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03 发表于 2022-2-5 11:40:14

甘肃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恭贺新春)!

虎年已至,年味浓浓。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兰财税海研语全体成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我们的各位朋友、老师和同学,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虎虎生威,税税如意,阖家幸福,身体安康!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份坚持和努力。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一如既往地保持满腔热忱和奋发豪情,初心不改、匠心不变,继续坚持做纯粹而执着的财税公众号!
甘肃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
财政收支
(第722期)
2021年,甘肃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省经济稳中有进、稳步提质,总量实现新突破。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初步核算,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024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3466.6亿元,比上年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5412.0亿元,比上年增长6.5%,两年平均增长4.4%。从甘肃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位来看,2021年甘肃省GDP仍居全国第27位,距离排名第26位的吉林(13235.5亿元)还有较大差距,仅高于海南(6475.2亿元)、宁夏(4522.3亿元)、青海(3346.6亿元)和西藏(2190.0亿元)四省区。
2021年甘肃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66元,比上年增长8.5%,两年平均增长7.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87元,比上年增长7.0%,两年平均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3元,比上年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长9.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3.17,比上年缩小0.10,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0,更是高于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1.94的较低水平。
2021年甘肃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8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0.5%,超过序时进度10.5个百分点,增收127.3亿元,增长14.6%。分结构看:税收收入66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为66.6%,增长17.5%;非税收入33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为33.4%,增长9.1%。2021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589.4亿元,减收61亿元,下降9.4%,主要是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减收较多。2021年,全省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4.1亿元,增长27%。截至2021年12月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4896.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2282.9亿元,专项债务2613.2亿元。甘肃省2021年财政收入居全国第27位,仅高于海南(921.2亿元)、宁夏(460.0亿元)、青海(328.8亿元)和西藏(213.0亿元)四省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排位保持一致。
2021年甘肃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25.9亿元,同口径增长3.9%。主要支出科目情况:教育支出662.9亿元,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科学技术支出34.6亿元,增长7.9%。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81.8亿元,下降7.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9.3亿元,增长1.4%。卫生健康支出390.4亿元,增长5.4%。节能环保支出82亿元,下降28.1%。城乡社区支出191.4亿元,下降7.3%。农林水支出737.1亿元,下降5%。交通运输支出287亿元,下降11.2%。住房保障支出132.1亿元,下降5.3%。债务付息支出75.3亿元,增长11.1%。甘肃省2021年财政支出居全国第25位,高于吉林(3696.7亿元)、天津(2794.3亿元)、西藏(2060.4亿元)、海南(1982.8亿元)、青海(1853.8亿元)和宁夏(1428.3亿元)六省区,比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排位高2位。
甘肃省下辖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酒泉、张掖、武威、定西、陇南、平凉和庆阳12个地级市,以及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2个民族自治州,共14个市州,甘肃地级行政单位的数量与辽宁、湖南、广西和新疆五省区并列,位居全国第7位,属于市州相对较多的省份。甘肃省各市州总面积45.59万平方公里,排全国第7位,其中,民族自治地区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甘肃省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汉、回、藏、东乡等56个民族,其中裕固、保安、东乡族是甘肃的独有民族。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省常住人口为2501.98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306.73万人,占52.23%;在全省14个市州中,常住人口超过400万人的只有兰州市,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7.42%;在200万人至300万人之间的有5个市州,占比为48.78%;在100万人至200万人之间的有5个市,占比为28.03%;少于100万人的有3个市州,占比为5.77%。黄河穿甘肃而过,将甘肃分为河西和河东。河西即为河西走廊,是华夏民族历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道,主要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和嘉峪关,其中,金昌是全国最大的镍产地,嘉峪关是新兴的工业城市。而河东地区又被陇山分为陇东南和陇中(又称陇西、陇右)两块区域,陇东南地区主要包括平凉、庆阳、天水、陇南和甘南,其中,庆阳油气资源丰富,未来工业前景较好,而平凉是甘肃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的重要门户;陇中地区主要包括兰州、白银、定西和临夏,其中,省会兰州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经济和财政实力在省内保持绝对领先,省会兰州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见图1)。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05/430_1644032410147.png?width=439&size=127760
图1:甘肃省行政区划图
随着2021年甘肃省各市州经济运行数据的陆续发布,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指标的对比分析,来反映各市州2021年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变化,以更加全面的了解甘肃省各市州的发展状况。
一、甘肃省各市州2021年经济发展
(一)各市州GDP规模与增速
从2021年GDP规模来看,甘肃省14个市州间差距依然较大。省会兰州的GDP规模为3231.3亿元,是唯一超过3000亿元的地区,稳居全省第一位,也远高于省内其他市州。庆阳、酒泉和天水和武威紧随其后,位于第二梯队,分列2-5位,GDP规模在600-900亿元之间,分别为885.3亿元、762.7亿元、750.3亿元和600.2亿元;但与2020年相比,酒泉增速全省第一,GDP规模反超天水排第三位,天水降至第四位,其他地区的排名均未发生变化;但这四个地区距离突破1000亿元还都有一定的距离,GDP规模的合计(2998.5亿元)也不及兰州市的规模。白银、平凉、张掖、陇南和定西位于第三梯队,分列6-10位,GDP规模集中在500-600亿元之间,分别为571.0亿元、554.0亿元、526.2亿元、502.5亿元和500.8亿元,这五个地区的GDP规模比较集中、差距相对较小,竞争非常激烈。排在最后的四个市州是金昌、临夏、嘉峪关和甘南,分列11-14位,GDP规模相对较低,分别为428.6亿元、373.8亿元、326.5亿元和230.0亿元。其中,最高的兰州和最低的甘南,GDP规模差距达14.05倍,差距比去年有所拉大(见图2)。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05/144_1644032410367.png?width=793&size=36188
图2:甘肃省各市州2021年GDP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1年GDP增速来看,甘肃省14个市州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各市州全年GDP增速实现恢复性增长,但有9个地市未达到全国平均增速(8.1%)。其中,增速最高的是酒泉(8.9%),高于其他市州,白银(8.4%)、定西(8.3%)、武威(8.1%)、临夏(8.1%)和金昌(8.0%)五个市州的增速也超过了8%。平凉(7.8%)、天水(7.3%)、张掖(7.0%)和陇南(7.0%)也均高于全省6.9%的平均水平;增速较低的兰州(6.1%)、庆阳(5.2%)、嘉峪关(5.1%)和甘南(4.8%),这四个市州的增速相对较低,均不及全省的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见图2)。
(二)各市州GDP占比
从2021年各市州GDP占比来看,兰州一家独大,其他市州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兰州占全省GDP的31.5%,接近1/3,从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本省省会城市GDP占全省GDP的比重)来看,兰州属于首位度比较高的城市,但与2020年(32.0%)相比,降低了0.5个百分点。排名第2的庆阳占比为8.6%,但也仅为兰州的27.30%,略高于1/4;其次为酒泉(7.4%)、天水(7.3%)和武威(5.9%),排名前五位的市州占比合计超过60%,达到60.8%;而占比最低的是临夏(3.6%)、嘉峪关(3.2%)和甘南(2.2%),这三个地区GDP占比合计不足10%,仅为9.1%(见图3),这也反映出了甘肃省内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05/395_1644032410861.png?width=688&size=46799
图3:甘肃省各市州2021年GDP占比
(三)各市州产业结构
从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各市州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第一产业占比最高的是武威(31.22%)和张掖(29.26%),占比最低的是兰州(1.93%)和嘉峪关(1.75%),均不足2%;第二产业占比最高的是金昌(66.60%)、嘉峪关(65.53%)和庆阳(50.36%),其他地区均在50%以下,占比最低的是定西(16.51%)和甘南(12.45%);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的是甘南(69.15%)、定西(63.85%)、兰州(63.85%)和临夏(63.03%)占比也较高,接近2/3;占比较低的是嘉峪关(32.72%)和甘南(12.45%)(见图4)。在14个市州中,只有金昌、嘉峪关、庆阳和酒泉4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格局,尤其是酒泉,2021年第二产业的占比超过了第三产业,其第二产业的增速(9.4%)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白银(9.9%);其他10个地区均为“三、二、一”的格局,这也与2021年全省三次产业的格局(13.32%:33.84%:52.84%)较为一致,与2020年相比,第二产业占比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有所上升。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05/761_1644032411216.png?width=585&size=5599
图4:甘肃省各市州2021年三次产业占比
(四)各市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021年,甘肃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66元,仅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的62.82%,增速8.5%也低于全国9.1%的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87元,仅为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的76.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3元,仅为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的60.39%。从2021年甘肃省各市州城乡居民收入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是嘉峪关(47863元)、金昌(45649元)、兰州(43244元)和酒泉(42794元),均超过4万元;定西(29711元)、甘南(29481元)、陇南(28694元)和临夏(24902元)较低,均不足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是嘉峪关(24726元)和酒泉(21923元),均超过2万元;定西(9798元)、陇南(9314元)和临夏(9006元)较低,均不足1万元。
从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看,各市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衡量,最高的是天水(3.21),高于全省统计的平均差距(3.17)和全国的平均差距(2.50);庆阳(3.12)、平凉(3.09)、陇南(3.08)、定西(3.03)和白银(3.00)五个市州也达到了3倍以上,差距较大;甘南(2.91)、临夏(2.77)和兰州(2.67)三市州也高于全国的平均差距;而金昌(2.47)、武威(2.27)、酒泉(1.95)、嘉峪关(1.94)和张掖(1.76)五个市州的差距较小,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见图5)。整体而言,河西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陇东南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05/529_1644032411420.png?width=734&size=20882
图4:甘肃省各市州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二、甘肃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收入
(一)各市州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各市州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小但差距依然较大。其中,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是兰州,为276.7亿元,也是唯一超过200亿元的地区,占14个地区财政收入的比重为38.33%;其次是庆阳和天水,排名第二、三位,分别为65.4亿元和57.9亿元;其他地区均不足50亿元,财政收入规模最低的是甘南,仅为10.2亿元(见图6)。最高的兰州和最低的甘南,财政收入规模差距达27.16倍,显著高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05/373_1644032411791.png?width=807&size=38282
图6:甘肃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1年财政收入增速来看,整体增速较高,但各市州差异显著。相比2020年,除甘南外,其他13个地区均实现正增长,有8个市州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4.6%),有10个市州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7%);其中,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是嘉峪关(29.8%),接近30%;陇南(21.5%)、临夏(20.5%)和金昌(20.1%)也超过了20%;庆阳(19.9%)和定西(19.2%)也接近20%;酒泉(17.0%)和平凉(16.3%)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白银(14.4%)和兰州(12.0%)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天水(7.4%)、张掖(4.9%)和武威(1.0%)增速较低;甘南是增速唯一有所下降的市州,下降了2.7个百分点(见图6)。
(二)各市州财政负担率
从2021年财政负担率来看,各市州财政负担率也有所差异。财政负担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GDP)最高的是兰州(8.56%),天水(7.71%)、庆阳(7.39%)、嘉峪关(7.23%),也超过了7%;最低的是陇南(5.61%)、酒泉(5.55%)、武威(5.38%)、张掖(5.37%)和甘南(4.43%),均不足6%,其中,甘南的财政负担率仅为4.43%。整体来看,有6个地区的财政负担率高于全省各市州的平均水平(6.39%),有8个地区的财政负担率低于全省各市州的平均水平,GDP规模较大的市州(兰州、天水和庆阳等),财政负担率也相对较高(见图7)。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05/701_1644032412278.png?width=806&size=23653
图7:甘肃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负担率
(三)各市州财政收入质量
由于天水、白银、张掖和陇南4个市州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中的税收收入数据尚未公布,本部分仅简要分析其他10个市州的财政收入质量。
从财政收入质量来看,各市州差异较大,但与2020年相比均有所提高。在10个市州中,财政收入质量(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好的是嘉峪关(81.90%)和金昌(81.39%),均在80%以上;兰州(73.30%)排第三位,实际上,也仅有嘉峪关、金昌和兰州3个市州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66.62%);临夏(65.92%)、庆阳(64.99%)、平凉(62.41%)和酒泉(61.99%)的财政收入质量介于60%-70%之间;财政收入质量较差的是定西(59.85%)、武威(51.76%)和甘南(51.32%),均不足60%,甘南和武威也刚超过50%(见图8),这意味着这两个市州财政收入中的非税收入占比较高,由于非税收入的稳定性和规范性不强,导致财政收入质量不高。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05/348_1644032412383.png?width=725&size=23924
图8:甘肃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收入质量
三、甘肃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支出
(一)各市州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各市州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中,财政支出规模最高的是兰州,为483.6亿元,也是唯一超过400亿元的地区;天水(336.1亿元)和临夏(307.6亿元)超过300亿元;庆阳(298.8亿元)、陇南(288.2亿元)和定西(281.2亿元)也接近300亿元;位列后五位的是嘉峪关(27.9亿元)、金昌(57.2亿元)、酒泉(153.7亿元)、张掖(156.6亿元)和甘南(198.0亿元),均不足200亿元,最低的嘉峪关不足30亿元,而其中有4个市州也位于河西地区(见图9)。最高的兰州和最低的嘉峪关,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达17.33倍,高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但低于财政收入规模的差距。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05/196_1644032412714.png?width=833&size=38723
图9:甘肃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1年财政支出增速来看,各市州差异显著。有9个市州正增长,5个市州负增长。其中,财政支出增速最高的是酒泉(11.0%),超过10%;武威(7.8%)、平凉(7.7%)和庆阳(7.0%)增速也相对较高;天水(5.8%)和定西(4.6%)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9%);临夏(2.7%)、白银(2.0%)和陇南(0.6%)增速较低;而兰州(-0.5%)、嘉峪关(-3.5%)、金昌(-6.2%)、甘南(-10.8%)和张掖(-12.6%)均出现了下降趋势(见图9)。
从2020年财政收支增速对比来看,二者的关联度并不高,相关系数仅为0.24。总体而言,在14个市州中,有13个市州的财政收入增速高于财政支出增速,只有武威的财政支出增速高于财政收入增速。二者差距(财政收入增速-财政支出增速)最小的是天水(1.5%),反映出财政收支的增速相对较为均衡;二者差距最大的是嘉峪关(33.3%)、金昌(26.3%)和陇南(20.9%),这3个市州的差距均超过了20%,反映出财政收支的增速不够均衡;甘南财政收支均为负增长,反映其财政收支的局面较为困难和严重(见图10)。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05/837_1644032413050.png?width=881&size=44127
图10:甘肃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增长率
(二)各市州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
从2021年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来看,各市州间差距显著。就财政收支差额而言,最大的是临夏(284.5亿元)和天水(278.2亿元),均低于2020年的差额;陇南、定西、庆阳和兰州4个市州财政收支差额也超过200亿元;平凉、甘南、武威、白银、张掖和酒泉6个市州超过100亿元;而金昌(30.2亿元)和嘉峪关(4.3亿元)的财政收支差额最小,均不足50亿元,最大的临夏和最小的嘉峪关的差距达到了65.85倍(见图11)。我们通过对比还发现,财政收支差额较大的均为甘肃陇东南和陇中地区,而甘肃河西地区的财政收支差额总体均相对较小。
http://file.tax100.com/o/202202/05/790_1644032413570.png?width=882&size=38545
图11:甘肃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收支差额及财政自给率
就财政自给率而言,各市州的财政自给率有所提高。2021年甘肃省财政自给率为24.9%,比2020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各市州也比2020年有所提高。其中,最高的是嘉峪关(84.5%)和兰州(57.2%),均超过了50%;其次为金昌(47.2%)和酒泉(27.5%),也只有这4个市州高于全省财政自给率(24.9%);庆阳(21.9%)也超过了20%,其他9个市州均不足20%,定西(10.9%)略高于10%,而陇南(9.8%)、临夏(7.5%)和甘南(5.1%)均不足10%,最高的嘉峪关和最低的临夏之间的差距达到了16.43倍(见图10),这些地区财政自给率水平十分有限,地方财政主要以各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四、对策建议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分析了2021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经济财政发展现状。总体而言,尽管受到了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2021年甘肃省各市州经济财政整体保持增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地区间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与此同时,各市州经济财政格局分化明显,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但财政支出相对困难增速较低,尽管财政自给率有所提高,但地区间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2022年,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持续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稳步提质,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要坚持统筹区域城乡,更优路径促进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全域联动并进新格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落实津甘、鲁甘协作发展规划,强化产业、劳务和消费协作,推动“一县一园”建设和“百村振兴”计划。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种业振兴5大行动,在玉米、马铃薯、瓜菜、肉牛、肉羊品种选育上联合攻关、率先突破,支持张掖、酒泉、定西打造国内一流的良种繁育基地。
要促进区域竞相发展。兰州经济圈突出一体化发展。实施强省会行动,重振兰州制造,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务,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能级;兰州新区立足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打造实体经济新高地;加快兰州-白银一体化进程,推动白银构建西部重要新材料产业基地;促进定西、临夏融入兰州经济圈,支持定西做大做强以马铃薯、中医药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支持临夏建设旅游休闲基地。河西走廊突出组团发展。围绕酒泉、嘉峪关“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域副中心;支持张掖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支持武威打造向西开放国际物流节点;支持金昌建设镍铜钴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创新聚集区。陇东南突出协同发展。推动庆阳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支持天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平凉打造能源化工和康养基地;支持陇南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支持甘南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要强力发展县域经济。按照5种发展类型,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打造一批生态大县、农业强县、工业富县、文旅名县。
要紧扣共同富裕要求,更深感情增进民生福祉。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无论财政压力有多大,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降,为群众办实事只增不减。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打造节约型机关,严控“三公”经费,以政府“紧日子”换取市场主体“稳日子”、人民群众“好日子”。
2022年,甘肃省要紧扣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三新一高”导向,大力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统筹经济与生态,统筹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与安全,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先机主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推动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突破。
注:文章数据来源于甘肃省及其各市州财政、统计部门官方网站。
相关链接:
1.重磅首发:2021年全国31个省份财政收支规模分析!
2.甘肃2020: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3.甘肃省2020年经济财政数据发布——点赞平凉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恭贺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