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今天我来读党史(三十二)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15/500_1634299223844.gif?width=640&size=6261http://file.tax100.com/o/202110/15/230_1634299223985.jpg?width=1080&size=44031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15/396_1634299224550.png?width=573&size=6089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牡丹江市税务局党委部署,牡丹江市税务局机关党委组织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今天我来读党史”活动,通过诵读党史、讲红色故事,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今天我来读党史栏目由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党支部王禹为您诵读《朱德的扁担》。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15/225_1634299225276.jpg?width=1080&size=82980
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广为传颂。
1928年 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
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除在军事上"围剿"外,还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方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朱德经常带领战士们往返50公里下山挑粮。
这天,天刚朦朦亮,朱德军长像往日一样精神饱满,穿着灰布军装,背着斗笠,扎着腰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带领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下山了。来到砻市,战士们有的用箩筐担,有的用口袋背;没有工具的索性脱下长裤,把裤口扎紧,把粮食装满两条裤腿,往肩上一搭.大家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越岭,穿行在井冈山的蜿蜒小路上。
那年,朱德已经 40 多岁了。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粮,和年轻的战士们一道走着。大家想∶朱军长晚上思考作战大计,白天还要挑粮,这可会累坏他的。他们一起到朱军长面前"抗议",劝他少挑些。朱德似乎看穿了大家的心思,说∶"同志们,今天我们来比赛比赛,看谁最先赶到黄洋界上的大槲树那儿"!一听说比赛,战士们来劲儿了∶"好啊"!一个战士灵机一动说∶"朱军长,比赛可以,但有个条件"。朱德问∶"什么条件"?战士说∶"您年纪大,不能挑那么多,得分给我们一点"。朱德一听,爽朗地笑起来∶"那可不行"!说着,挑起担子就走了,留下了一阵笑声。
中午时分,队伍赶到黄洋界大槲树下休息。黄洋界海拔1300多米,地势险要雄伟,一边是高山峻岭,一边是万丈悬崖。云海翻涌时,如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因此黄洋界又称"汪洋界"。休息时,战士们议论开了∶劝也劝不住,讲也讲不过,怎么办?最后,大家让一个机灵的小战士把朱德的扁担"偷"来藏起来,以为这样一来朱军长就可以休息了。
哪知道,朱德砍来一根大毛竹,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实的扁担,并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人"偷"了。战士们看到朱军长大步流星地走在山路上,满脸是汗,军装湿透了,扁担压得弯弯的,感动不已,唱起山歌∶"同志哥,扁担闪闪亮,朱军长带头挑粮上井冈;井冈兵强马又壮,粮食充足装满仓;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保卫根据地,人民得安康……."。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15/161_1634299225775.png?width=573&size=60890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15/321_1634299226399.gif?width=600&size=43874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15/188_1634299226649.jpg?width=905&size=6914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