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政策君 发表于 2021-11-11 03:55:23

因为一件“小事”,他被全城搜索……

http://file.tax100.com/o/202111/11/118_1636574121404.gif?width=600&size=44631
http://file.tax100.com/o/202111/11/723_1636574121644.jpg?width=1080&size=99951

救人后悄悄离去,“东北大哥”被全城搜索
8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宣传中心主办的《税收舆情》日刊发表了转自哈尔滨新闻网,题为《全城寻找见义勇为的“东北大哥”,竟是哈尔滨税务干部张泉》的文章,文中提到张泉“午休散步遇到女子落水险情,脱掉上衣就扎进江中,救人后,没留名默默离开现场,救人视频被市民拍下‘全城搜寻’……”
原来英雄就在身边。经多方采访,哈尔滨税务编辑部理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8月16日,中午12时左右,张泉和同事李洪杰饭后照例沿着松花江边散步,边走边谈论着来势汹汹的汛情——当日,黑龙江省水文水资源中心刚刚发布松花江哈尔滨段洪水蓝色预警:松花江哈尔滨站6时水位118.11米,且呈上涨趋势。走到防洪纪念塔和通江街交口,李洪杰突然发现江里漂浮着一件绿色的衣服,走近后才看清,一个穿绿衣服的女孩儿趴在水里顺流而下,由于体重较大,她短时间内还能浮在水面上。但情况马上急转直下,绿衣女孩儿开始剧烈挣扎,想在水里站起来,岸上的人明白了:这个女孩儿不会水。距堤岸约有十米远,水流湍急,由漂浮状态转为直立的女孩儿时刻面临溺亡危险!
大家还在指点、叹息,说时迟,那时快,熟悉水性、身体健壮的张泉迅速脱掉上衣和鞋子,把个人物品交给李洪杰,一个猛子跃入水中。由于曾有过两次水中救人的经验,他从后面游向女孩,抓住女孩的衣服,左手托起她后脑勺,并指导她正常呼吸,同时,轻声安慰:“没事儿了”,一边划水将她推到岸边。由于女孩儿体重较大,第一次上岸失败了,两个人同时砸回水里。在李洪杰及一位好心路人的帮助下,张泉终于成功将女孩儿推上岸。见女孩儿平安,张泉和李洪杰悄悄离开,路上,有拿手机拍摄视频的人问张泉:“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低调的张泉不想出名,更不想给被救者压力,淡淡地回答:“没单位。”回到单位,有同事发现他裤子湿了,他随口说了句:“不小心掉水里了。”
如果不是有人在网上寻找“好心的东北大哥”,张泉救人的事儿就云淡风轻地被他“瞒”过去了。
8月16日当天,有市民将张泉勇救落水女青年的视频上传网络和媒体,网友们纷纷留言评论:“水这么大,还敢下去救人,真是英雄!”“好人一生平安!”一时间,网络上掀起了寻找好心“东北大哥”的热潮,视频点击率高达十多万。
8月17日,机关服务中心吴立新刷抖音,发现救人者正是他一个车队的同事张泉,给媒体打去电话,“东北大哥张泉”浮出水面。
8月18 日,哈尔滨交通广播925频率的“婧姐帮帮团”栏目电话连线张泉及服务中心主管局长李庆年副局长,并给哈尔滨市税务局送来锦旗;
8月19日,《新晚报》头版刊登了张泉的大幅照片,并在第四版发表《全城寻找的“救人哥”终于找到了》;哈尔滨市税务局局长王跃伟在《新晚报》相关报道上批示:“请党建处加强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弘扬正能量。张泉同志虽然不是党员,但是见义勇为的行为值得学习,令人敬佩。”
8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税收舆情》日刊转发了哈尔滨新闻网的文章,至此,张泉勇救落水者的事迹传遍了全国税务系统。机关同志深受鼓舞,纷纷转发他救人的视频和报道,为他点赞。
对话张泉,“好心大哥”讲述救人故事
采访泉哥之前,哈尔滨税务编辑部只拿到有限的资料:“张泉,1967年生,哈尔滨人。1998年来到税务系统,一直在服务中心做司机。小学起,开始学游泳,先后在水里救过两个人。”救人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张泉是个什么样的人?带着诸多问号,科研所编辑部对张泉大哥进行了一次访谈。
编辑部:8月16日,松花江水流湍急,你救人前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张泉:情况紧急,思考时间非常短。我做了简单的评估,以前有过在水中救人的经验,落水的女孩儿离岸边并不远,我认为凭我当时的身体状况完全可以把她救上来。
编辑部:第一次推她上岸,你们两个一起掉回水里了,可见,当时救人有一定危险。
张泉:确实是这样,我没有留意女孩儿的体重,推她上岸的时候,才发现非常艰难,如果不是李洪杰和另一位好心市民迈下台阶搭把手,我们都很危险。
编辑部:你水性那么好,是在哪儿学的?
张泉:我1967年出生在道外,家离江边不远,小学时,就经常偷偷去江里游泳,为此没少挨打。
编辑部:第一次下水救人是什么时候?
张泉:我们几个高中同学去泳池游泳,一名同学刚学会游泳就和人打赌,硬着头皮往深水区扎。游到深水区中段,慌了手脚,开始下沉,我看情况危急,一猛子扎进去救人。当时没有经验,正面对着他,被他抱住拽到了池底。触底反弹后,我无意中打到他的下颌,他吃痛松手,我才带他游回浅水区。
编辑部:第二次救人是怎么回事儿?
张泉:距离第一次救人大约一年后,我们几个高中生在防洪纪念塔租船划,突然发现一名打水仗的初中生扑空落水了,我马上跳下去把他捞起来了。有了第一次救人的经验,我从背后接近他。因为落水的人都特别慌张,会拼命抓一切能抓到的东西,如果被他抓到,两个人都很危险。哈尔滨“8·18沉船事故”发生后,打捞上来的一些尸体都是成串的,那种情况下,即使水性好,如果被死死拉住,也失去了逃生的可能。
编辑部:有过一次泳池救人的经验,第二次救人顺利吗?
张泉:不顺利。我想把他推到原来的船上,结果发现从水中托举特别困难,即使船上有两个男生帮着拉,不但他没上去,还差点儿把那艘船翻过来,吓得船上两个女同学大哭。多亏旁边有位大爷提醒我:你推着他游上岸吧,这样上不去船。我推着他游了一百多米,才找到松花江的一块沙滩,上岸后累得精疲力尽。
编辑部:看来你每次救人都很危险。
张泉:因为缺乏常识,第一次救人最危险。上来后,泳池的救生教练教了我一些救生常识。第二次主要是游的距离太远了,体力耗尽了。之后的两年,因为后怕,我那么喜欢水的人一直没敢去江边。
编辑部:高中两次救人,家里知道吗?你和被救者后来有联系吗?
张泉:第一次救的是我同学,我们现在经常见面。当时,我们是瞒着家里去玩的,谁也没敢和家里人说。第二次救的初中生我根本不认识,以后再也没见过面。
编辑部:哈尔滨冬泳有名,哈尔滨江边有很多游泳高手。
张泉:确实。常在老头湾游泳的那些人基本都救过人,那位指点我第二次救人的大爷就是游泳高手,他们一个夏天就能救三四个,和他们相比,我这什么都不算。
编辑部:对于下水救人,你有什么经验之谈?我们注意到救人视频里你没穿上衣。
张泉:入水前,我脱掉上衣和鞋子是为了保证安全,减小阻力。如果我穿上衣下水,溺水者很可能会抓我的上衣,十分危险。接近溺水者时,要从背后靠拢,以防被他(她)拽住或抓到衣服;抬起溺水者的头或者架着他(她)的腋窝是关键的一步,能够正常呼吸,他(她)就不慌了;靠岸后,必要时呼叫岸上的人搭把手,把人拽上岸。
大爱无私,平凡处彰显英雄本色
熟悉张泉的人都知道:今年54岁的他1998年转到市地方税务局,2018年合并到哈尔滨市税务局,一直在服务中心做司机。从税23年来,他勤勤恳恳、爱岗敬业,保质保量完成领导指派的出车任务。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作为出行防控小组一员,他积极投身抗疫工作,每日提前做好车辆消毒、以饱满的热情接送抗疫工作人员、跑前跑后给下沉社区的值守人员送防疫物资,积极参与为疫区捐款,虽然只是机关车队的普通一员,他和同事枕戈待旦,24小时坚守,出色完成了出行防控组的各项工作,有利配合了哈尔滨市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圆满完成。
张泉的两级领导服务中心主任于长江、车队队长郭万君一致评价张泉是车队“最优秀的员工”,不计个人得失,勤劳肯干。“做他的领导很幸福,他7x24小时随时待命,从未因任何个人理由请假,每次出车都高质量完成任务,把活儿交给他非常放心。”两位领导都提到一个细节:由于历史原因,张泉驾驶的车辆没有安装ETC,过高速只能手动交费,多次去机场接送干部,却从没见他报过30元的高速费,询问之下他总是笑笑:“那是小钱儿,我自己就掏了”。
套用一句流行语:张泉不是在出车,就是在等候出车的路上。54岁的他,出车回来,就到队长办公室等活儿,方便随叫随走。无论节假日、周末,不论哪个时段,只要领导派他出车,他的答复永远是:“我没事儿,保证完成任务!”不仅出车积极、认真,闲不住的他还承包了单位的卫生。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张泉说:如果说我做了一些好事儿,其根源可以归结为税务局领导的熏陶。他清晰地忆起多年前的一件小事:大雨中,他开车送老局长回家,看见路上一对母女在雨中瑟缩,老局长示意停车询问,得知母女俩想卖完剩下的五六个香瓜再回家后,马上掏出20元钱递给卖瓜妇女:“这瓜我买了,雨大,你们快点儿回家吧!”老局长的善良让张泉铭刻在心。此外,他多次拉机关同志去扶贫、献爱心或者志愿服务,常常为大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真情深深感染,总想着为社会为他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8月16日勇救落水女青年一事,在张泉眼里,是力所能及的一件“小事儿”。如今,这件“小事儿”过去半个月了,张泉依旧是那个踏实工作、朴实低调的“张师傅”。我们尊重他平日的低调——少言寡语,踏实工作;我们更敬重他的高调——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希望我们身边有更多这样平凡的“英雄”,希望有更多的人敬重、效仿张泉这样真实而赤诚的“英雄”。
http://file.tax100.com/o/202111/11/361_1636574121742.jpg?width=1080&size=70138
END
来源:哈尔滨税务编辑部
http://file.tax100.com/o/202111/11/469_1636574122547.jpg?width=1080&size=14232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因为一件“小事”,他被全城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