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政策君 发表于 2021-12-16 00:10:20

【“税月”有你】“我对得起珍藏的这枚税徽”

【编者按】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艰苦岁月里他们拼搏奋斗、克难致胜,在退休后他们发挥余热、奉献社会,脱贫战场上有他们洒落的汗水,抗疫一线有他们坚实的背影……为贯彻落实“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最新指示,大力宣传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多彩贵州网携手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推出【“税月”有你】系列报道,传承弘扬离退休干部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守初心、服务人民的深厚情怀,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优良作风,心有大我、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激励全省税务干部在税收现代化新发展阶段中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我叫付益中,1964年的时候,我刚初中毕业,得知金沙县税务局招收合同制税干,报名参加后经审查合格后得以录用,自此开始了我的从税生涯。记得签订合同的时候,一位在税务战线工作多年的老领导跟我们讲,从事税务工作是一项很光荣的职业,因为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这项工作又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要有做好不怕吃苦不怕得罪人的准备。

谆谆教诲,我铭记于心。
进入税务系统后,我被分配到原安底区公所茶园驻征点工作。刚报到的第一天,正好赶上茶园集镇赶场,和我一同在驻征点上工作的另外一名税务干部名叫罗素轩,他拿出一本税票,叫我到猪市上去收屠宰税,并说这本税票是“无价票证”,多可以开到成千上万,少可以写到几角几分,不能粗心大意。而至于怎么征收,税率多少,他没有交代,还好,凭着手里那本税收小册子记载的基本知识,我沉着应对,较为圆满的完成了收税任务,老罗在检查我开具的税票和征收到的税款时,发现票款相符,没有任何差错,于是对我另眼相看。
由于肯钻肯学,虽入行不久,但我的业务能力提升很快,半年后,我被分到木孔驻征点,独自负责木孔、拥河两个乡的税收工作。
那个时候,征收屠宰税是基层税务部门一笔比较大的业务,作为农村专管员,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掌握好各个地方的生猪存栏数,造好花名册,统计好养猪农户养的猪有多大,100斤以上的有几头,100斤到150斤以上的几头,150斤到250斤以上的有几头,250斤以上的有几头,小猪崽有多少等等,作为征收的依据。而这些养猪的农户都居住在山一家水一家的地方,所以,为了摸清底数,我们要经常走村串户,踏遍方圆几十公里,“跑断腿,磨烂鞋,遭狗咬,饿肚子”几乎成为家常便饭。
在农村驻征点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调到安底区公所所在的安底镇,成了一名集镇专管员。
集镇专管与农村专管相比,虽说可以少跑路,但面对的工作业务却要辛苦复杂得多。
在当年的环境下,凡集镇赶场,几乎所有出售的农产品都要缴税,比如农民编一个背篼箩筐或撮箕来卖,税务人员要打“查验”上5%的税,虽说“皇粮国税”是大家都晓得的道理,但那个时候的纳税人纳税意识远没现在高,再加上经济条件也不好,收税的难度相当大,挨骂遭吼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我当所长的时候,曾经遇到这样的事情——工作人员去收税,一位纳税户死活不交,把他带到税务所来,又泼又闹,我好言相劝,耐心给他做工作讲政策,他说不过我们,把税交了,但依旧不服气,将双手捏成拳头,打在墙上出气,手都打流血了。
另外还有一个从事饮食业的纳税人,对她的饮食业营业额定了以后,她认为专管员定高了,要找我们闹。我是所长,她是本街上的我也是本街上的,大家都认识,我把她请到办公室,算账给她听,并对她说:“如果算下来你服了、你认为税务机关征收对头的,你把税款交了,你认为不对头,可以向上级反映。”然后我从她租门面、人工、水电等成本一样一样的算下来,结果早已超过定额,事实面前,她一点都没有反驳,照章纳了税。
“苦口婆心讲道理,据理力争把税收”,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我有一个亲表妹,曾经仗着我在税务所当所长,上街卖东西不交税,专管员把她叫到税务所来补交,她以为我会网开一面,结果讨了个没趣,现场大骂我六亲不认。
还有一次,我带队到岚头检查税收时,有人举报我的堂妹私下煮酒却不交税,我去盘问,堂妹支支吾吾,我公事公办,行使执法权,她也是一面大哭一面求我“不看僧面看佛面”,但我不为之所动,现场令她补清3000多元的税款,这件事在群众中震动很大,也推动了查补工作的顺利开展。
征税吃得千般苦,执法不能徇私情。
曾经因为收税,我得罪过不少人,甚至连自己的亲朋好友都得罪了不少,至今还记忆犹新的是,我的老母亲过世,举办葬礼的那几天,很多亲戚都没有来,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不讲情面,收了他们的税,于是对我很有意见。发生这样的事,一方面,我觉得愧对母亲,但另一方面,我无愧于这份神圣职业。
在基层工作,对于税收,我做到应收尽收,在培育税源方面,亦是不遗余力。
70年代末,税收渠道主要来自国营工商业、公私合营和集体单位,这段时间,税务部门从发展生产出发,下乡进厂,培养税源,帮助当地发展种养殖业以及农具加工、酿酒等,税源逐渐扩大。八十年代,国家注重“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烟草部门在安底建立以烤烟生产为主体的多种经营基地,引进外地烤烟生产、烤房以及薄膜育苗技术等,烤烟获得大发展,其间,我们也做了力所能及的努力。烟农游明德在“拉屎不长蛆”的地方栽种烤烟22亩,我主动帮助他购买化肥燃料,当年他收入4200多元;王贤友转包57亩荒地做烤烟,烤烟收获的时候,人手缺乏,我积极为他调剂劳动力,这一年仅烤烟收入就达到13000多元,王贤友还出席了全县劳动致富先进代表会,受到表彰,领到烤烟款的第一时间,就乐滋滋地到税务部门缴纳税款。
烤烟发展最为鼎盛的1989年,安底区当年烤烟收入逾万担,实现财政收入近500万元,名列全区第一,而其中,烤烟税收就达400万元以上,烤烟因此在当地逐步成为税收的又一主要税源,成为第一位的应税产品,被称为财政收入的支柱。
当年,我所在的单位税收工作因为一直走在全县甚至全地区全省前列,迎来全省税务征收管理现场会在安底召开,我自己也因为业绩突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财贸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财税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从参加工作到退休,我在税务系统干了42年,其中,在基层税务所就干了22年。1995年1月,因从事税务工作多年,我获得了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从事税务工作三十年以上”荣誉证书。
记得当初一起考入税务系统的几十个人,到7年后转为正式编制时,仅剩下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其他的都因为吃不下苦或怕得罪人而选择离开。
如今,我也退休多年,每每回首往事的时候,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捧出那枚被我珍藏多年的税徽,细细抚摸,感叹万千。黄白相间的税徽,寓意着我们为国家征收的是“黄金白银”,圆形周转形状的创意设计又寓意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整体酷似“一盏灯笼”的税徽图案,更寓意税收人员必须清正廉明……
回顾在税收战线上奋斗的这几十年,虽付出不少,但为国家税收事业尽到了“匹夫之责”,我,对得起这枚珍藏的税徽!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16/268_1639584618543.gif?width=306&size=9559
END
来源 | 金沙县税务局
编发 | 毕节税务
2021年第208期,总1278期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16/852_1639584618798.gif?width=900&size=74332
http://file.tax100.com/o/202112/16/870_1639584619034.gif?width=1080&size=7788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税月”有你】“我对得起珍藏的这枚税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