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莆仙戏·美得令人窒息
360万人,一种方言千年演绎,一个剧种
百个剧团,年演五万场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587_1641319218912.png?width=1080&size=2659494
莆仙戏《大唐梅妃》
(摄影/蔡昊)
(配音/莆田市广播电视台婉笛)
相传,莆仙戏源于唐朝
莆田江东女子江采苹被选入宫
深受唐玄宗宠爱
赐号“梅妃”
其兄入宫探望
唐玄宗赐一班梨园子弟偕归娱亲
成为莆仙戏艺术的源头之一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544_1641319219234.jpg?width=1080&size=324971
梅妃故里
位于莆田市木兰溪下游宁海桥畔的黄石镇江东村。(摄影/陈丽群)
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
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
至今仍保留不少宋、元的音乐元素
古老剧目及表演形式
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821_1641319219574.png?width=1080&size=2159065
《玉簪记》剧照(摄影/蔡昊)
莆仙戏的价值不是用别的可以补偿的
莆仙戏的价值等同于中国文化
中国戏剧的价值
——著名戏剧理论家、评论家 郭汉城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795_1641319220235.png?width=1078&size=1889148
唯美莆仙戏(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672_1641319237339.mp4
美得令人窒息的艺术——中国戏曲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谈莆仙戏
01
莆仙戏·千年
莆仙戏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历经千年,仍活跃在舞台上
2006年入选首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367_1641319237968.mp4
中国戏曲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谈莆仙戏
“抽簪脱袴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
——出自南宋莆籍词人刘克庄
《即事三首其一》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748_1641319221051.jpg?width=1080&size=309096
《高文举》剧照(摄影/林明基)
就已经收藏的莆仙戏剧本数字来说
全国以至全世界
还没有别的剧种可以与之相比
它是迄今收藏世界戏剧艺术作品
最丰富的一个图书馆和博物馆
——著名戏剧理论家 刘念兹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849_1641319221243.jpg?width=1080&size=226338
莆仙戏剧目——古抄本
(图片/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提供)
莆仙戏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现存传统剧目5000个
演出手抄本8000本
其中
保留宋元南戏原貌
与故事情节类似的剧目81个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704_1641319221613.png?width=1078&size=2370286
莆仙戏《目连救母》
从宋代流传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属于濒危剧目,是中国戏剧的“不祧之祖”,被尊为莆仙戏的“戏母”,其中保留了莆仙戏最古老丰富独特的传统表演艺术。(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560_1641319222122.png?width=948&size=1101040
莆仙戏《杀狗记》之《元春牵狗》片段
是四大南戏(《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之一,在当代莆仙戏中仍有演出。(摄影/徐聪)
新中国成立后
莆仙戏登上历史高峰
数度晋京演出
并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629_1641319222903.png?width=513&size=442992
国家领导人接见莆仙戏演员
1959年9月,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莆仙戏代表队成员。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104_1641319223455.jpg?width=699&size=90138
国家领导人接见《团圆之后》剧组
1959年国庆10周年,莆仙戏第一次晋京献礼,《团圆之后》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剧组。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809_1641319223636.png?width=563&size=200680
国家领导人接见《三打王瑛》剧组
《三打王瑛》参加人民大会堂落成开台演出,剧组受到了周恩来、彭真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02
莆仙戏·独特
莆仙戏
是在唐百戏、宋傀儡戏(木偶戏)的基础上
形成的一种独特表演艺术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274_1641319223905.jpg?width=1024&size=198444
京剧大师梅兰芳题词
莆仙科介,传统芬芳;有图有解,新见发扬。斯编荟萃,生旦净丑;形态不同,风神富有。后生苦学,高峰能到;党培养下,勿忘创造。(摄影/苏滨)
独特的仪式
在莆田,每一个戏班
都奉唐代乐工雷海青为戏神
戏神又称为田公元帅
按凡例,新组建的戏班
必须去戏神祖庙请香火
举行落棚礼
戏班新戏开台
都要先演《田相公踏棚》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596_1641319224603.png?width=982&size=2621207
莆仙戏《田相公踏棚》
唐代宫廷乐师雷海青在“安史之乱”中以身殉国,唐玄宗追封他为“天下梨园都总管”,被莆仙戏剧界奉为“戏神”,莆仙戏各戏班及民间众多宫庙均有供奉。(摄影/苏滨)
独特的唱腔
莆仙话
是莆田特有的一种方言
只有360万人使用
被喻为“中原古汉语活化石”
用莆仙话演唱的莆仙戏
声腔极为独特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329_1641319238882.mp4
2022年新年戏曲晚会莆仙戏《踏伞行》片段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481_1641319240175.mp4
莆仙戏《踏伞行》精彩片段(视频/莆仙戏剧院提供)
独特的音乐
莆仙戏使用
伬胡、四胡、筚篥、八角琴等特色乐器
更有“石狮压鼓”演奏技法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725_1641319225027.png?width=1079&size=1817889
“石狮压鼓”演奏技法
视情节需要调换位置,改变音色,极具特色。(摄影/徐聪)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542_1641319240814.mp4
(视频/李强提供)
独特的动作
莆仙戏借鉴了傀儡戏的表演特色
各种角色行当
都有独特与高难度的步法基本功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826_1641319241994.mp4
莆仙戏独有的演技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820_1641319226085.gif?width=853&size=1769162
莆仙戏各种行当
沿袭南戏旧规,原由正生、正旦、贴生、贴旦、靓妆(净)、丑、末7个角色组成,俗称“七子班”。清末增加了老旦角色 ,亦称“八仙子弟”。(摄影/徐聪)
独特的脸谱
流传下来的莆仙戏脸谱
有300多种
表情各异,画法独特
以“包公脸谱”为例
京剧包公脸谱“黑脸顶新月”
莆仙戏包公脸谱“黑红白脸,两颊日月”
寓意“日断阳,夜断阴”
二者明显不同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267_1641319226446.png?width=1080&size=1095354
莆仙戏包文拯(包公)脸谱
(摄影/徐聪)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631_1641319226928.gif?width=960&size=6779301
莆仙戏各种脸谱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416_1641319227331.jpg?width=731&size=83773
画脸谱
(摄影/许武)
03
莆仙戏·大雅
好戏誉全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
莆仙戏有多个剧目
轰动中国剧坛
获得了高度赞誉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362_1641319227590.png?width=1026&size=1119896
莆仙戏《团圆之后》
编剧陈仁鉴。1959年,晋京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引起轰动。收入《当代中国十大悲剧集》,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之改编成同名戏曲电影。(图片/仙游鲤声剧团提供)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869_1641319227944.png?width=1039&size=1813969
莆仙戏《春草闯堂》
编剧陈仁鉴(执笔)、柯如宽、江幼宋。1979年参加国庆30周年晋京献礼演出,获全国剧本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被全国600 多个剧团移植排演,收入《当代中国十大喜剧集》。(图片/仙游鲤声剧团提供)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235_1641319228254.png?width=1079&size=1273810
莆仙戏《新亭泪》
编剧郑怀兴。1982年获全国首届优秀剧本奖,1986年应邀晋京演出,被誉为“开新时期历史剧创作之先河”。2019年,由中国评剧院改编为同名评剧。(图片/仙游鲤声剧团提供)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496_1641319228521.png?width=1003&size=1961673
莆仙戏《状元与乞丐》
编剧姚清水、祁宗灯。1981年应邀晋京汇报演出,1982年获全国首届优秀剧本奖。被全国300 多个剧团移植排演。(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莆仙戏《秋风辞》
编剧周长赋。1986年参加第二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荣获剧本创作一等奖、舞美设计一等奖,被誉为“历史剧制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收入《当代中国十大悲剧集》。(图片/莆仙戏史料室提供)
莆仙戏涌现了一批批
优秀表演艺术家、著名剧作家
2000年
王少媛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莆仙戏《叶李娘》
编剧郑怀兴,王少媛饰翁懿娘。(摄影/苏滨)
2021年
黄艳艳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莆仙戏《踏伞行》
编剧周长赋,黄艳艳饰王慧兰。(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2004年
郑仁森获得第十一届“文华表演奖”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130_1641319231163.jpg?width=1080&size=176390
莆仙戏《江上行》
编剧周长赋,郑仁森饰刘顺泉。(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2021年起
吴清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文化艺术)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457_1641319231548.jpg?width=1080&size=149650
莆仙戏《踏伞行》
编剧周长赋,吴清华饰陈时中。(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04
莆仙戏·大俗
村村有戏台,天天有戏看
莆仙戏
在莆田广受欢迎
现有100多个剧团
一年演出累计5万多场次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172_1641319231695.jpg?width=1042&size=247599
莆仙戏演出
(摄影/佘琦辉)
大事喜事,演戏看戏
一村有戏,方圆十里村民
扶老携幼,赶场看戏
独特的莆仙戏
造就了莆田人独特的看戏文化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336_1641319231882.png?width=1045&size=2960635
天天有戏看
(摄影/皇甫晨龙)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917_1641319232888.png?width=1080&size=3512298
溪边看戏
(摄影/蔡昊)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168_1641319234090.png?width=1080&size=2858182
骑车看戏
(摄影/黄铭洪)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824_1641319235123.png?width=712&size=1309662
雨中看戏
(摄影/陈超阳)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462_1641319235443.jpg?width=1080&size=208005
老少看戏
(摄影/小海和风)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889_1641319235628.jpg?width=1080&size=296466
孩童嬉戏
演戏的日子,就是孩子的节日,台上台下其乐融融。(摄影/马金焰)
莆仙戏现代文明小戏
莆仙戏常年深入乡村演出
群众喜闻乐见
在古装大戏演出前
加演现代文明小戏
普及道德规范
倡导文明新风
深受群众欢迎
成为全国知名的公民道德建设典型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620_1641319235881.png?width=962&size=1155960
现代文明小戏《搭渡》
2008—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图片/仙游鲤声剧团提供)
如果你也想一睹她的千年风采
推荐你到
莆仙大剧院和三清殿
品一曲千年南戏
赏一席文化盛宴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211_1641319236204.jpg?width=1080&size=235028
三清殿
坐落于荔城区梅园路东段北侧,是福建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道教建筑,被誉为江南古建奇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古朴典雅的三清殿内看戏,雅性又富有诗意。(摄影/马莉)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738_1641319236558.jpg?width=922&size=297805
莆仙大剧院
位于莆田市区延寿路与东园路交叉口东南侧,总用地40108平方米,是莆田一座典雅、高贵、形象优美的标志性建筑,是市民文化生活的新地标。(摄影/周喆)
http://file.tax100.com/o/202201/05/325_1641319236812.jpg?width=1017&size=362263
莆田市艺术学校
创办于1978年,是莆田市唯一一所专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保护单位、莆仙戏传习所,是培养莆仙戏后备人才的摇篮。新校址位于荔城区新度镇下横山村。(摄影/蔡昊)
一种方言,一个剧种
乡音不改,千年传唱
END
来源|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