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03 发表于 2021-12-27 11:11:26

我国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基于七普数据分析!

我国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基于七普的数据分析
(第267期)
人口受教育情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新中国的教育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完善,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本文采用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简要分析了全国人口、各地区人口和东、中、西和东北四个区域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地区特征。
一、全国人口受教育程度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六号)——全国人口受教育情况来看,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0767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300525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8716348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965882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4032人上升为1508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8788人下降为34507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6779人下降为24767人(见表1)。
表1 全国人口受教育情况
单位:(人)、(%)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423_1640574682970.png?width=1080&size=88049
二、地区人口受教育情况
在31个省市区中,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高于全国(15.47%)的有14个地区,分别是北京(41.98%)、上海(33.87%)、天津(26.94%)、内蒙古(18.69%)、江苏(18.66%)、陕西(18.40%)、辽宁(18.22%)、山西(17.36%)、宁夏(17.34%)、浙江(16.99%)、吉林(16.74%)、新疆(16.54%)、广东(15.70%)和湖北(15.50%),其中北京占比最高,这表示北京地区每100个人中,有41.98个人是大专以上学历;比重在11%以下的有贵州(10.95%)和广西(10.81%);其余地区均在11%—15.47%之间(见表2)。值得一说的是,陕西和辽宁的大专以上学历比重均超过广东和浙江,有分析认为,受教育程度与城镇化率有关,东北地区得益于工业经济,城镇化率较高,而陕西之所以高,可能是因为西安有众多高等教育院校,2019年在校生人数高达112.2万。
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比重高于全国(59.27%)的有17个地区,分别是云南(64.91%)、黑龙江(64.66%)、河北(64.61%)、广西(64.24%)、江西(63.02%)、四川(62.76%)、贵州(62.39%)、河南(62.08%)、辽宁(61.69%)、湖南(60.85%)、安徽(60.60%)、吉林(60.55%)、重庆(60.48%)、福建(60.25%)、新疆(59.96%)、海南(59.88%)和山东(59.47%),其中云南占比最高;其余地区除北京外,均高于4%以上,北京仅为33.79%(见表2)。
表2 各地区人口受教育情况
单位:(%)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743_1640574683375.png?width=1080&size=901606
三、地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31个省份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省份有13个,分别是北京(12.64年)、上海(11.81年)、天津(11.29年)、山西(10.45年)、广东(10.38年)、辽宁(10.34年)、陕西(10.26年)、江苏(10.21年)、吉林(10.17年)、新疆(10.11年)、海南(10.1年)、内蒙古(10.08年)和湖北(10.02年),北京是全国唯一一个超过12年的地区;9年以下的省份有4个,分别是青海(8.85年)、云南(8.82年)、贵州(8.75年)和西藏(6.75年);其余14个省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均在9年至1年之间。
“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投入实现了“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一个不低于”就是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两个只增不减”就是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从2016—2019年财政教育投入情况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019年首次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8.2%,占GDP比例为4.04%,连续8年保持在4%以上。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国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各地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较2010年平均增加了.83年。

图1 各地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四、区域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从各区域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数据来看,各区域均超过9年,东部(10.55年)和东北部(10.15年)不仅超过全国(9.91年),同时也均超过1年;接下来是中部为9.85年,西部为9.15年(见图2)。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教育水平高,培养了大量高学历人才,又由于东部地区多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吸引了其他地区的高学历人才在地发展,进一步增加了东部地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西部地区多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水平不高,较多年轻人辍学打工,所培养的高学历人才也大多到发达地区生活就业,导致西部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

图2 各区域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五、小结
本文简要分析了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情况。总的来看,我国地区教育发展较不均衡,东西部差异较大;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集聚了高等教育人才,受教育程度高,而且平均受教育年限也较长。各地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提高本地院校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这样才能留住优秀人才,吸引外地人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此外,我国需合理调整教育布局结构,把教育资源倾向于欠发达地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年。在“十四五”末期,国家力争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为实现这一目标,将从以下这几方面推进:
第一,继续提高教育普及水平。下一步实现更大程度上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到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提升到60%。
第二,在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质量。义务教育要做到优质均衡,特别是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
第三,要提高受教育年限,鼓励人民在就业过程中不断接受学历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注释:
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海南、河北、浙江、山东、福建。中部地区:山西、内蒙古、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广西、安徽。东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西部地区:陕西、新疆、宁夏、重庆、四川、甘肃、青海、云南、贵州、西藏。
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将各种受教育程度折算成受教育年限计算平均数得出的,具体的折算标准是: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专及以上=16年。

参考文献:
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六号)(stats.gov.cn)
2.国新办举行深入贯彻“十四五”规划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布会_新闻发布_国新网(www.scio.gov.cn)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652_1640574685313.jpg?width=1080&size=156029
作者:蔡璇,新疆伊犁人,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税务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得2020年第三届全国本科院校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大赛二等奖,取得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现税务师考试通过3科,注册会计师考试通过1科。
指导教师:李永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基于七普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