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策君 发表于 2021-10-29 13:55:28

学党史 话税史 | 在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③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271_1635486927386.jpg?width=1080&size=53211
回眸百年路,起航新征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做到学习党史与税史相贯通,雅安税务特推出“口述税史”专栏,以不同年代的税务人紧密结合各自成长和奋斗经历,讲述不同时期的税收故事。
共忆历史、同话感悟、寄语未来,多角度反映祖国税收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全方位展示税务精神的传承与变革,为高质量推进税收现代化储蓄智慧、汲取力量。
韩忠,1968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1997年作为计算机专业人材引进到雅安市税务局工作,先后完成省局的软件开发项目14项,多个项目获评为全省优秀创新项目,成为全省创新创业的特色亮点工作之一。

一个软件让全局少加几天班
刚到税务部门工作时,我从事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当时是税收软件一穷二白阶段,也是全省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的时期,这给了我将专业特长和税收业务结合起来的机会和舞台。我第一次尝试开发税收软件是在1997年,为达到省局统一征管软件的要求,决定将原来使用的通用光码公司的征管软件更换为未来公司的征管软件。当时更换软件不像现在装个系统后台扫描数据库自动导入这么简单,传统方法就是手工录入,组织全局的人一条条录入数据再进行核对,很耗费时间和人力,而且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看着同事们天天加班录入数据,我就想能不能用软件将程序转换批量自动导入。于是立马去找领导提建议,尝试做这个事情,领导很是支持。等开始接手准备搞的时候,发现没有数据库结构资料,联系软件公司,他们也没有,我就自己对两种软件数据库文件进行比较、研究,自己写代码编制了一系列转换程序,一遍遍调试运行,最后及时完成了700多条税务登记数据和5300条税票数据的转换,保证了新旧软件安全、快速、平稳的过渡,现在来看这几百条税务登记数据轻轻一点就提取出来了,当时要一条条的去录入、去核对,一个转换程序就能让全局少加几天班。
2000年,省税务局编印了税务稽查文书式样,规定了近70种稽查文书的格式和填写方法。当时,税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较低,稽查人员用Word模板打印稽查文书,内容需要反复拷贝填写,打印出一份三栏式稽查文书常常花费几个小时。为了帮助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我主动请缨,告诉领导我要开发稽查文书处理软件,减轻同事们工作负担,得到了领导的支持。然而,等真正着手开发时,才发现任务艰巨。我发现全省统一的税务稽查文书种类多且格式复杂,所以对每种文书都要编写相应的处理程序,为了便于单位安装使用,还要开发安装程序;为了便于使用,还要编写使用说明;软件安装后还会发现问题,就要负责技术服务;如果软件在全市税务系统推广,还要对使用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想到这些,压力真的巨大,我萌发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但想到全省国税为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领导对我开发软件的工作很支持,同事一个稽查文书要弄几个小时,作为信息技术爱好者看着如果没有配套的应用软件,计算机就成了打字机,势必造成计算机设备浪费,心里觉得很可惜,便下定决心,狠下来心开始搞开发。
经过四个月的加班加点和艰苦探索,终于开发出能处理全部稽查文书的“税务稽查文书处理系统”,那四个月上班在写代码,走路在想代码怎么写,吃饭睡觉都在想如何优化代码,脑子了全是代码。最后这个系统在全省国税系统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全省稽查办案的效率和质量。这两个软件的开发应用,使我更加坚定了用实际行动诠释“科技强税”的信心和决心。接下来,我又陆续开发出“干部能力调查软件”、“巡视测评软件”、“市级数据管理平台”、“税务监控系统数据采集软件”一系列税务软件,将税收科技成果转化成了生产力,把许多税务人员从日常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为全省金税二期上线再加力
我刚进入税务系统时使用的是金税一期系统,是单机版的征管系统,办税服务厅几台电脑设置局域网,服务器就在单位。到金税二期实现了网络化,总局、省局、市局和县区局四级联网。金税三期实现征管系统的网页化,服务器集中到省局。三期金税工程,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金税二期上线。金税二期工程主要内容是通过全国税务系统网络采集汇聚增值税发票存根联、抵扣联数据并进行比对,扫描虚开发票风险风险点。
2001年6月,离“金税二期工程”开通仅有一个月,在全市“金税工程”稽核系统试运行时,我发现稽核软件对操作时间和次数都有严格的限制,在执行完发票的清分比对后,市局即使发现县区局上报的数据有误,也没有机会去纠正。在将“发票采集率”作为一项严格的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如何在数据进入稽核系统之前尽早地发现和纠正错误,就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我主动向省局和领导要求认领任务,解决这个难题,使金税二期顺利上线。经过两个星期夜以继日的工作,成功开发出了“金税工程辅助监控软件”,专门用于检查一般纳税人档案和发票数据的采集情况。该软件能够在发票数据进入稽核系统之前,发现采集数据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确保本地发票存根联采集率达到100%。
为了便于推广,我又立即开发了安装程序。当年7月8日,省税务局组成专家小组对该软件进行了评审验收,一致认为该软件安装容易、使用方便,不仅能解决预清分比对问题,而且能对一般纳税人的档案资料进行准确性检测,解决了影响数据采集率的两个关键问题,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先进性。软件当时在全省乃至全国部分省市税务系统投入使用,效果十分显著。我也因此获得记“二等功”荣誉。
探索信新技术永不停歇
2004年,我去深圳考察时看到了深圳综合税收征管软件是基于JAVA技术的三层结构版本开发,我便开始通过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查阅国内外资料以及国内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经过分析我看到了JAVA技术也将是税务部门应用软件开发的最新发展方向。考察结束回到雅安后我就开始思考今后开发的软件开发计划,一定要跟上技术潮流,就要采用JAVA这样先进的技术平台和程序结构。作为新的逻辑语言,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当时已经36岁,按照信息技术行业一般的说法,过了35岁就不适合搞技术了,从头学习一门新的计算机语言谈何容易,自学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为了信息技术能更好服务雅安税务工作,我下定决心学习这门新技术。为了学习,我多次主动放弃了公休假和单位组织的外出学习考察机会,利用节假日和晚上的时间进行学习,经常学习到凌晨一点才休息,用了接近一年的时间掌握了这门语言。长期的熬夜加班,虽然很苦,但我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能掌握更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己的知识结构就能上一个新台阶,对今后的工作中更帮助,这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幸福。

2004年底,雅安市局承担省局“先进资源动态管理数据库”项目,当时,如果用我熟悉的老技术平台来开发,可以充分利用原来的技术积累,在一个月之内完成项目。但考虑到2005年综合税收征管软件在全省上线,原系统主要开发平台将升级到JAVA技术上来,于是我大胆决定将“先进资源动态管理数据库”项目作为我软件开发技术更新换代的一个突破口,通过这个项目的开发,跟上总局主流软件的技术发展步伐。当然,这样的决定就意味着必须付出比采用原来技术数倍的时间和精力,意味着必须进入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JAVA三层结构程序的开发,这项工作轻车熟路的感觉将不复存在,能想到的困难就很多。开始进行开发后,果然在新的领域遇到了很多原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比如显示汉字出现乱码问题,不提交网页校验和保存数据问题等等。新的平台也需要慢慢摸索,我就开始通过一遍遍查书、上网、试验,一边学一边开发软件,我也不知道的经过多少次试验,最终所有难题都被各个击破,一一解决,也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软件开发框架,“先进资源动态管理数据库”的软件开发工作顺利完成,也为今后承担省级软件项目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192_1635486927810.jpg?width=1080&size=73843
最近几年,手机的普及,移动端软件兴起,纳税服务和便捷办税需求增加,考虑到税收工作需要,我又开始自学手机应用程序开发,争取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现如今,大数据技术背景下以数治税是提高新阶段依法治税质量和推动税收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税收征管和经济发展对数据分析应用要求也在提高。为了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税收工作中的驱动作用,我又建立了雅安税务数据仓库,搭建数据展示框架、实现SQL脚本自动采集。今后工作中,我将通过宣讲、培训等方式帮助税务人员树立大数据思维、规范数据库帐号理、优化数据库查询统计脚本、打通数据交换通道等等,为税收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349_1635486928137.jpg?width=1080&size=28483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664_1635486928301.jpg?width=1080&size=41651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9/481_1635486928516.png?width=1080&size=819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党史 话税史 | 在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