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纪实:甘肃张掖红色之旅!
研学纪实:甘肃张掖红色之旅(第182期)
动车一路向西奔驰,我从手机里的世界抽出来,伸了懒腰,仰起因低头时间太久而僵硬的脖子,邻座的姐姐吃完麦当劳后便头靠椅背安静地刷手机。亮屏看时间,已经上车一个小时有余,大家都卸下了上车时的紧绷绷,进入放松舒沁的状态。宽敞的车厢里,为工作而奔走的男人低声电话沟通业务信息,抱着孩子的男人小声陪着儿子玩玩具车,同行的人交谈着有趣的话题,如我一样面孔的乘客,则在上车之后便迫不及待拆开自己带的大包小包:薯片、面包、酸奶,也不管饿不饿,就着窗外和手机里的风景,只管风卷残云地扫荡一波,更多的人则在闭目休息,男乘客多是沉默的刷着手机的新闻或是小说,女乘客抱着横屏手机,目光专注,多半在看电视剧。动车仍在安静地行驶着,窗外,田地、小丘湿漉漉,兰州近期下雨,天色阴沉,景色萧瑟,更衬得车内温暖明亮。我内心嘀咕:还有两个多小时到啊。鼓鼓的清洁袋里装着吃完的薯片、圣女果以及馍片等包装袋,我起身把背包放到上面,调整一个舒适的姿势,插上耳机开始小憩。
最先是身体周围温度发生了稍许变化,接着是耳朵的鼓膜不舒服,我猛地清醒,以为是音乐吵闹,拔掉耳机,睁开双眼,手机里正播放着郁可唯的《路过人间》,再仔细看,大大的红叉取代了原本的5G图标,无情的网络不可用显示在微信上方。一同映入眼帘的还有窗外陌生又模糊的风景,大大的窗框配上壮丽的雪山,仿佛一幅油画,呆傻了一阵,我往后转头指着窗外问老师:“啊,这是雪山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的头脑才开始清醒过来。
“五月雪山?”
“现在经过河西走廊,这是祁连山”
我左右看了看,邻座的姐姐安静地盯着窗外,不,应该是列车上的乘客们都神情自然,只有我一副“刘姥姥”样吃惊的表情,座位附近老家是青岛的大哥看到我的反应笑了,他可能是唯一一个理解我的了。
“山东平原丘陵较多,你没有见过是很正常的,这个风景可只有这里有啊”。
我懵懵地点头,惊讶的发现列车下面就是点点白雪,车厢LED屏也滚动显示着“室外温度,4℃”的字样,然而,车厢内的我们都或穿长袖或短袖呢!我内心惊叹: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另一边不由自主地举起手机想要记录下这美景了。
雪山连绵不绝,时而离的近些,时而又远一些,一路上能看到大群大群黑色的牦牛在吃草,红色毛的羊在草地嬉戏,至于毛为什么是红色的,后来一位老师给了我解答“并不是毛是红色的,二是这里地处丹霞地貌,土是红色的,你看到红毛羊说明羊脏啦,沾上土了”,说罢他笑了,我也笑了。也能看见零零散散的牧民家,搭着简易的房屋,屋顶上还铺着白雪,人是没有看到,只有牛羊在周围吃草,安静又肃然。我想到以前新闻上有一位俄罗斯老太太,多年来一直住在积雪覆盖的深山,每日蹬着滑雪板和狗一起外出遛弯,相必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也有此感受吧!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880_1640574415713.png?width=554&size=323279
作者摄:牧民家
作为一个生长在东部,学在西部的人,我本以为,接近一年多的生活,我已对甘肃有了很深的了解,直到今天,真正见识了只在地理课上学习的“祁连山”和“河西走廊”,才恍然理解,高中地理老师讲的为何河西走廊发展农业的条件那么优越,就我见之理解,雪山的水流到平地成为河床湿润的小河谷,以及河谷里肥沃的泥土,加之昼夜温差大,山地多而产生的狭管效应,这就与答案对上了呀。看来我对于甘肃,甚至兰州的了解都还差的很远呐,就连牛奶鸡蛋醪糟、浆水面、黄河蜜以及领头羊的烤肉都觉得是皮毛了。
周围不断有电话响起,以及这样的回答“对,是没有网了,打电话吧”,我的耳朵也渐渐适应海拔高所带来的气压变化,唯一令我着急的便是,我拍了这么美的照片,一定要尽快发给大家看看,可是盯着一直在转圈的图片发送,倒是着实焦躁。祁连山脉真的太大了,光是外面的波澜壮阔的美景不够,一路上钻进的隧道怕是已经数不过来了。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331_1640574416287.png?width=554&size=210729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565_1640574416923.png?width=554&size=224910
学妹摄:祁连山脉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418_1640574417976.png?width=554&size=494598
作者摄:祁连山脉
等手机陆陆续续有信号的时候,窗外已经又变了另一种景色,兰州虽在下雨,可是越接近张掖,越像乡村小田林,山的另一边又呈现出另一种完全与众不同景色,阳光灿烂,树也郁郁葱葱聚成一簇,在暖风中摇曳着,田地广阔,人也多起来,粉红色、红色头巾的女人们在田垄上耕种,还出现了大面积的温室大棚,是我熟悉的北方风情了。
将要到站张掖时,我的心里其实是惶恐的,为我不了解此片土地而自卑,不怕笑话,我对于张掖的理解仅限于“张掖”这两个字,以及它是甘肃省的地级市,再往前就是嘉峪关。然而,张掖的精彩远非我们能够想象。张掖,古称甘州,西汉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交汇的河西走廊中部,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既有“半城芦苇”的自然美景,也有“半城塔影”的历史风貌,甘州还是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境内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绿洲、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交错衔接,雪山冰川、森林草原、七彩丹霞、田畴沃野、湿地候鸟、荒漠沙丘等地貌交相辉映,使张掖成为坐落在祁连山、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城市,被国家列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全市总面积3.86万平方公里,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一区五县。境内有汉、裕固、藏、蒙、回等38个民族,其中分布于祁连山区的裕固族是全国独有的少数民族。除此之外,其还拥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其中,张掖国家地质公园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仅市内就有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来寺、马蹄寺、镇远楼、山西会馆、民勤会馆、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由于旅途目的以及时间关系,我们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张掖市下辖的高台县,高台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历史悠久,自古就是“河西锁钥、五郡咽喉”之地,早在商、西周时期,高台一带就有羌人部落活动。从春秋战国到秦末,乌孙人和月氏人逐水草而居。西汉初年,匈奴崛起北方,占据河西,县境为匈奴浑邪王属地。汉武帝时,河西走廊纳入汉朝版图。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表是县,时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东晋咸康元年(前335年),前凉张骏在今骆驼城设置建康郡。清雍正三年(1725年),并高台、镇夷守御千户所为高台县。境内有骆驼城古遗址、许三湾城及墓群、汉明长城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有汉明长城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
骆驼城古遗址是全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唐遗址,许三湾古墓群是目前全国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好的特大魏晋古墓群。乐善秦剧团传承上百年,秦腔獠牙特技表演、高台民歌、通背捶、八虎棍、黄河灯阵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全国反映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国家级纪念馆。月牙湖、大湖湾、黑河湿地公园等水面湖泊风景秀丽,万亩葡萄庄园一枝独秀,八坝胡杨林别具一格,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3个、国家AAA级景区1个。
抵达住处吃完晚餐,已经接近九点,天空才刚刚擦黑,这是一个神奇的现象,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甘肃的夜晚总是姗姗来迟,一如现在我坐在图书馆撰写本文的时间是在八点零五分,但是天色微亮,尚且没有夜晚的氛围。在我从临沂老家坐下午五点半的飞机飞兰州时,还会见到两个落日,一个是家乡五点半的落日黄昏,一个是兰州机场八点的黄昏,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20日来到高台,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时,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并殷切嘱托:“这是一片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一定要把她建设好!”在2020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及了此次高台视察经历。
正是被这样的话语与精神感动着,第二日清晨,我们便马不停蹄赶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部率五军、九军、三十军21800余人奉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之命西渡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但是由于时局变化,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渡河部队奉命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为完成在河西建立根据地、打通国际通道的重大使命,两万余名西路军将士在河西走廊浴血奋战半年之久,歼敌25000余人,但终因寡不敌众等因素兵殇河西走廊。红西路军征战史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发生在1937年初的高台攻防战是其中最惊心动魄、悲壮惨烈的一幕。1937年1月1日,红五军大部指战员在军长董振堂的率领下攻占高台县城后,于1月12日遭到六倍于己的敌人的包围,在与敌人进行了九天八夜的殊死战斗后,弹尽援绝,红五军2000多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678_1640574419009.png?width=554&size=243769
作者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673_1640574419627.png?width=554&size=364669
学妹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随着讲解员缓缓步入纪念馆,我的心情也愈加沉重起来,到来之前,便已对“血战高台”战役所了解。1937年1月12日,马元海调集部队2万余人,在大炮的配合下,攻击高台城。董振堂指挥红五军孤军奋战,抗击敌人进攻,但由于敌军攻势猛烈,只能逐步退入城内,依托城墙打击敌人。元月十五日,敌人两个营在炮火掩护下,向财神楼连续发动进攻,红军将士严正以待,用机枪、步枪、手榴弹和石块,不断打退敌人的进攻。激烈的战斗进行了四天,歼敌六百多人。由于城堡工事遭到严重破坏,红军伤亡很大,情况异常紧急。在一无援兵、二无弹药的情况下,率部驻守东城的董振堂命令骑兵团长吕仁礼率部突围,但由于高台是西进必经之地和重要据点,西路军总部命令五军死守,不能防弃。面对严竣的形势,红五军指战员采取灵活多样的攻守策略,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又艰难的坚守了三天四夜。元月二十日晨,敌人集中全部兵力,用人海战术四面硬拼攻城,指战员们用刺刀、枪托拼杀,用石块砸,用矛戳,用口咬,和敌人同归于尽,继续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使两千多敌人横尸城下。我军因疲惫之师,孤军奋战,也伤亡惨重,处境十分危险。一次一次的失利,使敌人更加疯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在率军政人员增援西关途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2岁。一直率四十五团坚守城东南的军长董振堂最后身边仅剩1名同志,且已伤痕累累。董振堂本人腿部中弹负伤,在跳下城墙时又摔断了腰。面对敌人的前堵后追,董振堂命身边的战士赶快突围,自己掩护,等这位同志含泪离去后,他将左轮手枪子弹尽数射向敌人,右手持枪将剩余的最后一颗子弹射向了自己。战后,董军长、杨主任、叶团长等同志的头颅被割下挂在高台城门楼上示众。马匪还把董军长的头连同相片一起送到南京领了重赏。城东北角和城南沙滩处,活埋红军数百人,一部分被送往张掖、武威、青海后惨遭杀害,暴行罄竹难书。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112_1640574419966.png?width=554&size=277730
学妹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五月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阳光明媚,暖风习习,远处小树郁郁葱葱,近处小草萌发嫩芽,本是心旷神怡的景色,可我的不自觉地打了个哆嗦,太沉重了,对于后人来说,这仅仅是几段文字,几天的描述,也许很多人也不甚了解这段历史,可是,就像那段“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这些身强体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一样,他们又是谁的儿子,谁的父亲呢?纪念馆里鸟语花香,祁连山脉雄伟壮阔,可是几十年前的冬日里,他们会考虑欣赏雪山和冬日吗?讲解员边走边讲,打到最后,每个青年壮士每天的补给仅是一块冰糖大小的冰块,穿着粗糙单薄的冬衣,拿着简易步枪,子弹打完就拼大刀,相比在此处生活了几十年的马匪,这些来自安徽、湖北等地的年轻战士,永远长眠于此,再也没有回家。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917_1640574420864.png?width=554&size=430592
学妹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178_1640574421546.png?width=554&size=417822
学妹摄: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
《诗经》有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来令人惋惜,可西路军是“昔我往矣,风雪凄凄。今我奋战,长眠于此”,他们有的甚至都没有细细品味过身旁的美景,便葬在了这个陌生的地方,董军长连再见也没有说,便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妻子与儿子。我们缓步参观纪念馆中西路军使用过的水壶、望远镜等物品,以及百姓送的毯子、毡靴。牺牲烈士们的个人信息被单独放在小屏幕上显示,竟填满了一整个走廊,我仔细阅读他们的故事,有的跟我年纪一般大,也才二十一二岁啊,对比平时磕破一层皮就小心翼翼的我,他们哪里来的勇气呢?我的眼角湿润了,是我生的时代好啊,谁不热爱自己的生活,不想活着享受爱人与被人爱的快乐呢?可若是到了要紧时刻,我虽然一介女子,但也奋不顾身了。忽而想起,电影《风声》里顾晓梦牺牲前在旗袍上缝下的遗言也是“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这是出于对养育我们的这片大地的感恩与崇敬。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670_1640574422407.png?width=554&size=198176
学妹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西路军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团体,就是妇女团与儿童团。在将士们几乎全员阵亡后,妇女团也进行了激烈的抵抗,被俘虏的女战士们,不甘受辱,吞针自尽,有些儿童是长征红军的后代,被俘虏在一间小小的茅草房,有的,也在小小的年纪,长眠于此了。讲解员还讲述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年轻的将士在路程中邂逅了一位女战士,可不久,将士牺牲,女战士已身怀六甲,被俘虏,拼死逃出来后,被当地牧民所救,两人一同养育红军后代。写这篇文章的今天,恰好是5月2日,校门口鲜花花束鲜艳,情侣们爱意满满。回想当年,如果没有战争,他们早该是拿着鲜花微笑送给姑娘的帅气小伙吧,电影替代断壁残垣,奶茶代替枪炮,粉底替代沙石,那个当年拿着望远镜的小战士,是不是同样很想坐在教室里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呢?他们没有体会的,我们都体会到了,他们替我们争取的,我们也要替他们珍惜好、巩固好啊!虽然很长,但我还是选择完整写下了西路军血战高台的全部过程,我们的铭记,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感恩!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永垂不朽!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397_1640574422914.png?width=554&size=337384
作者摄:广袤的土地
夜幕刚刚落幕的时候,我们踏上了归兰的旅程,见到祁连山的时候,心里又是一阵激动,全程侧头看景,内心催促自己:要尽可能让你的眼睛记住噢。学弟告诉我,祁连山下有一处原来的国家养马场,于是我便更加集中精神盯住,在看到养马场字样的石碑时嘴角上扬,是又一阵欣喜啦。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302_1640574423696.png?width=554&size=321880
作者摄:归程景色
天黑透了的时候,列车提示:西宁到站。我突然想起我那善良可爱的大学舍友,掏出手机,定位+照片哗啦啦一阵操作,把我的欣喜传达给她,我输入:我到西宁啦,虽然离格尔木有点远,但也算来到你的青海省啦。她几乎马上回复,一如既往的热情,其实我没有打下的还有那句“我想你了”,愿你如你的名字一样晴朗幸福。
此次张掖之行,美好舒心,未来的事情不可知,我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再有机会遍赏这美好景色,只能劝慰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本期研学甘肃之张掖游记就到此结束啦,希望导游小王能给你带来帮助与快乐,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兰财税海研语】,我们下一旅途见~
花朝月夕,如诗如画,今天正值王怡婷同学的生日,兰财税海研语团队全体成员祝她生日快乐,岁岁如意,今后在财税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自由翱翔!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27/905_1640574424484.png?width=554&size=293634
本文作者:王怡婷,山东临沂人,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税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新生奖学金获得者,获得学院“第一届研究生论坛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与财税改革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3项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
指导教师:李永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