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广军老师 发表于 2021-10-29 14:34:00

【 2017年04月24日】付广军: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及贡献率分析

付广军: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及贡献率分析
说明:本文原刊载于《税收研究资料》2000年第12期第13-20页;曾国祥主编:《中国税收理论前沿》,中国税务出版社2003年5月版第426-438页。作者在国内首次提出计算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及贡献率。

在现行的中国税收收入统计制度中,因核算范围的不同,存在多种统计口径的税收收入,《中国统计年鉴》上有各项税收收入(包括工商税收、关税、农牧业税、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中国税务年鉴》上有税务部门组织的收入(包括工商税收收入、国有企业所得税、股份联营企业所得税、教育费附加、国家预算调节基金、国家能交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工商税收收入等。作为税务部门在分析税收收入时,一般存在两种统计口径,一是税务部门组织收入;二是税收收入(1997年以前为工商税收收入,不包括国有企业所得税;1998年以后改为税收收入,包括企业所得税),本文如无特别说明,税收收入是指后一种口径的税收收入。从税收收入的税种构成看,税收收入是由各税种收入合计而成的;从税收收入的地区构成看,全国税收收入是由各地区税收收入加总而来的;从税收收入的经济类型来源看,税收收入是由来自各不同经济类型税收收入综合而成的。因此,税收收入的贡献及贡献率可以分三类进行分析:一是税种贡献及贡献率;二是地区贡献及贡献率;三是经济类型贡献及贡献率。税种贡献及贡献率、地区贡献及贡献率、经济类型贡献及贡献率是税收收入增长统计分析的指标,本文将要介绍这些指标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运用它来描述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及增长的运行状况。

一、计算方法

从总量与分量的关系看,税收收入等于各分项(这里的分项为税种、地区和经济类型)收入之和,税收收入增加量等于各分项增加量之和。分项贡献是指该分项收入的增长所引起的税收收入增长率的增加值,分项贡献率是指在税收收入增长率中各分项的贡献所占的份额。

用S代表税收收入,t 代表年度,则 t 年税收收入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778_1635489234342.jpg?width=245&size=2149
假设税收收入由n个分项组成,用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914_1635489234570.jpg?width=18&size=480表示分项 i 的增加额,则(1)式变为: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312_1635489234838.jpg?width=254&size=2966
其中: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722_1635489235062.jpg?width=199&size=2393就是分项 i 对税收收入增长率的贡献,简称为分项 i 的贡献。
将(2)式两端同时除以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815_1635489235272.jpg?width=25&size=545,则有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765_1635489235494.jpg?width=216&size=2912
其中: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194_1635489235776.jpg?width=250&size=3624就是分项 i 对税收收入增长率的贡献率,简称为分项 i 贡献率。它是分项 i 贡献与税收收入增长率之比。将(1)式代入(5)式,则分项i贡献率也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187_1635489236105.jpg?width=262&size=2819
即分项 i 的贡献率等于分项 i 增加额与税收收入增加额之比。

二、分税种贡献和贡献率

税收收入分税种看,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包括国有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涉外企业所得税)、海关代征工商税收、营业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屠宰税等。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630_1635489236389.jpg?width=555&size=64082
   资料来源:《中国税务年鉴》1995、1996、1997、1998、1999年;为保持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对税收收入数进行了调整,历年的税收收入数均包括企业所得税。

根据表1资料计算,1998年税收收入增长率为:

R1998=(S1998-S1997)/S1997=(8656.67- 7765.97)/ 7765.97 =11.47 %,其余各年计算方法同此,计算结果如下(见表2):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577_1635489236907.jpg?width=556&size=75217

分析说明:

从对税收收入增长影响最大的税种分析。1995年税收收入增长17.16%,其中,因增值税的增加使税收收入增长6.11个百分点,占税收收入增长率的35.59%;因营业税的增加使税收收入增长4.11个百分点,占税收收入增长率的23.93%;1996年税收收入增长14.4%,其中,因增值税的增加使税收收入增长3.28个百分点,占税收收入增长率的22.75%;因营业税的增加使税收收入增长3.63个百分点,占税收收入增长率的25.22%;1997年税收收入增长25.80%,其中,因增值税的增加使税收收入增长13.13个百分点,占税收收入增长率的50.89%;因营业税的增加使税收收入增长4.67个百分点,占税收收入增长率的18.08%。

1998年税收收入增长11.47%,其中,增值税收入增长量为388.08亿元,因增值税的增加使税收收入增长5个百分点,占税收收入增长率的43.57%;营业税收入增长量为254.61亿元,因营业税的增加使税收收入增长3.28个百分点,占税收收入增长率的28.59%,仅此两项税种就占全部税种贡献率的72.16%。因此,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运行状况对整个税收收入的运行状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消费税收入增长量为123.25亿元,使税收收入增长1.59个百分点,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3.84%;另外,个人所得税增长量为78.72亿元,使税收收入增长1.01个百分点,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已达8.84%,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新的变化。其余各税种均低于5%,合计贡献仅为0.59%(仅使税收收入增长0.59个百分点),贡献率仅为5.16%。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所得税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近几年出现了很大的变化,1995年,使税收收入增长3.03个百分点;1996年,使税收收入增长1.64个百分点;1997年,使税收收入增长2.58个百分点。但是,到1998年,却使税收收入降低0.46个百分点。

在实际税收工作中,为了保障税收收入的良好运行,我们对税收收入贡献率较大的税种,特别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的收入状况给予重视,并对收入变化异常的税种进行跟踪监测,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三、分地区贡献和贡献率

从理论上讲,全国税收收入等于各地区税收收入之和,全国税收收入增量等于各地区税收收入增量之和。地区贡献是指各地区税收收入的增长所引起的全国税收收入增长率的增加额,地区贡献率是指在税收收入增长率中各地区的贡献所占份额。

按经济学界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的划分:东部省区有: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广西、福建、海南、山东12个省市区;中部省区有: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内蒙9个省区;西部省区有:重庆、青海、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甘肃、宁夏、西藏、新疆10个省市区。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417_1635489237466.jpg?width=556&size=139809
   资料来源:《中国税务年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历年的税收收入资料,经计算整理得出,部分省的数字包括计划单列市数据。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988_1635489238026.jpg?width=555&size=27996
    说明:由表3计算得出。

经计算得分地区税收收入增长率的贡献及贡献率如下(见表5):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464_1635489238352.jpg?width=558&size=31915

分析说明:

近年来,我国三大地区,以东部地区对税收收入增长率的贡献最大,1995年贡献为10.99%,贡献率为62.37%;1996年贡献为9.56%,贡献率为59.75%;1997年贡献为18.54%,贡献率为77.11%;1998年贡献为7.06%,贡献率为61.23%。中部地区对税收收入增长率的贡献均高于西部,但远远低于东部地区,1995年贡献为4.27%,贡献率为24.21%;1996年贡献为3.64%,贡献率为22.74%;1997年贡献为3.99%,贡献率为16.58%;1998年贡献为2.41%,贡献率为20.90%。西部地区对税收收入增长率的贡献是三大地区最低的,1995年贡献为2.36%,贡献率为13.42%;1996年贡献为2.80%,贡献率为17.51%;1997年贡献为1.52%,贡献率为6.31%;1998年贡献为2.06%,贡献率为17.87%。

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对税收收入增长率的贡献及贡献率最大,占整个分地区贡献的60%以上(除1996年为59.75%以外),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之和,特别是1997年其贡献率已占77.11%,超过三分之二,而西部地区对税收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不到10%,对此情况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也就是说在我国的税源分布上,东部沿海地区税源丰富,增长潜力大,而且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西部地区近年来的税收收入增长幅度变小,其税收收入增长的潜力逐渐减弱。我们应针对这种状况采取必要可行的税收政策措施,对中西部地区给予适当的倾斜,以扶持中西部的可持续发展的税源。

四、分经济类型贡献和贡献率

税收收入可以按不同经济类型进行分类,根据《中国税务年鉴》中的分类: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等。因此,税收收入的总和等于以上各类型税收收入之和。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590_1635489238805.jpg?width=563&size=50884
   资料来源:《中国税务年鉴》1995、1996、1997、1998、1999年。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795_1635489239290.jpg?width=557&size=53554

分析说明:

1995年,税收收入增长16.64%,其中因来自国有经济的税收增加,使税收收入提高6.64个百分点,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9.88%,来自集体经济的税收增加,使税收收入提高3.35个百分点,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0.13%,这两者合计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01%。

1996年,税收收入增长12.82%,其中因来自国有经济的税收增加,使税收收入提高3.94个百分点,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0.70%,来自集体经济的税收增加,使税收收入提高3.81个百分点,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9.74%,这两者合计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44%。

1997年,税收收入增长10.26%,其中因来自国有经济的税收增加,使税收收入提高5.67个百分点,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29%,已占到一半以上,来自外商投资经济的税收增加,使税收收入提高2.64个百分点,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5.77%,首次位居第二位,这两者合计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1.06%,这是一个新的变化。

1998年,税收收入增长26.17%,其中因来自国有经济的税收增加,使税收收入提高11.87个百分点,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5.35%,来自股份经济的税收增加,使税收收入提高5.38个百分点,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0.55%,首次位居第二位,这两者合计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5.9%。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各种经济成份对税收收入的增长存在较大的变化,国有经济仍然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尽管国有经济近几年出现了经营困难,但税收负担并没有丝毫减轻,对此我们应研究在保证收入的前提下,适当对国有经济给予税收倾斜,并在公平税负的前提下,增加其他经济成份的税收收入。

五、结论及建议

从分税种贡献及贡献率看,1994年税制改革后,税收收入连续增长近千亿元,主要是增值税和营业税收入增长较大造成的,如果再加上消费税的因素,它们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则高达三分之二以上,其余所有税种的贡献率仅为三分之一,因此在我国的税种结构中虽然存在十多种税种,但税收收入的增长主要靠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只要抓住了主要税种的收入,整个税收收入就会有保障。

从分地区贡献及贡献率看,1994年税制改革后,来自东部地区的税收收入对整个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远远高于中、西部合计贡献率,对此应采取积极的税收政策措施,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税收政策上向西部倾斜,并扶持西部发展经济,培植可持续发展的税源,否则,西部经济的发展就会落后,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会越来越大,不利于全国整个经济发展。

从分经济类型贡献及贡献率看,1994年税制改革后,国有经济仍然是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来自国有经济的税收收入对整个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远远高于来自其他所有经济类型的税收收入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这与改革开放以来,其他经济成份的较大发展情况不适应,从经济运行状况看,国有经济虽然保持着较大的份额,但是,乡镇企业已占到全部经济份额的三分之一,可是税收收入却占份额较小;另外,外商投资经济也有较大的发展,但税收收入增长与该经济成份的发展并不适应,这与我们在税收政策上对外资企业优惠较多有关。建议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建议:

在分税种税收收入的管理中,注意抓住主要矛盾,特别是分税种考察时注意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运行状况,但从长期观点看,在保证重点税种的增长外,还要下大力气扶植新的税种税收收入增长点,以保障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

在分地区税收收入的管理中,除保持东部地区的税收收入的稳定发展,还要注意发展中西部经济,培植中西部的税源。否则中西部税源如果严重委萎缩,势必对全国的税收收入造成影响,不利于整个税收收入的稳定可持续增长。

在分经济类型税收收入的管理中,除继续保持来自国有经济税收收入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的较高份额外,注意加大对集体、外商、私营及个体经济的税收征管,使来自其他各类型的税收收入的贡献率逐渐增大,使税收收入的稳定可持续增长有可靠保障。

(作者工作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 2017年04月24日】付广军: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及贡献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