賨读党史 税月同行 | 立足百年新起点,百名党员读百年(九十)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09/539_1633714207402.gif?width=640&size=42890http://file.tax100.com/o/202110/09/385_1633714207670.png?width=1080&size=566851
铭记重要论述
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从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到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百年大党求贤若渴、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接续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壮阔历史进程中写下动人精彩的篇章。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善于在总结经验中深化思想认识,善于在探索规律中打开工作局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治理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作出精辟概括: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三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是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五是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六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七是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八是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这“八个坚持”,明确了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重大战略、目标方向、重点任务、重要保障、基本要求、社会条件、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是我们党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推动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效,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我们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来源人民日报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09/947_1633714207991.gif?width=558&size=174651
党史上的今天
1950年
10月8日 毛泽东发布命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25日,志愿军与敌军遭遇,打响出国作战的第一次战役。全国掀起大规模抗美援朝运动。1953年7月27日,《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签署。到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鲜回国。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1999年
10月8日 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条例》。2000年1月1日,全军按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通用保障与专用保障相结合,以军区为基础的联勤新体制正式启动。
2005年
10月8日-11日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2006年
10月8日-11日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强调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选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09/332_1633714208717.gif?width=558&size=174651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09/344_1633714208962.jpg?width=1080&size=75825
党员读党史
民族英雄吉鸿昌:恨不抗日死
大家好,我是国家税务总局岳池县税务局机关第二支部委员时吉平,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民族英雄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的故事。
走进河南省扶沟县吉鸿昌烈士纪念馆,“民族英雄吉鸿昌”七个大字映入眼帘,这是聂荣臻同志为纪念吉鸿昌写下的题词。已在纪念馆工作10年的讲解员张艳娜说:“每天都有群众到纪念馆参观展览,缅怀先烈,吉鸿昌烈士的精神不仅激励着扶沟县人民,他的事迹在中国广为流传。”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吉鸿昌,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因家境贫寒,只间断地念了两年书。1913年入冯玉祥部当兵,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人称“吉大胆”。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后,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他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
1931年8月,吉鸿昌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其“出国考察”。临行前,恰逢九一八事变,吉鸿昌发电报向蒋介石请命:“国难当头,应一致对外,愿提一师劲旅,北上抗日,粉身碎骨,以纾国难”。未得允许,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寻求国际声援。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并遭逮捕,后引渡到北平军分会。敌人使出种种手段,迫害逼供,吉鸿昌大义凛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由于党的教育,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转到工农劳苦大众的阵营里头来。我能够加入革命的队伍,能够成为共产党的一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正是我毕生的最大光荣。”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81岁的唐贵知老人曾专门写过讲述吉鸿昌事迹的剧本,在他看来,吉鸿昌的爱国精神和教育理念最值得称道。他说:“吉鸿昌将军在抗日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不仅鼓舞当时国人的抗日热情,这种爱国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扶沟县人民,他所回乡创立的贫民子弟学校,让当地穷人家的孩子第一次上得起学,造福了几代人。”
好,各位听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09/966_1633714209562.gif?width=558&size=174651
来源:广安税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