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03 发表于 2022-2-23 00:45:10

文献梳理:2021《财政研究》财税论文回顾(中)!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3/695_1645548306969.gif?width=25&size=1264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3/886_1645548307079.png?width=23&size=1319
文献梳理:2021年《财政研究》财税论文回顾
(第763期)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3/366_1645548307374.png?width=222&size=8663
2021年《财政研究》总文献量共有104篇,其中财税类文章共有83篇。据此,整理出10个专题共67篇文章。上期我们梳理了1篇特稿、建党百年专题2篇文章、“财政学”理论体系专题5篇文章、政府预算专题7篇文章和政府债务专题9篇文章,5个专题共有24篇文章。本期我们继续来看关于财政分权专题的5篇文章、财政政策专题的6篇文章、财政支出专题的10篇文章,三个专题共21篇的内容。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3/136_1645548307679.png?width=48&size=1026
目录

财政分权专题目录:
政府间事权划分思路的比较与综合:基于中国现实的分析
李森 彭田田
我国审判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研究
刘尚希 唐虎梅 傅志华 赵福昌 程瑜 郭丰 陈龙
财政分权对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的影响研究
陈俊华 刘娜
财政分权赋能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基于技术创新路径的检验
赵建国 齐默达 关文
财政分权与高质量发展——兼论分权的“适度区间”
郭健 张明媛 于倩 徐超
财政政策专题目录:
论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基于公共风险分析框架
刘尚希 孙喜宁
基于宏观审慎视角的财政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作用机制与政策规则
金成晓 姜旭
新冠疫情、宏观经济稳定与财政政策选择——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
潘敏 张新平
财政政策转型提质的逻辑——基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石英华 张瑞晶
基于异质性视角的财政政策不确定性测度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张玉鹏 王子贤
危机反应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财政货币政策框架演化中的四次变革
冯明 何德旭
财政支出专题目录:
政府驱动型创新:财政科技支出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吴非 常曦 任晓怡
财政教育支出对中国家庭多维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研究
李晓嘉 蒋承 胡涟漪
互联网普及对地方政府民生性支出的影响研究——以医疗卫生支出为例
魏福成 朱东霞
资本技术构成、政府财政支出与贫困县域经济增长
徐春华
中国相对贫困线的设计:转移性支出的视角
万广华 胡晓珊
分权时序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基于中国省级权力下放实践的经验分析
李永友 陈安琪 曹畅
财政压力、省以下政府策略选择与财政支出结构
杨得前 汪鼎
教育支出改革与财政压力分析——基于断点回归方法的估计
郭平 曾卓尔 徐丽
政府科技支出、财政政策工具与企业风险承担——基于公共风险视角的分析
唐大鹏 李渊 郑好 王伯伦
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收支决策与相对贫困
刘明慧 章润兰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3/792_1645548307998.gif?width=250&size=84905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3/845_1645548308346.png?width=33&size=424
财政分权专题

政府间事权划分思路的比较与综合:基于中国现实的分析
李森 彭田田
摘要:政府间事权划分的传统思路是基于政府是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这一基本认识,在既定的层级制政府架构下完成公共产品供给事权划分,具体采用了按公共产品种类、受益范围、部门单位隶属关系以及按事权构成要素进行划分的方法,但都难以完全做到在体现公平和效率原则的前提下明晰划分政府间事权。本文基于公共产品多中心供给这一基本认识,引入"功能覆盖型竞争性辖区"理论,把从公共产品的具体性质分析入手,通过设计、选择合适的供给主体来完成公共产品供给事权划分的思路称之为新思路。通过比较,可发现两种思路各有得失。因此,优化政府间事权划分,应实现两种思路的结合,以传统思路为主,新思路为辅。对遵循传统思路难以在层级制政府间明晰划分事权的公共产品,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选择合适的非政府供给主体,实现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这有助于解决政府间事权划分的棘手难题。
关键词:事权划分思路;层级制政府;公共产品;多中心供给;

我国审判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研究
刘尚希 唐虎梅 傅志华赵福昌 程瑜 郭丰 陈龙
摘要:审判领域的事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审判权属于中央事权,但性质上属于中央事权并不等于"中央政府的事权",审判权带有"地方特质",我国审判领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报告在分析我国审判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政治制度和两级治理结构的特点,研究了我国审判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以破解落地、实施中的理论和操作难题,为推动审判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审判领域;财政事权;支出责任

财政分权对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的影响研究
陈俊华 刘娜
摘要:在"保基本、惠民生"背景下,研究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的现实意义凸显。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诠释财政分权与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的内在逻辑,然后基于201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财政分权对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总效率、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降低了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总效率与纯技术效率,而对规模效率并无显著影响;相对于财政收入分权,财政支出分权程度的提升对纯技术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政分权会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进而降低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总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其次,财政分权对纯技术效率的负面效应随着效率值的提高而不断增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提升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财政分权;保障性住房供给;总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

财政分权与高质量发展——兼论分权的“适度区间”
郭健 张明媛 于倩 徐超
摘要:本文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整体、分区域和分维度的视角探究了财政分权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分权的"适度区间"。研究发现:从整体看,财政分权显著促进了高质量发展;分区域看,财政分权能够显著提升东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但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分维度看,财政分权促进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以及开放发展,但对绿色发展以及共享发展的影响不显著。此外,本文采用面板门槛模型验证了不同程度财政分权的异质性影响,进一步明确了财政分权的"适度区间"。研究结论对探索财政分权改革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财政分权;高质量发展;适度区间;

财政分权赋能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基于技术创新路径的检验
赵建国 齐默达 关文
摘要:财政分权赋能经济发展需要新路径。本文立足财政分权赋能经济发展的关系检验,通过验证技术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讨论了技术创新路径的普遍性和异质性。研究发现:在总量和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上,财政分权均有显著的正向赋能效应;技术创新路径可以成为财政分权赋能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技术创新路径具有区域差异性,其在东部地区成为主路径,在中部地区赋能效应最强,但在中、西部地区尚未成为主路径,在东北地区,此路径不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进一步优化财政分权、增强技术创新投入能力与采取因地制宜的分权策略和路径安排,从而实现经济平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财政分权;技术创新;经济发展;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3/912_1645548308668.png?width=33&size=424
财政政策专题

论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基于公共风险分析框架
刘尚希 孙喜宁
摘要:本文认为基于传统分析框架评估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会导致许多风险以及风险关联被屏蔽,造成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评估落入"风险盲区"。财政政策只有有效对冲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相互关联的公共风险,才能真正为经济增长注入持久的确定性。通过考察"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和"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时期"中国、美国和日本的财政政策不难发现,三者在实践逻辑上都有意无意地遵循着公共风险逻辑。财政政策应跳出片面的经济系统分析,基于社会大系统中的公共风险与财政风险的权衡来制定和调整,着眼于中长期力求全社会的公共风险最小化,而不只针对经济波动,财政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的相互协调也应以此为旨归。
关键词: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公共风险;

基于宏观审慎视角的财政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作用机制与政策规则
金成晓 姜旭
摘要:本文基于宏观审慎视角,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及金融特征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对财政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1)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金融稳定能力,而更加灵活的长期响应机制能够显著改善调控效果;(2)财政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在控制资产价格方面具有互补作用,在政策设计和使用时要注意风险来源和协调配合;(3)我国的土地财政问题限制了财政政策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的操作空间。研究认为,基于宏观审慎视角的财政政策应增强灵活性、规则性、协调性,从而促进金融稳定。
关键词:财政政策;宏观审慎;金融风险防范;NK-DSGE模型;

新冠疫情、宏观经济稳定与财政政策选择——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
潘敏 张新平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嵌入各类财政政策的DSGE模型,探讨了在面对新冠疫情引发的总需求与劳动需求下降两大不利冲击时,我国财政政策在短期与长期的政策工具选择问题。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公共风险,劳动需求疫情概率冲击所造成的宏观经济衰退幅度大于总需求疫情概率冲击。为应对疫情冲击,在短期,更加关注产出缺口的资本收入税与消费性财政支出、生产性财政支出政策的稳定产出与缓解失业效果最优,而在长期,更加关注债务缺口的转移性财政支出、消费税与劳动收入税政策则有利于消解前期积聚的政府债务风险并减轻长期社会福利损失。基于此,在短期,应扩大政府消费,加大对"新基建"与公共卫生等短板领域的生产性投资,并对微观主体减税,而在长期,则需注重发挥转移性财政支出、消费税、劳动收入税等政策对债务风险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关键词:新冠疫情;宏观经济;财政政策选择;福利损失;

财政政策转型提质的逻辑——基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石英华 张瑞晶
摘要:本文从历史变迁的角度分析影响财政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反思侧重需求管理、总量调控的传统财政政策和侧重供给管理、结构调控的财政政策在实践中的局限性,进一步探讨我国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厘清政策传导机制,为探讨财政政策的转型思路提供理论基础。面对宏观经济运行中暴露的需求疲弱、供需结构性失衡、供求负向反馈等问题,叠加疫情影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提高政策质量,转变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逻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在政策导向上,重新定位财政政策的目标取向,关注就业数量和质量提升;政策实施和税制改革注重稳定和引导预期;政策着眼于满足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和提升人力资本;发挥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健全财政管理制度,拓展财政管理范围。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转型;有效性;

基于异质性视角的财政政策不确定性测度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张玉鹏 王子贤
摘要:本文基于财政政策盯住目标GDP增长率和目标赤字率的特征事实,依据中国实际GDP增长率是否达到目标GDP增长率确定常规与非常规两个区制,构建非线性财政政策规则;由估计非线性财政政策规则所得到的预测残差的累积分布函数构建正向与负向财政政策不确定性指标,进而采用VAR模型考察两类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正向(负向)财政政策不确定性指标能够准确刻画财政政策的非预期宽松(紧缩)调整;正向(负向)财政政策不确定性会对产出产生正面(负面)影响并引致政府债务规模的攀升(缩减)。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政府把握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与节奏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财政政策不确定性;非线性财政政策规则;宏观经济效应;VAR模型;

危机反应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财政货币政策框架演化中的四次变革
冯明 何德旭
摘要: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视角系统梳理二十世纪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货币政策框架的四次主要变革,发现其财政货币政策框架的演化大体上遵循"危机反应模式"。2008年全球经济"大衰退"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后的两次变革从政策工具层面向思想理念层面深化,传统意义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边界正在经历打破和重塑。量化宽松、现代货币理论等政策实践和理论主张对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确立的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分离、倡导中央银行独立性、注重财政稳健等原则形成了挑战,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同问题的启示。
关键词:财政货币政策框架;危机反应模式;财政赤字货币化;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3/397_1645548309006.png?width=33&size=424
财政支出专题

政府驱动型创新:财政科技支出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吴非 常曦 任晓怡
摘要:财政科技支出是政府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政策手段,对新时代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借助中国2007-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与宏观经济数据集,实证检验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能够显著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带来企业经济绩效的提升。机制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稳定财务状况,并进一步从"投入—产出"层面优化企业创新行为,这些都有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特别是,这种影响随着企业属性和地区差异展现出了较强的异质性特征。有鉴于此,想要增强财政科技支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能,就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和地区层面的禀赋特征,坚持差异化政策供给,这是新时代下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财政科技支出;企业数字化转型;政府行为;驱动型创新;

财政教育支出对中国家庭多维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研究
李晓嘉 蒋承 胡涟漪
摘要:如何有效阻断多维贫困的代际传递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的重要议题。经典的代际传递理论认为,教育可以通过促进贫困家庭子代的人力资本积累,从而提高代际流动性以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本文利用1991-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构建多层模型考察了财政教育支出对我国家庭多维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教育支出可以弱化家庭多维贫困代际传递的相关性,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教育支出的减贫效果显著;财政教育支出对低学历家庭子代的减贫效应比高学历家庭更为显著,对农村家庭子代的减贫效应比城镇家庭更为显著。因此,当前通过教育扶贫缓解我国家庭的多维贫困仍有一定的政策空间,政策的重点是完善财政教育发展策略,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形成脱贫致富的可行性能力,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多维贫困;多层模型;代际传递;

互联网普及对地方政府民生性支出的影响研究——以医疗卫生支出为例
魏福成 朱东霞
摘要:民生性支出不足一直是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的突出问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地方政府面临更大财政压力,民生性支出不足的问题更加严峻。互联网技术在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从互联网普及的视角切入,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利用2003—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线性固定效应模型和非线性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普及对民生性支出占比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呈边际递减趋势。通过工具变量法、更换度量指标、考虑政策冲击等方式进行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以上结果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普及对民生性支出占比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但中部地区具有后发优势,作用效果更强,而西部地区则不够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提高受教育程度和抑制腐败是重要传导机制,而财政透明度的中介效应并未显现。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互联网普及对地方政府民生性支出的影响、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的研究,也对推动"互联网+"融合发展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普及;医疗卫生支出占比;教育程度;财政透明度;

资本技术构成、政府财政支出与贫困县域经济增长
徐春华
摘要: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采用1997-2018年中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及已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三地州等共计658个贫困县域数据,分析了资本技术构成变化和政府财政支出对贫困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脱贫攻坚战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贫困县域财政支出增加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处于"U"型曲线的右端,表明政府能有效促进贫困县域的经济增长;贫困县域所面临的"贫困陷阱圈"窘境使其资本技术构成未能有效地驱动该地区的技术进步,其资本技术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仅存在水平效应而没能发挥其技术增长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推进贫困县域经济持续增长以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有重要政策启示。
关键词:资本技术构成;政府财政支出;贫困县域经济增长;贫困陷阱圈;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相对贫困线的设计:转移性支出的视角
万广华 胡晓珊
摘要:中国在消除了绝对贫困、进行扶贫战略转型之际,可以继续分城乡或将城乡融为一体、同时在省级层面或全国层面设定相对贫困线。另外,相对贫困线可以设为收入中位数的60%或50%。因此中国在设定相对贫困线时共有8种可选方案。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收入分组数据,并使用著名的FGT指标,本文旨在估算这些方案下的相对贫困发生率以及消除相对贫困所需要的转移性支出,为政府进行下一轮扶贫攻坚的体制机制安排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相对贫困发生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农村的相对贫困发生率总是最高的。城乡一体下的相对贫困发生率比城乡分开时更高,这时城镇内部的相对贫困发生率较低且增长缓慢;而城乡分开时,城镇内部的相对贫困发生率较高且上升较快。如果完全依靠公共资源消除相对贫困,城乡一体下需要的总转移性支出要比城乡分开的高,这时城镇需要的转移性支出较小;而城乡分开时,城镇需要的转移性支出较大并超过农村。本文的政策建议为,中国在减贫战略转向相对贫困的初期可以在省级层面分城乡使用较低的、收入中位数的50%作为相对贫困线,将来可以过渡到城乡一体的和更高的相对贫困线。同时,要继续推进城镇化、市民化进程。
关键词:相对贫困线;转移性支出;相对贫困发生率;城乡一体;城乡分开;

分权时序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基于中国省级权力下放实践的经验分析
李永友 陈安琪 曹畅
摘要: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因"重基建、轻民生"而饱受诟病,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呈现经济性特征,已有研究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分权的支出效应,却未曾问津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本文基于中国省以下不同类型权力下放的多样化选择,结合分权时序理论,探讨不同分权时序模式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差异。研究证实,无论是行政分权先行还是财政分权先行,都会导致县级财政支出结构的扭曲,前者会带来民生性支出的显著缩减,而后者则会带来生产性支出的显著扩张。通过梳理不同类型分权改革的具体内容发现,对于实行行政分权改革的地区而言,在改革中对民生项目建设作出明确部署能够有效改善对民生支出的挤占,而设立县域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则会加剧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生产性;就实行财政分权的地区来看,明晰各级政府支出责任有助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而针对县级财政设立增收节支的激励措施则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不仅为理解地方财政支出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也为下一步推进和完善分权改革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分权时序;财政支出结构;行政分权;财政分权;

财政压力、省以下政府策略选择与财政支出结构
杨得前 汪鼎
摘要:本文利用2011—2018年中国省本级和地级市数据,考察了财政压力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财政压力的增加,地级市政府在生产领域和民生领域均会采取"有保有压"的支出策略,在"保增长、促稳定"的同时,"轻创新、轻人力资本投入"。通过上移地级市政府部分支出责任来匹配自有财力,能有效调整地级市财政支出结构,有助于促进地级市政府在"保增长、促稳定"的同时,进一步兼顾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地级市政府自身偏好和资源禀赋差异会显著影响其财政支出策略的选择。因此,为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关注地方财政压力变化,合理划分省以下各级政府间的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
关键词:财政压力;财政支出结构;省以下政府策略行为;

教育支出改革与财政压力分析——基于断点回归方法的估计
郭平 曾卓尔 徐丽
摘要:央地关系研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财税体制改革大局的重点所在,平衡央地间财力与公共品提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10年教育支出改革进行了断点回归设计,以测算地方政府为完成上级政策目标在财政上需付出的成本大小。研究发现:为完成上级设定目标,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规模迅速扩张,进而导致其财政收支缺口上涨了约4.5%—5%,政府整体压力显著提升;不同经济状况和分权程度的地区为达到政策目标所付出的成本不同。研究结论对未来明确教育领域央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教育支出改革;财政压力;模糊断点回归;

政府科技支出、财政政策工具与企业风险承担——基于公共风险视角的分析
唐大鹏 李渊 郑好 王伯伦
摘要:风险社会下公共财政应当定位于防范化解公共风险。创新的外部性往往导致企业承担更多风险,有为政府会加大科技支出,应用财政政策工具以促进企业风险承担,防止个体风险转化为公共风险。基于这一视角,本文验证了政府科技支出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因果关系及财政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科技支出可以有效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政府补贴不但作为财政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非常明显,还可以缓解融资约束、劳动力成本和管理制度有效性不足这三类企业要素配置问题,但税收优惠只在劳动力成本和管理制度的约束下才能发挥作用。政府科技支出下企业风险承担能够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却加剧了盈余管理行为。研究从公共风险视角为政府科技支出促进企业风险承担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财政政策工具应用建议。
关键词:政府科技支出;风险承担;财政政策工具;公共风险;要素配置;

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收支决策与相对贫困
刘明慧 章润兰
摘要:随着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得以根本性的解决,贫困治理进入到以相对贫困为核心的新阶段。这对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收支决策如何应对相对贫困也构成新的挑战。本文基于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收支决策与相对贫困的内在逻辑机理,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收支决策对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财政转移支付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存在规模效应,地方财政民生性支出占比的提高有助于减缓相对贫困,地方税收努力程度的提高对相对贫困治理产生不利影响;第二,财政转移支付对相对贫困治理具有直接正向效应,但会通过降低地方财政民生性支出占比和激励地方税收努力对相对贫困治理产生间接负向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收支决策与相对贫困的影响存在结构效应。为此,应以构建财政转移支付增长的长效机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收支决策的激励相容机制与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为着力点,有效提升财政转移支付治理相对贫困的功能。
关键词:相对贫困;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收支决策;面板联立方程模型;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3/940_1645548309198.gif?width=250&size=84905
参考文献

刘尚希,孙喜宁. 论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基于公共风险分析框架. 财政研究,2021,(01):10-23.
李森,彭田田. 政府间事权划分思路的比较与综合:基于中国现实的分析. 财政研究,2021,(01):39-56.
吴非,常曦,任晓怡. 政府驱动型创新:财政科技支出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财政研究,2021,(01):102-115.
金成晓,姜旭. 基于宏观审慎视角的财政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作用机制与政策规则. 财政研究,2021,(02):59-77.
姚东旻,陈翊婧,罗勇,许艺煊. 财政支出、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来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新因果证据. 财政研究,2021,(02):78-95.
李晓嘉,蒋承,胡涟漪. 财政教育支出对中国家庭多维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研究. 财政研究,2021,(04):50-63.
刘明慧,章润兰. 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收支决策与相对贫困. 财政研究,2021,(04):34-49.
徐春华. 资本技术构成、政府财政支出与贫困县域经济增长. 财政研究,2021,(04):64-75.
潘敏,张新平. 新冠疫情、宏观经济稳定与财政政策选择——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 财政研究,2021,(05):38-54.
唐大鹏,李渊,郑好,王伯伦. 政府科技支出、财政政策工具与企业风险承担——基于公共风险视角的分析. 财政研究,2021,(05):55-69.
魏福成,朱东霞. 互联网普及对地方政府民生性支出的影响研究——以医疗卫生支出为例. 财政研究,2021,(05):116-129.
万广华,胡晓珊. 中国相对贫困线的设计:转移性支出的视角. 财政研究,2021,(06):3-16.
石英华,张瑞晶. 财政政策转型提质的逻辑——基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财政研究,2021,(06):45-54.
李永友,陈安琪,曹畅. 分权时序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基于中国省级权力下放实践的经验分析. 财政研究,2021,(07):53-65.
张玉鹏,王子贤. 基于异质性视角的财政政策不确定性测度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财政研究,2021,(07):80-97.
杨得前,汪鼎. 财政压力、省以下政府策略选择与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研究,2021,(08):47-62.
陈俊华,刘娜. 财政分权对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的影响研究. 财政研究,2021,(09):56-70.
郭平,曾卓尔,徐丽. 教育支出改革与财政压力分析——基于断点回归方法的估计. 财政研究,2021,(10):12-26.
赵建国,齐默达,关文. 财政分权赋能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基于技术创新路径的检验. 财政研究,2021,(11):73-85.
郭健,张明媛,于倩,徐超. 财政分权与高质量发展——兼论分权的“适度区间”. 财政研究,2021,(11):86-101.
冯明,何德旭. 危机反应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财政货币政策框架演化中的四次变革. 财政研究,2021,(12):3-16.
作者:潘菊霞 何嘉欣

指导老师:李永海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3/801_1645548309713.jpg?width=258&size=18234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23/493_1645548309861.gif?width=85&size=2933
更多精彩
尽在【兰财税海研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献梳理:2021《财政研究》财税论文回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