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北京财政“七加七解”突破法治建设系列难题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4/695_1635027625963.gif?width=354&size=95315今年以来,北京市财政局法治建设领导力量和工作机构积极适应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全力打通困扰和制约财政法治建设的难点、堵点和痛点,推动财政法治建设驶上了提质增效的“快车道”。
一是研究探索如何给两个依法“加座桥”,着力解决“力量难合”的问题。深入研究依法理财与依法行政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相互割裂的紧密关联性,打通上述两项工作在衔接过程中的融合问题,积极推动实现两个依法同频共振、相互融合、整体提升。
二是研究探索如何给法治机构“加道门”,着力解决“人才难进”的问题。按照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正在修订的行政复议法等法律中关于行政机关法制审核人员应当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规定,从坚持党管干部和严格依法用人的角度,推动解决行政机关“法律专业人才短缺”“法律专业人才难进”“法律专业人才难升”“法律专业人才难留”的问题。
三是研究探索如何给法制审核“加个筐”,着力解决“责任难分”的问题。针对法治机构对具体行政行为等提前介入、前置审核有利于降低行政法律风险,但同时也带来了法制审核任务的爆发式增长,甚至出现了“步步作法核、事事都转圈”“绑定法制处、责任好甩锅”的问题,抓紧研究制定法治机构合法性审核工作清单及工作规范,就审核范围、审核要件、审核时限、审核结果运用等划出红线,把依法行政主体责任与法制机构审核监督责任严格区分开来,切实解决法制审核泛化异化、越位错位的问题。
四是研究探索如何给执法人员“加把劲”,着力解决“铁案难办”的问题。针对财政系统执法人员“小马拉大车”及不愿执法、不敢执法、不会执法的问题,以专业化选拔、专业化训练、专业化考核、专业化待遇等措施,打造能办会办铁案的执法铁军。此外,按照新一轮机构改革关于将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监督检查职责及处理处罚职能划转给审计部门的要求,积极做好厘清职责、定分止争、堵漏补缺等工作。
五是研究探索如何给恶意滥诉“加把锁”,着力解决“久讼难缠”的问题。针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门槛相对较低,程序空转却不能实现案结事了、服判息诉,浪费大量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的问题,一方面,积极研究探索财政信息公开的范围和边界,对一些并不涉及申请人权利义务或与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过分、过度、过细索取财政信息的行为,依法划出边界或红线;另一方面,与政法、司法等部门研究探索对一些长期无理缠诉滥诉重点人建立黑名单或预警制度,协调人民法院发挥居中优势,推进诉源治理,把非诉机制挺在前面,以“诉外滤纷、诉前解纷、诉内止纷”三项机制,把恶意缠诉滥诉拒之门外。
六是研究探索如何给信息共享“加条路”,着力解决“条块难通”的问题。针对当前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公开“政出多门、九龙治水”,如本机关门户网站的行政执法信息公开专栏、司法部门的行政执法信息管理平台、发改部门的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平台、市场监管部门的企业信用网和“双随机、一公开”平台、经信部门的大数据汇聚平台和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政务服务部门的“一网通办”及“互联网+监管”等,呼吁和协调相关部门从顶层设计上对各类平台进行整合,切实解决信息化系统重复建设,造成网络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极大浪费的问题。
七是研究探索如何给刚性指标“加点柔”,着力解决“年考难过”的问题。针对依法行政考核与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挂钩所形成的“考核焦虑”“考核恐慌”问题,调整增设积极参加法治政府示范项目创建活动、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创新、有效解决法治机构和执法队伍短板问题等激励性指标,并通过采取专题培训、实地调研、阶段点评、中期督导、观摩见学、推介典型等措施,改变“秋后算账”“一锤定音”“亡羊补牢”的做法。比如,北京市财政局在2021年与工作基础相对较好的丰台、房山、大兴、顺义四区财政局联袂开展研究工作,以“1+4+N”模式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向纵深推进,就起到了“把考核从评时转入平时”“以考核促落实、促提升”的作用。
来源:市财政局法制处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24/566_1635027626236.jpg?width=462&size=29373
北京财政公众号
微信号 : bjcz_zwwx
网址:czj.beijing.gov.c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