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杨李路同学考博经验分享!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杨李路同学考博经验分享(第253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就要结束了。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再一次必须做出选择。在就业和继续求学之间,这次我继续选择了后者。今天用有限的篇幅,谈一谈备考的心得和体会。
1、关于我为什么要选择继续求学
首先,想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素养。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新时代、新征程,要更好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治理,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基础和前提。所谓人生当务本,本固则道生,生活需用心做好一件事。既然与财政结缘,学习了财政学专业,为什么不更深入地学下去、学的更明白一些?其次,想做一名大学老师,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从小就对老师充满着尊敬和爱戴,传道授业解惑像太阳,总是在发亮,给人以向往。最后,圆梦博士。博士研究生不仅意味着高学历,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未来避免当生活的看客,需打造遇事能扛得住的铁肩膀、有问题可以处理好的硬实力。
2、关于备考前的准备
关于备考前的准备,我想交流三点。第一,认知和心理上的准备。认知上,找到支撑行动下去的理由,即选择前要深思熟虑、明初心,知道为什么出发,将到哪里去。“箭的力量在弦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明确的方向加十足的渴望,飞箭中靶的可能性才更大。心理上,应具有抵御“诱惑”的定力。当身边的同学们,积极备考各种招聘考试并接续成功签约时,我们需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破釜沉舟走到底”的坚定和从容。第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成果的积累。博士入学考试过程中必然会有对科研成果和科研能力的考察。如果有拿的出手的科研成果,整个备考中主动性将更多一些。这可以是时髦的计量模型应用,也可以是关于亟待被研究的热点问题的探讨,都将会给考试加分。而这些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尽可能提前准备。第三,提前联系导师。每个导师的招生名额有限,而且有的学校在交材料时,要报考导师的推荐信,所以最好提前和报考的导师沟通好,便于后续咨询交流。
3、关于备考及复试
目前招生考试方式中,可供我们选择的主要有申请考核和普通招考两种。期中,申请考核依学校不同,要求会有差异。有的没有明确的硬要求,有的则对发表的期刊论文级别有硬杠杆,比如北大核心、CSSCI等。所以在申请考核时,首先要明确自身条件与学校的匹配程度,此外,一定要认真写好填好其它的材料,尤其是读博科研计划书要早点写,写的充分一些。普通招考,初试中通常考三门课程,英语和两门专业课。英语每个学校考核方式和试题内容有差异。专业课一,有的考中级宏微观和计量,有的只考中高级宏微观。区别于考研的专业课,对知识点综合应用的要求会高一些,建议配合一些教辅参考书复习。专业课二,通常为财政学综合,如果只看教材难以做出充分有效的答案,近期的财税热点及专家文章一定得多看。关于复试,除了熟悉的面试问答考核方式外,越来越多的学校采取现场成果展示考核方式,专家组就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并打分。这要求我们不仅课件内容充实,同时对所研究内容的过去、现状和前沿相关内容,对所使用的计量模型以及所涉及的财政学基础知识,也尽可能游刃有余,做到心中有数。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不仅需要认真备考复习,对院校信息的搜集和合理运用也至关重要。了解了游戏规则才能更好地参与,才能知道会考什么,自己准备什么,提高备考针对性,减少不必要的弯路。“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持续不断的努力,终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遇见期待的未来。
上述内容是我对博士入学考试的一些不成熟的理解和心得,请大家批评指正!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194_1640574636100.png?width=940&size=920564
个人简介:杨李路,男,河北邯郸人,中共党员。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财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在校期间先后获得校二等、三等学业奖学金;获得“优秀研究生干部”“三好研究生”等荣誉称号。参与并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
现已考取东北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题注:本期发布了2021届毕业生杨李路同学的考博经验。今年财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共毕业10人,其中,考取博士研究生2人,分别考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的财政学专业,实现了财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连续4年考取博士的记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