联办”平台,实现了联办业务的全覆盖、一网通办。宜都市共在12家金融机构开通了33个联办网点,乡镇覆盖率达100%,全年办理联办业务3123件。积极支持夷陵区不动产宗地分割登记改革,指导夷陵区出台办法,通过政策突破、防范管控风险等举措,累计为2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分割登记服务,利用37个不动产权证办理不动产抵押融资26.6亿元。
三、用心服务,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实行豁免清单制度,推行告知承诺制,实现“拿地即开工”。统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方案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三事项,联合出台“五证同发”改革实施方案。猇亭区在全省第一个推出“六证同发”服务,通过“六证同发”改革,从立项到开工的行政审批时间由15个工作日缩减为1个工作日,项目实际开工所需时间,含施工设计、土地招牌挂等时间,从6个月减少为3个月左右,同时为企业节省各类中介服务费用近300万元。当阳、秭归等地也相继开展了“五证同发”改革,五证同发改革在全市“遍地开花”。推进审批减时限,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变更)等事项调整为即办件,实现即办件30件,事项总体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压减94%。推进审批减跑动,免提交65项材料标注证照,硬减34项材料。打造立体服务网络,推动多规合一综合信息平台、资源掌上通、店小二专线结合,实现一事联办。
宜昌市税务局
继续打造“五最”营商环境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4/903_1645639517273.png?width=1061&size=783034
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陈海涛
近年来,宜昌税务系统
深入实施“125”行动:
“1”即全国一流、全省最优的工作目标
“2”即两个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试点
“5”即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
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
企业获得感最强”的“五最”营商环境标杆单位

在2021年度全省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
宜昌位列全省第一
全市税务系统有6个单位、5名个人荣获
“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单位和个人”称号

一、聚焦先行区试点,改革创新“有力度”。主动发扬“拼抢争”精神,做早做精试点申报,一把手挂帅带队、多次向上当面汇报、积极争取试点项目,历经数次申请到“财产和行为税一体化纳税申报”“纳税人跨区自由迁移”两个改革先行区试点项目,坚定了工作决心;做细做实试点方案,主动建专班、定方案、强指导,在制度设计、工作指引、分步推进、问题处置、巩固完善等方面,加强指导跟进,强化了工作保障;做优做精试点工作,两个试点单位依托智慧税务,推动实施分层级辅导、差异化宣传、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压实了工作责任。
二、聚焦纳税人关切,全面提升“满意度”。民有所盼,我有所为。把纳税人的“非常满意”作为不懈追求,加速推进两个先行区试点。一方面,企业办税次数、办税时间大幅减少。宜都市税务局承接打造的“财产和行为税一体化纳税申报”先行区,简而言之,就是把财产和行为税十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环保税、资源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合并,多税种“一张报表、一次申报、一次缴款、一张凭证”,节约办税时间约40%左右。借用企业的话来说,一张申报表就能一目了然看到我们有多少个税种、本月申报多少税、减免了多少税,更加便捷、更加直观。另一方面,市场主体流动更快、活力更足。宜昌高新区税务局承接打造的“纳税人跨区自由迁移”先行区,就是彻底打破跨区迁移必须“先注销、后迁移”的原有模式,完全遵循纳税人自主意愿,实现了“资料清零、带税迁移、带票迁移、特窗办理”,符合条件的当场即时办结,做到了“来无门槛、去无阻拦”。促进市场主体有序流动、畅通内部大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三、聚焦试点新成效,精细服务“有温度”。试点经验全省推介,两个改革先行区试点均被命名为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纳税人跨区自由迁移”先后被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网站推介,并作为湖北省第四批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财产和行为税一体化纳税申报”试点连续三个征期一次申报成功率和申报准确率均达100%,2021年湖北自贸试验区宜昌片区共办理迁移433笔,两项试点让纳税人获得感和办税便利度明显提升;两个先行区试点经验均得到省税务局主要领导和市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并被中省主流媒体报道。全市27个先行区项目,宜昌税务系统提供了2个样本,以“小切口”改革推动了全市税收营商环境的“大变化”。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软实力。2022年,宜昌市税务局将更加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紧盯“全国一流、全省最优”的目标,突出“非常满意”,推进精准服务,巩固完善、深化推广试点经验,形成更多省内领先、比肩国内的好经验好做法,擦新擦亮宜昌税收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以税收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大盘之“稳”,让一流的税收营商环境成为服务宜昌高质量发展、提升税务部门形象的新标识。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4/939_1645639518758.gif?width=80&size=3833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
看看现场解答
?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4/124_1645639518848.jpg?width=383&size=8650
三峡晚报记者提问
2022年,宜昌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有哪些举措?
答:为做好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民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6月底前全面完成区域性统一评价,严格实行“净地”出让。在今年年底,我们将在国家级、省级及其他园区新增工业用地全面推行“标准地出让”。

二是推广“拿地即开工”五证同发。今年9月底前,实现新增工业用地、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交完土地价款和契税后,当日核发设计方案批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及不动产证。
三是全面推行“多测合一”。开展“多测合一”工作,做到“一次测绘”,“只测一次”。实现了优化整合验收、不动产登记等阶段测绘事项。对同一标的物的测绘成果有关部分共享互认。
四是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全面推广水电气一体化过户,并拓展更多联动服务。将抵押登记压缩在1日内,转移登记实现“190”标准办结(一个环节,90分钟),二手房转移登记纳税缴费全程网办,推进不动产宗地分割、交房即交证改革。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4/557_1645639519071.jpg?width=383&size=8650
国际商报记者提问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宜昌司法局作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部门,今后将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我市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
答:2022年,宜昌市司法局将继续秉持“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担当精神,重点从健全制度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加强普法宣传、优化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创新,推动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当好“守门人”,不让劣法恶规干扰市场秩序。严把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关,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合法性审查重点指标,组织开展市政府规章不合理罚款事项专项清理,以公平竞争审查为重点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及时纠正损害市场主体利益的文件,不断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供给。

二是当好“啄木鸟”,不让违法行政行为刺伤市场。全面推进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对涉企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指导行政执法部门完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全面推行包容审慎公正监管,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四张清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备案制度,最大限度减轻执法行为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是当好“小蜜蜂”,不让市场参与者维权无门。常态化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企业进园区”专项行动,加大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投入,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全面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持续开展“法治惠民”创新项目评选、“法促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普法宣传等活动,打通法律服务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最后一厘米”。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4/461_1645639519183.jpg?width=383&size=8650
荆楚网记者提问
下一步宜昌税务局在先行区创建上有什么打算?
答:一是持续抓好突破创新。宜昌市税务局将按照“早谋划、争一流”的思路,继续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对标全国标杆城市谋划打造,形成更多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叫得响、推得开的创新服务举措。

二是持续压缩办税时间。不断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通过推广电子税务局、楚税通掌上办税app,继续保持非接触率90%以上全省领先的水平,持续压缩办税时间,让纳税人办税缴费更便捷。

三是持续拓展“银税互动”。围绕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21年发挥纳税信用作用,助力全市6354户次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40.8亿元。今年将进一步扩大纳税信用贷款广度,为更多中小微企业输血送氧,纾困解难。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4/607_1645639519231.jpg?width=383&size=8650
三峡日报记者提问
被评为省级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的县市区,是不是一定会按照这些改革事项的要求为市场主体服务?如果市场主体不在某一改革事项的先行区中,又想享受相关服务,怎么办?
答:被评为省级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的县市区,都是经过自愿申报,市州自评,省直行业主管部门验收,省营商办综合评选并报省政府同意后正式命名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试验区。这些先行区的改革事项,在省内改革创新中全省领先。各地被评为改革先行区既是荣誉,也毫无疑问有责任和义务按照改革事项的要求为市场主体服务。如果发现有违背公开承诺事项甚至弄虚作假的,欢迎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向市营商办投诉。

市场主体不在某一改革事项的先行区中,也不意味着无法享受到相关服务。先行区创建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各地各部门都竞争改革先行区的荣誉,某一个单独的改革事项往往在多个县市区竞相开展,被评上的先行区是优中选优的结果,没有评上的县市同样推出了相应改革举措,市场主体也能够享受相应服务。同时,被命名为先行区的县市区对周边区域有示范引领作用,对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效、改革成果,也将采取措施加以固化,推动各县市区互学互鉴,力促创新经验在全市复制推广,确保先行区创建的成果辐射更多的市场主体。

来源:宜昌发布

往期精彩回顾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4/326_1645639519293.jpg?width=750&size=29617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4/358_1645639521752.mp4
国新办举行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服务业特殊困难行业纾困发展新闻发布会

宜昌市不动产登记“证缴分离”改革在全省推广

“冬奥”助燃+税收助力:五峰雪乡掀起“冰雪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2项!27个!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