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策君 发表于 2021-11-16 04:15:12

扶贫当扶“志”——记乐阳桥村贫困户昌德的故事

http://file.tax100.com/o/202111/16/686_1637007309646.png?width=176&size=5839
扶贫当扶“志”
——记乐阳桥村贫困户昌德的故事
第一次见到昌德,他正满脸笑容地清除水泥公路两旁的杂物。我看他轻快而卖力地挥舞着铲子,杂物很快就消失不见了,于是感叹地说:真是能干哦,活得像太阳一样明媚。一旁的杨科明书记说:是啊,他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在大家随意的聊天中,我对昌德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他姓陈,是乐至县通旅镇乐阳桥村的一个脱贫户,今年51岁了。不要看他现在生活得有滋有味,以前却过得相当差。
昌德小时候家里条件很差,又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学校里经常把老师气得跳脚,读了三年书就辍学了。辍学后昌德一天不务正业,靠着一点承包地勉强度日。混了几年该结婚了,可是亲事讲了一门又一门,那些姑娘们却嫌他太穷。后来他又“赶时髦”出去打过工,因为没有文化只能干点力气活。可由于他身材矮小,处处遭人嫌弃,也吃不了这碗饭,就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晃眼就漂泊了二十多年,最终还是孑然一身回到了家乡。
刚回家时,昌德没落脚的地方,就住在他大哥给的一间废弃杂物房。这房子四面漏风,八面透亮,下雨时不能避风挡雨。为了糊口,他只好靠摸点黄鳝、捉点泥鳅维持生计,过一天算一天。
2016年,扶贫工作的春风吹到了乐阳桥村,也给昌德带来了转机,在村两委和资阳市税务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昌德的生活逐渐好转。今年,我被派驻到乐阳桥村驻村,看到的却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昌德,他的曾经已经留在传说中了。


驻村工作队员走访昌德家

现在的昌德是个孝顺的人。昌德的大哥得尿毒症后,他母亲就和他一起生活。虽然家里条件差,昌德也总是想方设法给母亲吃好穿好,有好的东西都是先想着老娘。一旦老娘有个伤风感冒的,他总是马上找村上的医生,两天不见好就往镇上县上的医院送。我第一次走访他家,见到他老娘问:“老人家满70没得?身体还这么硬朗。”她自豪地答道:“谢谢你关心,我今年都85岁了。全靠党和国家好、靠村社和你们这些干部好,也靠我昌德儿对我好。我现在是搭到享福哦。”说到昌德养他老娘,隔壁邻居都竖起大拇指。就连他老娘的娘家人都说:还好昌德娃是个孝子,对她很好,不然的话,她怕是早就不在了。


昌德驾驶电三轮出门为乡亲们搬运粮食

现在的昌德是个勤快的人。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了解到昌德的住房问题后,给他说了可以纳入D级危房改造,按政策可以补助两万元钱;纳入C级危房改造也可以补助7千元。但是昌德实在是拿不出钱,没法改善住房。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了解到后,积极想办法,向帮扶单位资阳市税务局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市税务局还动员党员干部捐款为他维修房屋,并解决了用水问题。这件事对昌德触动很大,之后大家发现昌德越来越勤快了,家里的卫生也搞好了,地里的杂草清除得干干净净,庄稼也长势好,还种了三十多棵果树,家里田间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现在的昌德是个有头脑的人。随着脱贫工作推进,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积极争取资金,乐阳桥村的道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好。昌德发现:在家种地的都是七老八十的人,遇到收粮食卖粮食这些累活都很吃力,自己不到五十岁,还可以出点力。于是他筹资买了一辆电三轮,遇到乡亲要搬点粮食什么的,就帮忙去搬去运,收个一块二块的力气钱。这样既解决了老乡亲们的困难,自己也挣点钱贴补家用。
现在的昌德是个实诚的人。看到他的变化,2020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给昌德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负责村公路的卫生。昌德总是不怕苦不怕脏,扫地除草撮垃圾从不含糊,有时垃圾不好撮,就直接用手捧。为落实责任,2021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将村公路划分区域,各自负责。村垃圾清运外包后,公益性岗位只负责打扫卫生,不再负责运垃圾,昌德觉得活路做少了,工资却没有减少,心里不是滋味,跑到村上提意见。大家都说他太实诚了,他还是纠缠不休,总说自己的活干少了。村委副主任钟丽只好说:“不运垃圾嘛就把公路多扫一下、扫干净点嘛”,昌德这才笑嘻嘻地走了。此后,昌德干得更勤、更认真了。每次检查卫生,昌德负责的那一段是最干净的。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邓俊经常表扬昌德,并在村上的例会上称赞说:“昌德负责的那段公路是最长的,打扫是最干净的”。


昌德打扫村公路

现在的昌德是个热心的人。大家都知道现在农村里面大部分都是老年人,遇到哪家有需要,昌德总是热心帮忙。他有一辆电三轮,走到哪儿骑到哪儿,遇到顺路的就搭一段,给不给钱无所谓。昌德的三轮上总放着“三宝”:电锯、铁锹和扫帚。农村道路狭窄,两边树木竹子多,一旦刮风下雨就有倒了的、断了的挡在路上,坡上的泥巴冲到路上。遇到这些情况,他便动用他的“三宝”第一时间清除。除了这些事,哪家房子上竹子扫到瓦了,哪家树木断了挡道了,哪家灯泡坏需要人帮忙换,只要叫一声昌德,他都会热心地帮忙。
现在的昌德是个有志气的人。昌德家目前每月有政府补贴500多元,自己平时挣点,生活也是不用愁了。昌德无妻无儿,到了60岁就可以享受“五保户”政策,生活是有保障的。在一来二往相当熟悉后,我和他开玩笑:反正这辈子不愁了,还这么挣钱干啥子,未必还想讨个婆娘?昌德认真地说,现在国家帮我交了保险,种地也给补贴,又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我老娘每个月也有几百块钱,今后我老了也有保障。但是我也不能只靠国家,趁现在还有体力,多少存点钱,今后把房子修好点、住巴适点。还要存点钱预备着,今后老了、病了也不能全部靠村上,自己有点还是踏实些,说话都可以大声点。
现在的昌德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正是驻村工作队在工作中把“扶志”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才有了昌德的变化,才有了乐阳桥村可喜的变化。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人民群众,把乡村里的“昌德们”都激活了,才能造就一大批振兴乡村的新星。这——是我们帮扶的初心,更是我们美好的愿望。
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我们且行且努力!
文字|张学隆
编辑|张娟
审核|张琪
http://file.tax100.com/o/202111/16/673_1637007311554.jpg?width=800&size=57432
资阳税务

微信号:zysw_wx
聚焦税费新热点
呈现纳税星服务
喜欢,就“在看”
http://file.tax100.com/o/202111/16/145_1637007311782.png?width=167&size=1424
http://file.tax100.com/o/202111/16/420_1637007311902.png?width=567&size=14492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扶贫当扶“志”——记乐阳桥村贫困户昌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