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策君 发表于 2021-9-14 16:40:08

賨读党史 税月同行 | 立足百年新起点,百名党员读百年(七十五)

http://file.tax100.com/o/202109/14/234_1631608804655.gif?width=640&size=42890
http://file.tax100.com/o/202109/14/864_1631608805032.png?width=1080&size=566851
铭记重要论述
弘扬抗击非典精神,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十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在我们党百年非凡历程中,每遇重大风险挑战,总能孕育伟大精神。非典是人类在21世纪发现的第一个烈性传染病。2002年11月,广东发现国内首例非典病例,随后疫情蔓延到大多数省份,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以空前的团结和高昂的斗志,打响了一场防治疫病的人民战争,形成了抗击非典精神,取得了抗击非典阶段性重大胜利。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非典来势汹汹,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冲锋在防控救治一线,奋战在科研攻关前沿,坚守在各行各业岗位,顽强地与疫病作斗争。广大医护人员、科研人员挺身而出,不辱使命,立下“选择了从医,就选择了奉献”“只要还有一名患者没有脱离危险,我就不能离开前线”的誓言;4000多名建筑工人连续奋战,只用了7个昼夜就建成拥有1000个床位的北京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几个月的时间里,抗击非典社会捐赠款物价值超40亿元,“要物有物,要人派人”,哪里有疫情,哪里困难多,哪里就有四面援助、八方支持……抗击非典斗争集中展现着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英雄气概,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这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而愈强的内在精神动力。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大江南北,亿万人民谱写了与疫病作斗争的壮丽诗篇,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抗击疫病的强大合力;团结互助、和衷共济,就是全社会广泛动员起来,团结一致、共同行动,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同应对疫病的挑战;迎难而上、敢于胜利,就是坚定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忍不拔地克服困难,坚决同病魔斗争到底。抗击非典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应对风险挑战、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指出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2018年1月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列举了8个方面16个具体风险,其中提到“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大力弘扬抗击非典精神,把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斗志激发出来,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伟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战胜了血吸虫灾害;在新世纪开始之时,我们打赢了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攻坚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共同奋斗,就一定能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创造新的历史伟业、铸就新的时代辉煌。

——来源人民日报
http://file.tax100.com/o/202109/14/448_1631608805672.gif?width=558&size=174651
党史上的今天
1922年
9月13日 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创刊。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还创办了《新青年》《前锋》《中国共产党党报》等刊物。

1959年
9月13日-10月3日 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

1979年
9月13日 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3年12月31日,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2年
9月13日 中央顾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邓小平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顾问委员会是中共十二大根据新党章选举设立的,以发挥许多从第一线退下来的富有经验的老同志对党的事业的参谋作用。十四大上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从十二大到十四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协助党中央,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历史性功绩,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选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http://file.tax100.com/o/202109/14/660_1631608806197.gif?width=558&size=174651
http://file.tax100.com/o/202109/14/277_1631608806575.png?width=1080&size=787841

党员读党史
邓小平与百姓耕牛
大家好,我是国家税务总局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第二党支部纪律委员段晓毅,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故事是《邓小平与百姓耕牛》。
1947年,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一天晚上,一位姓漆的老人来告状,说他的耕牛被解放军牵走了。这时,邓小平刚好从屋里出来,便详细地询问了他丢失耕牛的情况,并且说:“真是解放军牵了你的牛,他们一定会还给你的。”邓小平心想,这肯定是一场误会。于是,就叫工作队好好查查。原来,耕牛是被土匪抢走,又被解放军同志抢了回来,因为当时不知道耕牛是谁家的,所以就放在团里养着,他们准备开个群众会,让群众来认领。邓小平听了,高兴地说:“这样考虑很好,要让他们在群众会上好好宣传一下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欢迎人民群众监督人民军队。”
第二天早上,漆姓老人提了一篮糍粑和一袋红芋来见邓小平,连声说:“我是来请罪的,你们军队这么关心老百姓,我却冤枉说你们牵了我的牛。”邓小平说:“一点误会,没有关系,你丢了耕牛向我们报告,说明你老人家相信我们。”漆姓老人一定要让邓小平收下糍粑、红芋。邓小平说:“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请你老人家理解我们。”但老人坚持说:“你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们穷人,你们不是说军民一家吗?”邓小平看一时难以说服他,便说:“我们可以收下你的东西,但必须付钱。”他叫警卫员拿了一块银元给老人。老人惊讶地说:“长官,你吓死我了!这点东西最多值几十文钱,你却给我这么多钱,我怎么也不能收啊?”邓小平说:“军民一家,就算是我们互赠的礼物吧。
好,各位听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http://file.tax100.com/o/202109/14/604_1631608807388.gif?width=558&size=174651

来源:广安税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賨读党史 税月同行 | 立足百年新起点,百名党员读百年(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