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03 发表于 2021-12-27 11:11:16

我国地区人口性别构成——基于七普数据分析!

全国人口性别构成——基于七普的数据分析
(第263期)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四号)——全国人口性别构成情况来看,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比为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比为48.76%,男女性人口相差3490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男性人口占比增长了.05个百分点,女性人口占比则下降了.05个百分点。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持平。
一、地区人口性别构成情况
我国人口性别失衡,该结果不仅对婚姻市场造成挤压效应,也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影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整理发现,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全国31个省份总人口性别比出现了新变化,大部分省份都集中在105%以下。具体来说,有两个省份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分别是辽宁(99.7%)和吉林(99.69%);在100%—105%之间的省份有17个;在105%—110%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10%以上的省份有3个,分别是广东(113.08%)、海南(112.86%)、西藏(110.32%)。其中,广东、海南、西藏、浙江(109.04%)、上海(107.33%)、云南(107.16%)、广西(107.04%)、福建(106.94%)、新疆(106.85%)、江西(106.62%)、天津(106.31%)、湖北(105.83%)这12个省份超过了全国水平(105.07%),余下的19个省份均未超过全国水平。在全国31个省份男、女性别人口占比中,广东男性人口占比最大(53.07%)、女性人口占比最小(46.93%),吉林男性人口占比最小(49.92%)、女性人口占比最大(50.08%)(具体见表1、图1)。
表1 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人口性别构成 单位:%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588_1640574670926.png?width=419&size=9116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519_1640574671389.png?width=416&size=3225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246_1640574671852.png?width=1080&size=235978
图1 地区总人口性别比
二、区域人口性别构成情况
分区域来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广东不仅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更是男女人比例失衡最为严重的省份,男女性别人口占比差距高达6.14%。作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每年都有大量内陆地区人口流入广东,又由于珠三角产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因此流入人口大都是以男性为主的劳动力,增加了男性劳动力的供给,进一步提高了广东男性人口的占比。海南的男女性别人口占比差距仅次于广东,为6.04%。浙江、上海、福建、天津占比差距都在3%-4.5%之间,分别为4.32%、3.54%、3.36%、3.06%。北京占比差距为2.28%,江苏、山东、河北都在2%以下,且河北占比差距最小为1%,男女性别结构相对来说较为均衡(见图2)。总的来说,东部地区男女性别占比差距相对其他区域来说较大,影响东部地区人口性别构成的因素主要是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劳动力大量流入以及一些地区较强的生育观念。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467_1640574672557.png?width=1080&size=79216
图2 东部地区人口性别构成
从东北地区人口性别构成情况来看,男女性别结构趋于均衡,且是全国四个区域中最为均衡的。其中,黑龙江男女性别人口占比差距最大,但也仅为.18%。辽宁、吉林男女性别人口占比差距相同(-0.16%),且是全国唯二女性人口占比高于男性的省份(见图3)。从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由于长期低生育率累积的人口负增长以及人口净流出双重因素叠加导致十年来东北地区总人口出现了负增长,这也是男女性别结构趋于均衡的一个影响因素。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931_1640574673152.png?width=1080&size=42295
图3 东北地区人口性别构成
从中部地区人口性别构成来看,广西的男女性别人口占比差距是最大的,为3.4%,其次是江西为3.2%。占比差距在2%-3%之间的有3个省份,分别是湖北(2.84%)、湖南(2.32%)、内蒙古(2.08%);占比差距在1-2%之间的有2个省份,分别是山西(1.98%)、安徽(1.94%);占比在1%以下的仅有河南1个省份,为.3%,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净流出大省,净流出人口达1482.72万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使得该省人口性别结构趋于平衡(见图4)。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825_1640574673537.png?width=1080&size=70270
图4 中部地区人口性别构成
从西部地区人口性别构成来看,男女性别人口占比差距在4%以上且接近5%的只有西藏这一个省份,为4.9%,据相关资料显示,西藏非户籍人口的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比相对更大,拉大了男女性别人口占比差距;在3%-4%之间的有2个省份,分别是云南(3.46%)和新疆(3.32%);在2%-3%之间的有3个省份,分别是青海(2.42%)、陕西(2.34%)、贵州(2.2%);在2%以下的有4个省份,分别是宁夏(1.88%)、甘肃(1.52%)、重庆(1.1%)、四川(1.08%)(见图5)。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658_1640574674133.png?width=1080&size=57904
图5 西部地区人口性别构成
总的来说,在这四个区域中,东北地区人口性别构成是最为均衡的,平均男女性别人口占比差距仅为负的.05%;其次是中部地区为2.26%,西部地区2.42%;由于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大量以男性为主的劳动力多流入东南沿海一带,提高了东部地区男性人口比例,拉大了男女性别人口占比差距,致使东部地区人口性别结构是最不均衡的,平均男女性别人口占比差距为3.26%,比中部地区高出一个百分点。除了经济水平影响人口性别构成外,生育观念、医疗技术的使用以及不完善的法律法规等这都是影响人口性别失衡的主要因素。为缓解人口性别失衡现象,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应放宽流动人口准入政策,配合产业优化升级,合理引导人口流动;还应加大推进城镇化进程,缓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避免人才扎堆现象;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正确的生育观念。

注释:
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
全国人口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数据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中新网

参考文献:
杜薇.流动人口、性别失衡与产业发展——来自省份—行业层面的理论和经验分析.西北人口,2019,40(06):25-37.
武卫奇,任梦笛,单晓燕.论人口性别比失衡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中国市场,2018(07):46-47.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975_1640574674750.png?width=603&size=634393
作者:钟铭,江苏南京人,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税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西部财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参与《“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研究》等2项课题研究,考取初级会计师等资格证书,现通过税务师2门科目考试。
指导教师:李永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地区人口性别构成——基于七普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