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政策君 发表于 2021-11-18 13:21:18

三代人与税务的“不解之缘”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美德与风尚,是每个家庭成员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传承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道德财富。在赤峰市松山区有这样一家人,传承了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家风,祖孙三代都与税务有着不解之缘……
http://file.tax100.com/o/202111/18/343_1637212876983.png?width=1080&size=1016287

“我有经验,让我上”
当前,内蒙古先后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松山区税务局的党员在接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后,积极响应,主动请缨,井润华就是其中一员,2020 年他就参与了支援社区疫情防控,他表示:我有经验,让我上!
这位80后税干来自赤峰市松山区税务局玉龙税务所,去年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刻,他得知了社区缺少工作人员,第一个主动报名申请到街道社区当志愿者。为守护百姓安全,他时刻绷紧了疫情防控这根弦,驻守在小区大门口,不让一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因为抗疫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青年志愿者”。
在执勤时,有一位老人没戴口罩想出小区,井润华立刻拦下了他,问清缘由后得知这位老人的儿女因为疫情都在外地,老人这几天就感觉身体不舒服,但因为没有口罩不敢去医院看病,实在没办法了来向社区求助。尽管当时“一罩难求”,井润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抢购到的口罩送给了老人,并耐心地告知老人特殊时期的就医流程,使得老人被及时救治,面对老人家属不断地道谢,他只是低调的一笑而过。井润华在坚守岗位的同时大力宣传健康防疫知识,利用正面积极的宣传引导,帮助群众建立战胜疫情的信心,他所在的小区越来越多的居民响应号召,自觉居家隔离,减轻了志愿者们的工作负担。疫情严重时也正是北方最寒冷的时节,井润华一站就是将近一个月,但在休息时他也不放松,认真及时学习,精准掌握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线上宣传、视频辅导确保纳税人应享尽享,一天24个小时电话不断,最终他所管辖的企业率先实现了百分百复工复产。那段时间有同事问他“你和嫂子都这么忙,儿子怎么办?”他笑了笑说道:“不用担心,有他爷爷呢,是我们家最坚强的后盾。”
http://file.tax100.com/o/202111/18/177_1637212877321.png?width=1080&size=1061199

“永远为税收事业奋斗”
井润华口中的“后盾”就是他的父亲井海斟,一位由部队转业后在税务战线上奋战了18年的老党员,先后担任过专管员、秘书、副主任、科长……是他的依靠更是他的榜样。一直以来父亲就教育我“先做人,再做事”、“先学好本领,再上岗履职”,正是父亲的言传身教,培养了井润华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品质。“你是我的儿子,就要比别人更勤奋更能吃苦,因为大家都看着你呢,要更严格要求自己。”井润华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父亲的话对自己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父亲在任何岗位上都恪尽职守、精益求精,他撰写的《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报道在中国青年报头版发表;他大力弘扬先进文化,选拔税收“岗位能手”,培养了大批爱岗敬业人才;他带领50名税务干部唱红歌,利用休息时间连夜排练,取得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捧回“长江杯”,展现了税务铁军的精神面貌……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优秀科长”和“优秀共产党员”。“印象中,父亲对待工作总是充满热情,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现在虽然退休了,也时常惦记着单位的事,永远为税收事业奋斗。”井润华表示小时候总觉得父亲每天都在忙,现在自己接过了“接力棒”也终于能够理解父亲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执着。
http://file.tax100.com/o/202111/18/401_1637212878024.png?width=955&size=829106

“我是税法小小宣传员”
井润华的儿子井然是一名初中生,从小跟着爷爷学习的他练得一手好毛笔字,一幅“为国聚财 为民收税”书法作品,让井然成为了学校里的税法宣传员。“咱们背的书包、用的笔,买时候付的钱其实都包含了税钱,等咱们长大了工作以后,要自觉交个人所得税,做诚信、光荣的纳税人。”在课余时间,井然经常跟同学们分享自己知道的税法小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税法知识竞赛,还会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回家问爸爸妈妈和爷爷,立志以后也要成为税务“一份子”。看到儿子对税收的浓厚兴趣,井润华觉得很欣慰也很自豪,他希望从小就培养孩子勤学好问、吃苦奉献的习惯,将来成为助力税收、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井润华家的三代人将勤于学习、甘于吃苦、乐于奉献作为为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在家族中薪火相传,树立起了好家风传承的典范,通过家风涵养作风,作风助推税风,践行“为国聚财 为民收税”初心使命,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高质量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代人与税务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