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滑雪小白到全国任何雪场如履平地,我要快到“危险”赶不上我!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877_1644880249167.png?width=509&size=6005北京冬奥会正如火如荼进行
各类比赛吸引了不少网友
他们给运动员加油助威的同时
也被精彩的比赛瞬间震撼
如果将冬奥会镜头转向另一边
你会看到这样一群人
为冬奥会做好了后勤保障工作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895_1644880249343.gif?width=440&size=4588454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409_1644880252936.gif?width=440&size=4245760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106_1644880255156.gif?width=440&size=6106425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822_1644880256869.gif?width=440&size=2931424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640_1644880258633.gif?width=440&size=3708708
冬奥会体育直播信号制作团队
肩扛摄像机
脚踏滑雪板
是什么让他们练就了
如此过硬的雪上本领?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506_1644880265495.mp4
滑得好
不仅可以
更快地往返工作地点
还可以早些休息
早些干饭
提高效率~
滑得不好嘛……
也有独特的方式来提升速度!
零下24摄氏度的天气下
外场工作的摄像师
除了配发的防风工作服外
还要穿两层羽绒服抵御严寒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402_1644880259117.png?width=1080&size=1424711
大风天气下的体感温度
还会更低
他们的防风面罩已经结冰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993_1644880259726.png?width=1080&size=2115858
在夜里
雪上项目场地
最低温度接近零下30摄氏度
绵延3公里的赛道布满了摄像机
为了防止设备冻坏
工作人员给摄像机
“穿上”了保暖衣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183_1644880270255.mp4
为了拾取到最好的声音效果
公用信号制作音频团队
需要去山上铺设音频电缆和设备
由于缆车只能到山顶
工作人员要自己携带
30斤重的摄像机
徒步攀爬到指定机位
雪上技巧项目全部是晚上开展
太阳下山后伴随大风雪
山顶出发处有时能达到阵风7级
为了捕捉到现场最好的画面
最震撼的声音
摄像师经常连续直播4、5个小时
他们的睫毛处结上了冰晶
鞋子被冻住脱不下来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561_1644880260200.jpg?width=1067&size=105557
网友:“辛苦啦!”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489_1644880260787.jpg?width=1080&size=48788
苦练滑雪,保障运动员救治
他们是出类拔萃的医生
却苦练起和医疗完全不相干的滑雪
每天在世界最难的赛道上训练8小时
甚至练到软组织损伤、骨折
不畏严寒和伤痛
只为能在北京冬奥会上
为运动员提供最坚实的医疗保障
他们是中国第一代高山滑雪医生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231_1644880270943.mp4
经过考核
他们的滑雪技能培训地点
在崇礼的万龙滑雪场
经常有雪友们提起
崇礼其他雪场的“高级道”
只相当于万龙的“中级道”
能轻松驾驭万龙“高级道”的人
在全国任何雪场的雪道都如履平地
训练难度可见一斑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600_1644880261171.jpg?width=1080&size=93704
训练雪道
适应了银龙、金龙、腾龙
等高级道
医生们又来到
“二奔头”
坡度仅次于万龙著名的“大奔头”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252_1644880261621.png?width=1080&size=1223119
医疗队员合影
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
滑雪医生们已经可以驾驭
各种难度的赛道
不仅如此,他们还需要
身背15公斤医疗包
经过无数次训练
为了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每天跑步练体能
让自己速度更快
甚至减重30斤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133_1644880261955.jpg?width=1080&size=122488
滑雪医生的装备
今年1月22日
正式进入冬奥会闭环
高山滑雪医疗队也迎来了
紧张有序的医疗保障工作:
每天早上5:30起床
6:30出发,8:30到岗
下午16:30返回酒店
风雪无阻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435_1644880262403.jpg?width=1080&size=210976
医疗队在雪道上进行救援训练
虽然滑行的姿态不是那么完美
但他们一次次冲向终点的体育精神
时刻鼓舞激励着我们
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
赢得了属于自己人生的奖牌
导弹技术助冬奥
在2月12日
北京冬奥会
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上
中国选手高亭宇以34秒32的成绩
获得金牌,并刷新了奥运会纪录
就在同一天举行的
北京冬奥会越野滑雪女子
4×5公里接力决赛上
由池春雪、李馨、巴亚尼·加林、马清华
组成的中国队以57分49秒7获得第十名
刷新冬奥上
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两个项目各自在冬奥会上
取得历史性突破
这背后都有“科技助奥”理念的加持
一款根据导弹助推器
“改造”而来的训练装备
被深度应用于国家速度滑冰队
和中国越野滑雪国家队的日常训练中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859_1644880262668.jpg?width=1080&size=56232
这套训练装备
利用小型导弹以及
无人机发动机技术“改造”而来
参与该设备研发的
航天科技十一院三所工程师郑刘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这套基于风扇排出空气产生反作用推力的
空气动力学原理
而设计研发的
涵道风扇喷气动力的训练助推器
能够根据训练的需要
为越野滑雪和速度滑冰运动员
提供辅助推力
使运动员能够在训练中
突破自身体能限制
开展各类极限状态的训练活动”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520_1644880262946.jpg?width=1080&size=51014
在使用时
运动员仅需通过穿戴组件
就能将重约3.5公斤的助推器
固定在背部
在动力装置的推动下辅助训练
“一次典型的速度滑冰项目训练中
运动员400米一圈下来
速度能提升10%”
郑刘介绍
冬奥会航空医疗救援
2月10日11时50分左右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直升机救援队接到指令
一名外籍运动员
在高山滑雪男子
全能速滑项目中受伤
初步诊断为左前臂开放性骨折
需启用直升机转运救治
这也是本届冬奥会开赛以来
空中医疗队
首次在“雪飞燕”执行救援任务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823_1644880293988.mp4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
位于北京延庆
这里是目前世界上
难度最大的比赛场地之一
赛道最大垂直落差超过900米
速降运动员
以超过百公里的时速转弯、飞越
很容易发生失误引发危险
怎么及时进行救援?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737_1644880263458.png?width=640&size=232638
凌晨五点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接送赛事保障人员的
第一辆班车出发了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最长的赛道垂直落差约900米
选手滑行时的最高时速
可达130公里以上
维护好这样的比赛环境
对赛事保障工作要求极高
所有的救援队员需要密切配合
不仅要保障运动员的安全
也要保障赛事前后
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909_1644880264090.png?width=640&size=145213
过去三年中
无数次的演习和训练
造就了他们今天的沉着冷静
驾轻就熟
如果运动员出现失误
救援人员出动
从撤离出赛场到转运完成
大概只要十三四分钟
救援物资使用后会马上进行消杀
比赛结束
赛道上几乎已经空无一人
确认自己点位上的
所有人员安全撤离后
救援人员才能离开
夜幕降临了
再过几个小时
索道站将苏醒
太阳升起
新的一天将带来新的精彩赛事
U型池场地清理工作人员
在赛场上,还有这样一群人
在每场比赛结束后出现
他们“表演”着滑雪技术
带着清理器在赛道上往复滑行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593_1644880295962.mp4
运动员们在U型池场地的
比赛中的英姿飒爽
我们在电视上常常看到
但休息时
工作人员清理场地的画面
少有机会看到
他们带着沉重的机器
在赛场时不断往返
网友:“看完视频
我觉得我没法胜任这份工作”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15/575_1644880264314.gif?width=500&size=849612
北京冬奥会上
无数个后勤保障人员
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为冬奥会的顺利举办贡献着力量
为他们点赞!
来源:共青团中央、环球时报、丁香园、微博@新华网、@央视新闻、@北京日报、@北京2022年冬奥会、央视新闻客户端、湖北新闻抖音号
编校:马晨琦、张秋晨
编审:曹堯
???点击上方,即刻关注,查看更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