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策君 发表于 2021-9-2 07:15:17

賨读党史 税月同行 | 立足百年新起点,百名党员读百年(六十六)

http://file.tax100.com/o/202109/02/345_1630538114285.gif?width=640&size=42890
http://file.tax100.com/o/202109/02/417_1630538114569.png?width=1080&size=566851
铭记重要论述
大力弘扬大庆精神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十一
1958年2月,党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满怀豪情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广袤的松嫩平原,展开艰苦的地质勘探,终于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发现了大庆油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60多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铸就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时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大庆油田全体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原油产量仅12万吨,国内消费的石油基本上依靠进口。1960年,石油大会战轰轰烈烈地展开。为了甩掉“贫油国”的帽子,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冲天豪情,仅用3年多的时间就夺取了大会战的胜利。60多年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4.3亿吨,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自1976年攀上年产原油5000万吨高峰后,大庆连续27年保持5000万吨水平,至今仍保持稳产高产……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挺起了民族工业的脊梁,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从面对当年“青天一顶,荒原一片”的恶劣自然环境,到攻克今天世界级的勘探开发难题,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60多年来,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激发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誓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砥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坚持在苦干的同时注重巧干,彰显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笃信“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展现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大庆油田的广大职工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战天斗地、拼搏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赞歌,让大庆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团结凝聚百万石油人的强大精神动力,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进道路上,大庆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要结合新的实际,一如既往、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大庆精神,坚持“爱国”,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坚持“创业”,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增强干事创业敢担当的本领,保持锐气、焕发朝气、增添勇气;坚持“求实”,奋发进取、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坚持“奉献”,激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精神,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回首峥嵘岁月,大庆的探索和成功,体现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的探索和成功。展望光明前景,大力弘扬大庆精神,保持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我们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业绩、铸就新辉煌!

——来源人民日报
http://file.tax100.com/o/202109/02/515_1630538115225.gif?width=558&size=174651
党史上的今天
1942年
9月1日 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规定抗日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中央代表机关及各级党委为各地区的最高领导机关。

1982年
9月1日-1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正式代表1600人,候补代表149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党员。邓小平在致开幕词时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会通过的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出分两步走,在20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大会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大会决定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1990年
9月1日 中国大陆兴建最早的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沈阳至大连)正式通车。到202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6.1万公里。

2009年
9月1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1年6月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至2012年7月1日,我国基本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2011年
9月1日 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他强调,学习和总结历史文化,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

——选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http://file.tax100.com/o/202109/02/416_1630538115685.gif?width=558&size=174651
http://file.tax100.com/o/202109/02/702_1630538116075.jpg?width=1080&size=80260

党员读党史
毛泽东定“干部必读”
大家好,我是国家税务总局广安市广安区税务局机关第一党支部党员冯双七,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毛泽东定“干部必读”》的故事。
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革命即将胜利之际,为擘画新中国的蓝图,党中央于1949年3月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全党必须要用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全党的政治理论水平,党中央重新编审了一套12本干部要学习的马列主义著作,毛泽东还特地为这套书加了“干部必读”四个字。对学习这12本书的意义,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中明确指出:马恩列斯是先生,我们是学生。“关于十二本干部必读的书,过去我们读书没有一定的范围,翻译了很多书,也都发了,现在积二十多年之经验,深知要读这十二本书,规定在三年之内看一遍到两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应当有共同的认识,而我们许多高级干部在这个问题上至今还没有共同的认识。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
在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方面,毛泽东始终率先垂范,即使在全国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他在夜以继日地指挥千军万马的同时,仍挤出时间读马列著作。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全党干部兴起了学习的热潮。从1949年6月到1950年6月,“干部必读”印行总数达300万册,对提高全党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经济工作和城市工作能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各位听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http://file.tax100.com/o/202109/02/843_1630538116431.gif?width=558&size=174651

来源:广安税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賨读党史 税月同行 | 立足百年新起点,百名党员读百年(六十六)