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政策君 发表于 2021-12-18 04:40:16

改变“一煤独大”产业格局 跳出舒适区 煤炭大省“绿”起来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18/732_1639773615490.gif?width=680&size=168062

早上9点,山西霍尔辛赫煤矿井下,采掘班的工人们正在紧张地采掘。今年第四季度,山西承担了5300万吨煤炭保供任务。

此前,因短暂出现的能源供需紧张,煤电关系、煤炭价格等备受关注。目前,全国煤炭供需形势明显好转,但由此带来的能源结构调整、煤电绿色转型等话题,仍在持续引发思考。近日,本报记者走进煤炭大省,同时也是全国首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山西,看看这里能源经济发展的成效和经验。

晋煤曾“点亮全国一半灯”
山西的煤炭经济曾辉煌一时。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山西产出的煤炭曾“点亮全国一半的灯”。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累计生产煤炭210余亿吨、外调140多亿吨,供应了全国28个省(市、区)用煤。山西煤炭一度成为我国工业的“血液”,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从2002年到2011年的“黄金十年”,煤炭带动山西经济同频发展。据统计,2002年~2011年,全省煤炭工业增加值由183.15亿元增至3687.15亿元,涨幅高达1913.19%。受煤炭工业繁荣发展影响,同期山西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0年间,煤炭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从7.88%增至33.84%。同时,山西省GDP从2324.80亿元增至10894.41亿元,涨幅达368.62%,年均增长率18.72%,全国排名前20。

经历了10年繁荣,资源型经济的“魔咒”最终在山西上演。

自2012年开始,煤价大幅下跌使山西经济发展陷入困境。2012年~2015年,全省煤炭工业增加值从3758.46亿元下降至1885.24亿元,下降幅度达49.84%,不过同期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仍维持在41%~59%。全省GDP受煤炭经济下滑影响,从全国18名跌至22名。

至此,山西煤炭的“黄金十年”落下帷幕,其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经济结构弊端也暴露无遗。

“‘一煤独大’的后果就是容易受制于人,属被动型经济。”产业经济专家、山西大学教授杨军表示,一业独大,一煤独强,也挤掉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

“兴于煤、困于煤”,转型是根本出路,也是唯一出路。

自2016年以来,山西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促转型,提出不当“煤老大”,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仅2016年至2017年,全省就关闭煤矿52座、退出煤炭产能4590万吨,并率先实施煤炭减量化生产。同时,山西经济对煤炭的依赖度逐年降低,煤炭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和GDP比重均有所下降,其中2020年占工业增加值和GDP比重已分别降至33.22%和12.67%。

截至2020年底,山西省煤炭产能退出总量居全国第一。

能源业“减、优、绿”显成效
近几年来,山西省主动跳出舒适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踏上“减、优、绿”的转型征程。特别是今年结合双碳目标,山西煤炭产业低碳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4月,北京克林泰尔环保公司将总部迁入山西转型综改区,同时启动建设“12万吨/年固废(轮胎)裂解循环利用项目”。该项目达产后,有望成为山西双碳示范项目。

6月,晋能控股集团长治发电公司2×100万千瓦项目投产,其使用的两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直接空冷燃煤发电机组,比常规火电机组煤耗降低10克/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10万吨。

10月,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创新成果&计算中心发布仪式在晋城举行。会上发布的7项创新应用、3项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为全国煤炭行业提供了“山西方案”。

…………

“我省计划3年内建成10座智能化示范煤矿、50个智能化示范综采工作面,5年内基本实现全省大型煤矿、灾害严重煤矿及其他具备条件煤矿的智能化,到2030年全省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山西省能源局副局长王茂盛表示。

与此同时,山西省立足多元供应保安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能源供给初步实现由单一煤电向煤层气、光伏、风电等多轮驱动转变。

在护航山西能源产业绿色转型道路中,绿色税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山西省税务部门积极落实绿色税制,引导能源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今年,全省建起税务、企业、行业三方“共建共治共享”的资源税治理机制,有序有效推动资源税法落实。

太原煤气化龙泉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家“十一五”煤矿规划项目、山西省重点工程项目。该公司实施保水开采项目以来,累计投入资金6429.30万元,每年可减少排水83.22万吨,少缴水资源税83.22万元。该公司通过保水开采,今年可享受煤炭资源税减征5830.62万元。

看得见的政策红利,让山西越来越多能源企业从“被动治污”走向“主动减排”,纷纷加大环保设备投入,改进生产工艺,实现绿色生产。

山西省税务局副局长朱东宏表示,下一步,全省税务部门将继续发挥以税治污、以税减排效应,服务好双碳目标,为山西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增添更多绿色动能。

多元支撑增加后发优势
原有优势产业转型的同时,山西省把创新作为第一发展动力,加快从“一煤独大”向“八柱擎天”(指大地、航空、交控、文旅、云时代、燃气、国投、现代化工八大产业)转变,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

“山西要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就要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山西省委书记林武表示。

2016年,山西省制定《中国制造2025山西行动纲要》,将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突破口之一。

从今年前三季度行业税收统计数据来看,全省制造业60021户企业实现税收455亿元,占前三季度税收总额的16.80%,同比增长39.44%,增幅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

山西省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副处长王永刚认为,山西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能源和原材料优势,同时得到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引导,先进制造业很快驶上发展快车道。

今年前三季度,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90%,比煤炭工业增加值增幅高20.60个百分点。

大同建设“氢都”,吕梁培育“数谷”,晋城发展“光谷”,阳泉打造“纳谷”……在转型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一批老煤城贴上了新名片。山西转型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从“一煤独大”到谋求多元支撑,从“黑色”产业到绿色发展,山西省经济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力迈进。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18/245_1639773615774.png?width=640&size=492来源:中国税务报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18/708_1639773616022.png?width=960&size=25058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改变“一煤独大”产业格局 跳出舒适区 煤炭大省“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