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策君 发表于 2021-10-3 12:20:18

賨读党史 税月同行 | 立足百年新起点,百名党员读百年(八十九)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03/744_1633234815396.gif?width=640&size=42890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03/917_1633234815612.png?width=1080&size=566851
铭记重要论述
民族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伟大成就的最高礼赞,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创造走自己的路的高度自觉,更是对中国共产党继续成功、开创美好未来的充分自信。
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四个伟大成就一步一个脚印,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矗立起重大里程碑,也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更为充分的保障、基础与力量。
伟大复兴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制度优势是伟大复兴最大的保障。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正确遵循和运用历史规律,经过艰辛探索和伟大创造,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从“两弹一星”到脱贫攻坚,从抗震救灾到疫情防控,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全国人民和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等诸多制度优势已经成功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创造出发展与治理奇迹。只要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继续做好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遵守和执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伟大复兴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再到今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中国社会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体系齐全、人力资源丰富、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空间广阔,经济发展前景长期向好。不仅已经连续15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还依然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继续引领世界发展,引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伟大复兴有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百年奋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华民族在精神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主动,在重大问题上越来越有了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标准、自己的价值,绝不接受西方“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作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断,正是今日中华民族精神主动的一个具体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确保了实质民主与全过程民主。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像这样的精神主动还有很多:针对西方标榜的多党制,旗帜鲜明提出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彰显在国家发展、社会治理、人民民主方面的巨大制度优势;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更是理直气壮地讲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不是市场经济,西方市场经济只是人类社会市场经济的一种形式,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14亿多中国人民实现了精神上的完全主动,汇聚成强大的、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还有什么人间奇迹是创造不出来的呢?
伟大复兴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只是经济社会的复兴,更是文化文明的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吸收中华5000多年灿烂文明养分,汇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不仅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亦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社会不要也不能局限于社会发展方式的“唯一解”,不要也不能沉湎于文明发展的“单线程”,别样的道路选择、别样的文明形态同样具有现实性,甚至更精彩、更有意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上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道义制高点。

——来源光明日报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03/185_1633234815989.gif?width=558&size=174651
党史上的今天
1981年
9月30日 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阐述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

2020年
9月30日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中央委员会开展工作必须把握的第一条原则。这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关键之举,是强化“两个维护”制度保障的标志性成果。

——选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03/835_1633234816229.gif?width=558&size=174651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03/878_1633234816806.jpg?width=1080&size=76030

党员读党史
长征中的外国人
大家好,我是国家税务总局岳池县税务局第二党支部的党员江志林。今天我分享的故事是——长征中的外国人。
在红军长征的历史中,李德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名字。
他是共产国际派给中国共产党的顾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工作、生活了长达七年之久。
他是德国人。1929年,李德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后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应博古等人的邀请,1933年9月底,李德来到江西瑞金,担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
当时,中国共产党刚刚起步,他的到来从理论和经验上占足了优势,中共临时中央的负责人博古,对他十分信任,把军事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了他。
但李德的指挥是完全脱离中国红军的实际的,长征初期,他的错误指挥使红军作战接连失利,给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许多红军将领的不满。但他没有接受意见,看清形势,而是一意孤行地按照错误的方向前进。所以在一九三五年一月的遵义会议上,李德受到批评,并被取消了指挥权。
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曾经企图分裂红军。此时,已经调到新组建的红军大学当教员的李德,以自己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坚决反对红军内部的分裂,保护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地位。从这一点上看,李德是吸取了教训的。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李德随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成为走完长征全程的西方人之一。
李德对中国红军的作用很大,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他曾经参与了长征,是长征中不容忽视的外国人。
好了,我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http://file.tax100.com/o/202110/03/931_1633234817268.gif?width=558&size=174651

来源:广安税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賨读党史 税月同行 | 立足百年新起点,百名党员读百年(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